长安的盛夏,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就连皇宫内的石板路都散发着阵阵热气。然而,太极殿内却凉爽宜人,巨大的冰块被放置在殿内四角,丝丝凉意弥漫开来。唐太宗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正与群臣商议着近日的政务。此时,一名身着绯色官服的宦官,手捧一个造型精美的琉璃瓶,瓶中盛着色泽诱人的紫红色液体,迈着小碎步匆匆走进殿内。
“陛下,这是‘逸品酒庄’的葡萄酒,今日刚由专人送入宫中,听闻此酒在长安城内极为畅销,臣斗胆请陛下品鉴。” 宦官恭敬地将琉璃瓶呈上,放置在龙案之上。
李世民微微挑眉,目光落在琉璃瓶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自幼南征北战,品尝过无数美酒,却从未对哪一款酒有过特别深刻的印象。但 “逸品酒庄” 的名声近来如雷贯耳,街头巷尾皆在谈论,他心中也不禁对这葡萄酒多了几分期待。
他轻轻拿起琉璃瓶,将酒缓缓倒入一只小巧的金杯中,酒液如红宝石般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同时,一股浓郁的果香瞬间弥漫在殿内。李世民微微颔首,轻嗅酒香,而后浅抿一口,酒液在舌尖散开,醇厚的口感、恰到好处的酸甜度,以及那独特的果香,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
“此酒口感醇厚,果香四溢,实乃美酒!” 李世民忍不住赞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葡萄酒比起西域进贡的那些,也毫不逊色,甚至更合朕的心意。”
朝堂之上,群臣听闻皇帝的夸赞,纷纷露出惊讶之色。礼部尚书率先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这‘逸品酒庄’的主人李逸,本就聪慧过人,他从西域习得葡萄酿酒之法后,又根据我朝百姓的口味进行改良,才酿出这等佳酿。如今这葡萄酒不仅在长安热销,还通过商路运往洛阳、江南等地,深受各地百姓喜爱,已然成为我大唐的新宠。”
李世民听闻,眼中满是赞赏:“李逸此举,不仅丰富了我朝百姓的饮食,还为大唐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乃有功之臣。传朕旨意,自今日起,‘逸品酒庄’的葡萄酒列为朝廷贡品,专供皇室享用。”
消息传出,满朝文武皆低声议论起来,眼神中既有对李逸的羡慕,也有对其成就的钦佩。能将自家的酒品列为贡品,这不仅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更是对李逸商业才能与创新精神的高度认可。
几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热烈。李世民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高声说道:“今日,朕要嘉奖一人。李逸,出列!”
李逸身着朝服,快步走出队列,在殿下跪地行礼:“臣李逸,叩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李逸,眼中满是欣慰:“李逸,你自入朝以来,先是助力解决西域商路危机,打通了我大唐与西域的贸易通道,让我大唐的丝绸、瓷器等物得以远销西域,西域的奇珍异宝、特色物产也流入我朝,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而后,你又将葡萄酿酒技术引入长安,改良工艺,使得这葡萄酒成为我朝百姓喜爱的饮品,如今更是成为皇室贡品。你为我大唐增添了新的美酒品类,丰富了百姓生活,功不可没!赏黄金百两,绸缎百匹!”
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一阵惊叹声。黄金百两、绸缎百匹,这是极为丰厚的赏赐,足以彰显皇帝对李逸的重视与嘉奖。
李逸心中激动万分,但他依旧保持着沉稳,再次跪地谢恩:“陛下,这皆得益于陛下的英明决策与各方的齐心协力,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若没有陛下对西域商路的大力支持,臣也无法顺利从西域学到酿酒之法;若没有苏瑶姑娘与酒庄伙计们的日夜操劳,也酿不出这令陛下满意的葡萄酒;更离不开朝中各位大臣对商业发展的支持与推动。这一切成就,应归功于陛下与诸位同僚。”
李世民听了李逸的话,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李逸,你不仅有才,还如此谦逊,实乃我大唐之幸。起来吧,日后若有新的想法与举措,尽管向朕禀报,朝廷定会全力支持你。”
李逸站起身来,退回到队列之中。此时,他的心中满是感慨。从最初的盐铁改革,到如今葡萄酒成为贡品,每一步都走得并不容易,其中饱含着无数的汗水与心血。但他始终坚信,只要秉持着 “民生为本” 的初心,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就一定能得到认可与支持。
回到家中,李逸将皇帝的嘉奖告知了苏瑶与酒庄的伙计们。众人听闻,皆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苏瑶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李逸哥哥,咱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一切都太不容易了。”
李逸笑着安慰她:“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葡萄酒成为贡品,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耀,也是责任。我们要更加用心,保证葡萄酒的品质,不能辜负陛下与百姓的信任。”
伙计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周掌柜兴奋地说道:“李大人,苏姑娘,咱们酒庄如今声名远扬,又成了贡品酒庄,这生意肯定会更上一层楼。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该再扩大些规模,多招些人手,把产量提上去,也好满足市场需求啊。”
李逸沉思片刻,说道:“周掌柜所言极是。但扩大规模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首先要保证葡萄的品质,我打算近期前往凉州、敦煌等地,亲自考察当地的葡萄种植情况,看看能否建立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这样一来,既能确保葡萄的稳定供应,又能进一步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苏瑶也点头赞同:“李逸哥哥说得对。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包装与宣传上多下些功夫。既然葡萄酒成了贡品,我们的包装也得更精致些,凸显其尊贵身份。宣传方面,除了让百姓知晓葡萄酒的美味,还可以讲讲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让大家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为酒庄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一时间,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此后的日子里,李逸按照计划,踏上了前往凉州、敦煌的路途。他一路走访葡萄园,与当地的果农交流,了解葡萄的种植技术与生长环境。在凉州,他发现了一片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山谷,非常适合葡萄种植。经过与当地官府协商,他决定在这里建立第一个葡萄种植基地,引进西域优良的葡萄品种,聘请专业的果农进行种植与管理。
与此同时,苏瑶在长安也忙碌起来。她亲自设计了新的酒坛包装,采用上等的陶瓷,坛身绘有精美的西域风情图案,瓶口用红色丝绸扎紧,既美观又大方。在宣传方面,她邀请了长安的文人墨客,撰写关于葡萄酒的诗词与文章,在街头巷尾张贴;还举办了多场葡萄酒品鉴会,邀请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葡萄酒的魅力。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逸品酒庄” 的葡萄酒愈发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畅销,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等地,成为了大唐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而李逸,也因其卓越的商业才能与对大唐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楷模与榜样。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继续为推动大唐的商业繁荣与文化交流而努力奋斗着,书写着属于他与 “逸品酒庄” 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