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被流放崖州的消息,像一阵疾风,彻底吹散了长安朝堂上空的保守阴霾。早春的户部衙门内,往日里总爱私下非议改革的几名官员,如今见了李逸,都主动上前躬身问好,语气中满是恭敬 —— 自张柬之倒台后,保守派群龙无首,原本依附于张柬之的官员,要么连夜写奏疏向唐太宗表忠心,主动提及支持改革的想法;要么选择明哲保身,每日只处理分内事务,再也不敢对改革事务说半个 “不” 字。
这日早朝,唐太宗看着殿下神色各异的官员,开门见山说道:“张柬之因私怨诬陷忠良,已受严惩。如今朝堂需清明风气,凡真心为大唐、为百姓者,无论此前立场如何,朕皆会重用;若仍抱守旧念,阻碍改革,休怪朕不留情面!”
话音刚落,唐太宗目光转向李逸,语气缓和却带着十足的信任:“李逸,盐铁监管、西域商路协调、民生项目推进,此三项事务关乎国计民生,此前因保守派阻挠多有停滞,即日起,全部交由你负责。你可自主选拔官员,充实改革团队,所需人力、物力,户部优先调配,不必事事向朕请示。”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面露震惊 —— 自主选拔官员、优先调配资源,这等放权在大唐开国以来极为罕见,足见唐太宗对李逸的信任已达顶峰。李逸心中一暖,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必以民生为本,推进改革,绝不辜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
散朝后,李逸第一时间回到户部,着手组建改革团队。他翻阅科举档案时,目光停留在两份考卷上 —— 陈默的《盐铁改革疏》,提出 “分区域监管盐场,按产量定税收” 的创新思路;刘顺的《西域商路策》,详细规划了 “驿站联动机制”,可大幅提升商路运输效率。这两人皆是去年科举中的佼佼者,因出身寒门、支持改革,被保守派压制,只在地方担任小官。
李逸当即提笔写奏折,举荐陈默任盐铁监管司主事,刘顺任西域商路协调府参军。唐太宗见奏疏后,当日便批复 “准”,还特意叮嘱:“李逸,你选拔官员不必拘泥于资历,有才者、为民者,皆可重用。”
不出十日,陈默与刘顺便抵达长安任职。两人入职当日,李逸便带着他们前往盐场与驿站调研,手把手指导工作。陈默很快便制定出盐铁监管细则,将全国盐场分为十区,每区设监管专员,每月上报产量与税收,有效杜绝了贪腐;刘顺则亲自前往西域,与回纥商人、安西都护府官员协商,建立起 “驿站信息互通网”,商队行至何处、是否遇到困难,皆能实时传递,商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改革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此前停滞的民生项目也纷纷重启,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生机。
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点,在春节前顺利建成投入使用。焉耆驿站的服务点内,几名西域商人正围着吏员办理临时账户,吏员熟练地登记信息、发放凭证,一旁的医官则为一位牧民诊治风寒,桌上的药箱里摆满了常用药材。“以前在商路上丢了银两,只能自认倒霉,如今有了账户,银两存在里面安全多了!” 吐火罗商人穆罕默德拿着账户凭证,脸上满是笑容。据统计,服务点运行仅一个月,便为商队办理账户百余次,诊治百姓两百余人,调解贸易纠纷十余起,西域商路的贸易额较之前再提升三成,驼铃声比往日密集了许多。
女子技艺学堂的推进更是顺利。李逸与苏瑶商议后,决定在长安、洛阳、江南三地同时开设学堂,首期招收学员五百人。长安学堂设在逸品女红坊旁,院内开辟了纺纱区、制糖区、酿酒区,还专门聘请了江南织锦大师、西域制糖匠人任教。开课时,学堂外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女子,她们中既有贫困人家的女儿,也有想学习技艺的官宦夫人。“以前只能在家做针线活,如今能学纺纱、制糖,以后也能靠自己挣钱了!” 十六岁的春桃握着纺纱杆,眼中满是期待。三个月后,首期学员毕业,半数进入逸品女红坊、逸品酒庄工作,月薪能养活一家人;另有数十人自主创业,在长安西市开设了小纺纱铺、糖点铺,长安女子经济独立的比例显着提升,街头巷尾谈论 “女子当自强” 的人越来越多。
江南的葡萄种植基地也如期建成。李逸亲自前往江南选址,最终将基地定在苏州城外的一片平原 —— 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临近河流,灌溉便利。基地占地千亩,引进了西域优质葡萄品种,还聘请了回纥农师指导种植。农师阿卜杜勒手把手教农户修剪枝丫、防治虫害,还改良了灌溉方式,预计明年就能产出第一批优质葡萄。“有了自己的葡萄基地,逸品酒庄就不用再从凉州采购葡萄,成本能降低两成,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酒庄掌柜周掌柜看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苗,笑得合不拢嘴。
这日傍晚,逸品轩后院的梅花虽已谢去,却抽出了嫩绿的新枝。苏瑶提着食盒走进庭院,里面装着李逸最爱的桂花糕与温热的仙露茶。李逸正坐在石桌旁,翻看女子学堂的学员名册,见苏瑶进来,连忙起身接过食盒:“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女子学堂的事不忙吗?”
“学堂的课程都安排好了,特意过来陪你歇歇。” 苏瑶将茶盏递给李逸,眼中满是欣慰,“如今保守派倒台,你在朝堂的地位稳固了,改革项目也都顺利推进,咱们之前的心愿,都在一步步实现。”
李逸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望着庭院中新生的枝芽,眼中满是坚定:“这只是开始,瑶儿。接下来,我想推动茶叶税收改革 —— 如今江南茶叶产量大增,却因税收混乱,茶商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普通百姓喝不起好茶。我打算规范茶叶税收,按品质分档征税,既保证国库收入,又能让百姓喝到平价茶。另外,江南气候适合种甘蔗,我还想推广甘蔗种植,扩大白糖生产,以前白糖只有贵族才能享用,以后要让寻常百姓也能随时买到。”
苏瑶闻言,眼中闪过期待:“这些想法都太好了!茶叶改革能惠及茶农与百姓,甘蔗种植还能带动江南农户增收。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无论是学堂的事,还是酒庄的事,我都能协调。”
“有你在身边支持我,我便无所畏惧。” 李逸轻轻将她揽入怀中,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满院都是温馨的气息。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春节。除夕夜,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街头巷尾传来阵阵鞭炮声。李逸与苏瑶站在逸品轩的庭院中,抬头望着夜空 —— 绚烂的烟花在黑暗中绽放,有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像漫天的星雨,照亮了整个长安。
“明年三月,我们就要成婚了。” 苏瑶靠在李逸肩上,轻声说道,“到时候,茶叶改革应该能启动,甘蔗也该种下了,咱们的日子,定会像这烟花一样热闹红火。”
李逸点点头,心中满是憧憬:“不仅如此,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点还要增设,女子学堂要开到更多地方,江南的葡萄基地也要扩大规模。保守派的倒台不是终点,而是大唐改革事业的新起点。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更多为民办事的事,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让大唐的繁荣能延续百年、千年。”
烟花依旧在夜空绽放,照亮了李逸与苏瑶眼中的坚定与希望。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只要两人同心同德,坚守 “民生为本” 的初心,有唐太宗的信任,有改革团队的助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唐的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大唐的盛世华章,也将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