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元年的暮春,长安城里的柳絮刚过纷飞期,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叶已染成浓绿,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被往来的马蹄与车轮碾出淡淡的清香。皇城深处的紫宸殿内,新帝李治正与几位重臣商议春耕事宜,而皇城之外,户部侍郎李逸的身影,却频繁出现在西市的商栈与货场之间。
自李治登基以来,朝政渐趋稳定,李逸便将更多心力重新投入到民生与商贸事务中。他深知,大唐的盛世不仅需要朝堂上的政令通畅,更需要市井间的货物流转、百姓口袋里的铜钱充盈。而西域商路,正是维系大唐与西域诸国贸易往来的关键命脉 ——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再穿越茫茫戈壁与绿洲,最终抵达龟兹、疏勒乃至更远的波斯,这条绵延数千里的商道上,每日都有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的商队西去,也有驮着香料、玉石、良马的队伍东来。在大唐官府的管控与护佑下,这条商路近两年来日益繁荣,西市的胡商数量比贞观末年多了近三成,不少长安本地的商户也纷纷组建商队,渴望在西域贸易中分一杯羹。
可繁荣背后,隐忧始终存在。
这日清晨,李逸刚踏入西市的 “通西域” 商栈,便见栈主王老三正坐在柜台后唉声叹气,手里攥着一封染了尘土的信纸,眉头拧成了疙瘩。王老三是长安城里数一数二的粮商,常年往西域运送粮食,与李逸也算相熟,往日里见了他总是笑脸相迎,今日这般模样,显然是出了大事。
“王栈主,何事愁眉不展?” 李逸走上前,指尖轻轻敲了敲柜台。
王老三抬头见是李逸,连忙起身拱手,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李侍郎您来了,唉,还不是西域商路的事…… 昨夜刚收到我那支去龟兹的商队传回的信,说是在玉门关外的黑风岭,遇上了盗匪。”
“盗匪?” 李逸的神色瞬间沉了下来,“伤亡如何?货物损失多少?”
“人倒是没伤着多少,可十几车粮食全被劫了,护卫商队的镖师还被砍伤了三个。” 王老三揉了揉眼角,语气里满是无奈,“那黑风岭地处偏僻,官府的驿站离着有百十里地,等商队的人跑去报官,盗匪早就没影了。这已是三个月里,第三支在黑风岭遇劫的商队了,前两支是卖丝绸的张记和卖瓷器的刘记,损失比我还重呢!”
李逸沉默着走到窗边,望向窗外西市的热闹景象 —— 胡商们正用生硬的汉话与小贩讨价还价,挑着货担的脚夫匆匆走过,可谁能想到,在这条繁华商路的偏远路段,竟有盗匪如此猖獗。他早有耳闻,西域商路漫长,许多路段地处荒漠戈壁,官府的兵力有限,只能重点驻守驿站与重要城镇,难以覆盖所有路段。尤其是玉门关以西、龟兹以东的几处险地,如黑风岭、野狼谷、流沙滩,近年来盗匪活动愈发频繁,他们大多是逃兵、流民或是西域诸国的散兵,三五成群,专挑偏僻路段袭击商队,抢了货物便遁入荒漠,官府想要追捕,往往是难如登天。
“仅凭官府的力量,确实难以全面顾及。” 李逸转过身,语气凝重,“可若是任由盗匪肆虐,商人们没了安全感,迟早会没人再敢走西域商路。到时候,不仅商户受损,大唐与西域的贸易断了,边疆的军需补给、民生用度,都会受影响。”
王老三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今早我已经收到好几个商户的消息,说要暂停组建商队,等官府把盗匪清干净了再做打算。可这盗匪哪是说清就能清干净的?”
李逸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他知道,官府的兵力调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且边疆驻军主要应对的是外敌,很难抽出大量人手去清剿分散的盗匪。想要解决商路安全问题,必须另寻他法 —— 或许,能借助民间的力量?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李逸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个名字:江湖侠义盟。
他也是偶然间从西市的镖师口中听闻这个组织的。据说,长安与洛阳城内活跃着一群江湖侠客,他们大多身怀绝技,却不愿入朝为官,也不愿依附权贵,只在市井间行侠仗义 —— 有人会帮受欺负的小贩出头,有人会护送夜行的妇孺回家,还有人会偷偷接济贫民窟的孤儿。这些侠客秉持着 “保商护民” 的信念,自发组成了 “江湖侠义盟”,盟中成员繁杂,既有剑术高超、独来独往的剑客,也有擅长拳脚、性格豪爽的豪侠,甚至还有懂医术、会机关的奇人。
李逸曾暗中派人打探过侠义盟的消息,得知他们的盟主是一位名叫 “清风子” 的老道,据说武功深不可测,却极少露面,盟中事务主要由四位堂主负责:分别是 “铁拳” 赵虎、“白面书生” 苏文、“快剑” 林霜,以及 “妙手” 孙医。这四位堂主各有所长,赵虎力大无穷,擅长拳脚,性格耿直;苏文看似文弱,却足智多谋,且精通兵法;林霜是女子,剑法迅疾如电,行事干脆利落;孙医则医术高超,随身带着药箱,走到哪里都不忘救人。
更重要的是,李逸打探到,侠义盟的侠客们早就听闻了西域商路的危机,不少人都有相助之意 —— 他们本就看不惯盗匪欺凌弱小,且商路不通,市井间的民生也会受影响。只是,侠义盟毕竟是民间组织,没有官府的支持,既缺乏趁手的兵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长途跋涉,更没有与商队对接的渠道,所以一直没能付诸行动。
“或许,这便是解决商路安全的关键。” 李逸心中暗忖,随即对王老三说道,“王栈主,你先别着急,我这边或许有办法解决商路盗匪的问题。你先安抚好其他商户,就说再过几日,我定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王老三见李逸语气笃定,眼中顿时燃起希望:“多谢李侍郎!若是您能解决此事,我们这些商户,定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离开 “通西域” 商栈后,李逸立刻回到府中,让人备了一份厚礼,又取出早已绘制好的改良弩箭图纸,随后召来心腹护卫,吩咐道:“你立刻去长安城外的‘清风观’,找到江湖侠义盟的赵虎堂主,就说户部侍郎李逸,想在明日巳时,在西市的‘醉仙楼’与他和其他几位堂主会面,有要事相商,关乎西域商路的安危。”
那护卫领命而去,李逸则坐在书房里,反复斟酌着明日会面的措辞。他知道,江湖人与官府官员素来有隔阂,侠客们大多不愿与官府打交道,担心被束缚自由。所以,他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既要让侠义盟看到合作的好处,也要尊重他们的江湖规矩,不能让他们觉得是官府在 “收编” 他们。
次日巳时,西市的 “醉仙楼” 里,正是热闹的时候。一楼的大堂内,酒客们划拳行令,胡姬们跳着欢快的舞蹈,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与烤肉的香气。而二楼的 “雅兰阁” 包间内,却异常安静 —— 李逸已提前包下了这个包间,此时正坐在窗边,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等待着侠义盟堂主们的到来。
窗外,西市的人流往来不息,李逸的目光落在远处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上,心中暗自思索:今日的会面,不仅关乎西域商路的安危,更关乎官府与民间力量的首次合作。若是能成功,日后或许能为大唐的民生事务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李逸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四个人 —— 为首的是一个身形魁梧、满脸虬髯的壮汉,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短打,肌肉线条在衣服下若隐若现,正是 “铁拳” 赵虎;他身边跟着一个白面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穿着青色长衫,手里摇着一把折扇,眼神锐利如鹰,想必是 “白面书生” 苏文;另一边站着一位女子,一身紫色劲装,腰间挎着一把长剑,长发束成马尾,面容清丽,却带着几分英气,正是 “快剑” 林霜;最后是一个穿着灰色布衣的老者,背上背着一个药箱,面容和善,眼神温和,便是 “妙手” 孙医。
“李侍郎久等了。” 赵虎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如钟,他走上前,拱手行了一礼,“我等便是江湖侠义盟的堂主,不知侍郎今日找我等前来,有何要事?”
李逸连忙起身,笑着回礼:“诸位英雄不必多礼,请坐。今日请诸位前来,确实是有一件关乎西域商路安危的大事,想与诸位商议。”
四人依次坐下,小二很快端上了酒菜 —— 李逸早已吩咐过,按江湖人的喜好,备了酱牛肉、烤羊腿、卤鸡爪等下酒菜,还有两坛上好的西凤酒。
赵虎拿起酒坛,给自己倒了一碗,仰头喝了一口,抹了抹嘴,直截了当地说:“李侍郎,我等都是爽快人,有话您就直说。若是为了西域商路的盗匪,您不必多言,我等早就想收拾那些家伙了!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等虽有心意,却缺些趁手的家伙事儿。那些盗匪手里有弓箭,还有些人拿着弯刀,我等兄弟们大多只用刀剑,远距离对上他们,难免吃亏。而且,去西域路途遥远,兄弟们的盘缠、伤药都不够,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带着伤去护商吧?”
李逸闻言,心中暗自点头 —— 赵虎果然耿直,一上来就把难处说了出来,这倒省了不少口舌。他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推到四人面前:“赵堂主所言极是,我今日前来,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诸位请看,这是我研制的改良弩箭图纸。”
四人好奇地凑过来看 —— 图纸上画着弩箭的构造,旁边标注着尺寸与说明。苏文拿起图纸,仔细看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弩箭…… 射程标注的是五十步?而且箭杆用的是桑木,箭头是精铁打造,还加了倒钩?”
“正是。” 李逸解释道,“寻常弩箭的射程不过三十步,而这种改良弩箭,射程能达到五十步,且穿透力更强,就算是穿着皮甲的盗匪,也能一箭射穿。更重要的是,这种弩箭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一个人能背十支,适合长途跋涉。若是侠义盟需要,我可以让工部的作坊立刻开工制作,第一批先给诸位送来两百支,后续若是不够,还能再添。”
林霜拿起图纸,看了一眼,轻声说道:“这弩箭确实好用,若是有了它,对付那些盗匪的弓箭,便能占上风。只是,制作弩箭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李侍郎愿意无偿提供给我们?”
“并非无偿,却也与无偿相差无几。” 李逸笑道,“这些弩箭,算是官府与侠义盟合作的诚意。除此之外,我名下的‘逸品轩’,还能为诸位提供急救包 —— 每个急救包里,都有止血的金疮药、消炎的草药、包扎用的纱布,还有预防中暑的清凉散。孙医先生是医术高手,想必知道这些药材的价值。”
孙医闻言,点了点头,温和地说:“侍郎考虑得周全。西域路途艰险,难免会有受伤或中暑的情况,这些伤药确实能解燃眉之急。只是,正如赵堂主所说,兄弟们去护卫商队,路途遥远,每日的食宿开销不小,若是没有报酬,恐怕难以长久。”
“这个自然有办法。” 李逸不慌不忙地说,“我已经与西市的商户们商议过,日后,侠义盟派侠客随商队护卫,可从商队的利润中抽取 5% 作为报酬。比如,一支商队若是赚了一千两银子,便给侠义盟五十两作为报酬,由诸位堂主统一分配给参与护卫的侠客。这样一来,既能保障诸位的付出有所回报,让兄弟们衣食无忧,又能激励大家全力护商 —— 商队赚得越多,诸位的报酬也越多,岂不是双赢?”
赵虎听到 “5% 的报酬”,眼睛顿时亮了:“此话当真?那些商户愿意拿出利润来给我们?”
“千真万确。” 李逸点头,“我昨日已与王老三等几位大商户谈过,他们听闻侠义盟愿意护商,都十分乐意。毕竟,比起被盗匪抢走全部货物,拿出 5% 的利润来保障安全,对他们来说是划算的。而且,我会让官府出具文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报酬,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苏文一直沉默着,此刻终于开口,他放下折扇,眼神郑重地问:“李侍郎,我等有一事不明。官府为何愿意与我等江湖人合作?按常理来说,官府素来不喜欢江湖势力干预事务,您就不怕朝廷怪罪吗?”
李逸看着苏文,语气诚恳地说:“苏堂主此言差矣。无论是官府官员,还是江湖侠客,初衷都是为了大唐的百姓,为了天下的安宁。西域商路关乎民生,盗匪肆虐,百姓受苦,官府有责任解决,可仅凭官府的力量不够,自然要借助民间的力量。至于朝廷怪罪 —— 我相信,只要能保障商路安全,让百姓安居乐业,陛下不仅不会怪罪,还会支持这种合作。而且,我与诸位合作,并非是让侠义盟依附官府,而是平等合作。诸位依然保持江湖身份,除了护商之外,日常的行侠仗义不受干涉,官府也不会对诸位指手画脚。”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四人的顾虑。他们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赵虎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好!李侍郎如此有诚意,我赵虎第一个同意合作!不就是收拾那些盗匪吗?我这就回去召集兄弟们,明日便能随商队出发!”
林霜也点了点头,语气坚定:“赵堂主所言极是。护商安民本就是我等的心愿,如今有了兵器、伤药与报酬,更无理由推辞。我会挑选十位剑术好的兄弟,加入第一批护卫队伍。”
孙医笑着说:“我也会准备足够的伤药,随队前往。若是兄弟们受伤,我也好及时医治。”
苏文最后开口,他看向李逸,拱手道:“李侍郎深明大义,我等佩服。我会负责制定护卫路线与计划,确保商队能安全通过险地。此外,我还会与商户们对接,明确每次护卫的人数与报酬,避免出现差错。”
李逸见四人都同意合作,心中大喜,他拿起酒坛,给四人各倒了一碗酒,举起碗来:“好!既然诸位都同意,那今日,官府与江湖侠义盟的护商联盟,便正式成立!我敬诸位英雄一碗,预祝我们合作顺利,早日扫清西域商路的盗匪,让大唐的商队,能安全地往来于西域诸国!”
“干杯!” 四人同时举起酒碗,与李逸的酒碗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在包间内响起,也预示着一场跨越官府与江湖的合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酒过三巡,四人起身告辞,准备回去召集人手、准备物资。李逸送他们到醉仙楼门口,看着四人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心中充满了期待。
三日后,长安西市的门口,一支由二十辆马车组成的商队整装待发 —— 这是王老三组织的粮商商队,要将粮食运往龟兹。商队旁边,站着十五位侠义盟的侠客:赵虎亲自带队,林霜挑选的十位剑客,还有孙医与四位负责后勤的侠客。他们都背着改良弩箭,腰间挎着刀剑,背上背着急救包,神色肃穆,却充满了斗志。
李逸亲自前来送行,他走到赵虎面前,递给他一枚令牌:“赵堂主,这是官府的通行令牌,拿着它,沿途的驿站会为诸位提供食宿与补给。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可持令牌向当地官府求援。”
赵虎接过令牌,郑重地抱在怀里:“多谢李侍郎!您放心,我等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定要护好这支商队,让那些盗匪知道,大唐的商路,不是他们能随便撒野的地方!”
“好!” 李逸拍了拍赵虎的肩膀,“一路保重,期待诸位凯旋。”
随着一声清脆的马鞭声,商队缓缓启动,十五位侠客跟在商队两侧,迈着坚定的步伐,向西而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也照亮了西域商路的新希望。
李逸站在原地,看着商队消失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