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步履不停,深入一线察实情
沉下去,浮上来
接下来的几天,陈临海仿佛又回到了在新枣镇没日没夜啃资料的日子。他仔细研读发改委提供的所有材料,从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到各部门的工作总结,从上级政策文件到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他边看边记,脑子里初步构建着山岚区的经济画像和可能的问题框架。
周末,他也没有休息,独自骑着自行车,在区里的几个主要工业园区外围转悠,看看企业的真实状态,和门口的小贩、等活的司机闲聊几句,试图捕捉一些报告之外的、鲜活的一手信息。
周一早上八点,调研小组准时在发改委会议室集合。除了陈临海和孙莉,还有发改委产业科的一位年轻干部小刘,以及司机老张。
江援朝主任亲自前来做动员,他的话语简洁明了却又掷地有声:“同志们,这次调研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首先,我们要深入基层,真正沉下去,倾听群众的真心话,观察实际情况;其次,我们要善于思考,带着问题去调研,通过深入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对不能影响基层的正常工作。孙莉同志负责整体的协调工作,临海同志则要重点负责记录和思路梳理。好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出发吧!”
调研的第一站是区里最大的工业园区——山岚高新技术产业园。当我们抵达园区时,园区管委会主任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他满脸笑容,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进入会议室后,我们发现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摞汇报材料,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在汇报过程中,园区管委会主任对园区的成绩夸夸其谈,仿佛这里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地方。他详细介绍了园区的发展历程、取得的各项成果以及未来的宏伟规划,说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我们是否能真正看到问题所在呢?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调研才能知晓。
陈临海认真听着,但发现汇报内容与他在资料上看到的、以及在外围观察到的情况有些许出入。比如,汇报中提到几家重点企业产值大幅增长,但他注意到这些企业最近的用电量数据并无显着变化。
在参观一家号称“独角兽”的科技企业时,陈临海没有只跟在领导后面,而是有意落后几步,与生产线上的一位老师傅攀谈起来。
“师傅,最近生产挺忙吧?”
“忙啥呀!”老师傅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订单比去年少多了,生产线都停了一条了。也就是今天你们领导来参观,才把人都叫过来装装样子……”
陈临海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又问了问工人待遇和技术研发的情况,老师傅的回答更是印证了他的某些猜测。
下午的企业座谈会,几家受邀的企业代表自然是满口称赞园区服务好、政策优、发展快。轮到自由发言时,陈临海突然温和地插话问道:“刚才听各位老总介绍,都发展得很好。我想请教一个具体问题,咱们园区推出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各位企业实际申报和享受到位的比例大概有多少?在申报过程中,觉得最大的难点在哪?”
这个问题很具体,很专业,一下子问到了实处。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几位老总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女财务总监苦笑着开口:“这位领导问得细……说实话,政策是好政策,但申报流程太复杂,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我们专门雇了个人搞这个,还经常弄不对,最后能享受到一半优惠就不错了……”
她一开口,其他几位也纷纷倒起苦水,抱怨政策好看不好用、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实际问题。园区管委会领导的脸色变得有些尴尬。
孙莉惊讶地看了陈临海一眼,似乎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切入要害,打破表面的和谐。她原本以为这个区委办来的年轻人只是来镀金的。
接下来的几天,调研小组马不停蹄,又走访了几个街道的商贸项目、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及两家区属国有企业。陈临海总是能在看似圆满的汇报中找到独特的切入点,通过一个个细致的问题,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情况。
他会在听完街道汇报的漂亮数据后,突然去翻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投诉记录本;会在参观农业项目时,蹲下来看土壤的质量,和承包农户算收入账;会在国企座谈时,仔细询问企业负债结构和主营业务毛利率。
他的这种“较真”和“下沉”,让孙莉和小刘从一开始的疏离和看热闹,逐渐变成了佩服和配合。他们发现,这个陈股长是真的懂经济、懂基层,而且不怕得罪人,是真的想摸清情况。
调研途中,陈临海也会接到一些电话。有苏晓薇发来的问候短信,分享镇中心小学的趣事,言语温柔;也有田娇娇打来的“突击检查”,问题刁钻,美其名曰“跟踪采访”,实则是打探调研内幕,语气总是那么自信又带着点霸道。
陈临海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既不过分亲近,也不刻意疏远。他隐约感觉到,田娇娇对他的兴趣,似乎超出了普通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范畴。
一周的高强度调研结束,调研小组满载而归。收集到的信息海量而庞杂,有成绩,更有大量尖锐的问题和沉甸甸的诉求。
总结会上,江援朝主任听完孙莉的初步汇报和陈临海的补充后,神色凝重:“情况比想象中更复杂,问题也更突出。临海同志,报告的核心分析和建议部分,由你主要执笔。不要有顾虑,实事求是地写,把问题说透,把建议提准!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我!”
重任,再次落在了陈临海的肩上。他知道,这份报告,或将决定山岚区未来的产业走向,也必将触动许多固有的利益格局。
夜晚,他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数据,点燃了一支烟,陷入了深思。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如何既能揭示问题,又能提出建设性、可操作的方案?
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陈临海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但内心那股想要做点实事的火苗,却燃烧得更加炽烈。
真实的官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复杂的灰度中,寻找前进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