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眼神灼灼,充满了真挚与恳切。
嬴政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顾念一的这番话,尤其是她内心那些关于“律法随世而移”、“止恶扬善而非徒立威”、“民心悦服”等想法,正与他内心深处某些隐而未发的思考隐隐契合。
他并非不知晓一些律法在统一后已显过时与严苛。只是,帝国初立,百废待兴,六国遗族心怀叵测,内部利益盘根错节,他需要一套强大而统一的律法体系来维系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更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夯实帝国根基、开拓疆土、防范内外威胁之上。改革律法,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利益重新分配,需要时机,需要缜密的筹划,更需要……合适的推动者和全新的思路。
而眼前这个来自后世、心思跳脱却又心怀怜悯、屡屡带来“天机”的小女子,或许正是那个能带来新思路的人选。他清楚地知道顾念一的局限——她有着超越时代的见识和善良的本能,但缺乏对复杂政治格局的深刻理解,缺乏作为上位者权衡全局、冷酷决断的历练。她容易因一时的不忍而冲动,却未必能立刻想出周全的替代方案。
但这也是他想要的。他不需要一个成熟的、老谋深算的政客来告诉他该怎么改,他需要的是一个能打破固有思维、带来新鲜视角的“鲶鱼”。而他,则负责掌控方向,引导这条“鲶鱼”在正确的河道里游动,将她那些看似天真、却可能蕴含真理的想法,与秦国的现实相结合,打磨成可行的国策。
良久,在顾念一几乎以为自己的直言触怒了天威,心跳如擂鼓之时,嬴政终于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引导式的询问:
“依你之见,既不施黥刑,当如何处置那孩童?若轻纵,如何警示他人,勿要污损这耗费巨万、关乎国运的新筑之路?律法之威严,又当如何维系?”
他没有直接驳斥,也没有立刻赞同,而是将问题抛了回来。这是一个考验,更是一种教导。他在引导顾念一,不要仅仅停留在指出问题和不忍之上,更要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权衡利弊,考虑后果。
顾念一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陷入了沉思。嬴政的问题切中要害。是啊,求情容易,但之后呢?律法的严肃性必须维护,公共财物(新路)也需要保护。
她飞快地思索着,结合现代的一些处理轻微过失的理念,尝试提出建议:“陛下,臣以为……或可区分故意与过失,考量年龄与情节。对于此类无心之失、且年幼无知者,是否可以……罚其家中长者?比如,责令那老翁负责清扫附近一段路面,以作补偿和警示?或者,处以少量罚金,充作道路养护之费?既让其认识到错误,承担后果,又不至于以酷刑毁人一生。而对于故意破坏、情节严重者,则依旧严惩不贷。如此,既显律法之公正严明,亦不失仁政之宽厚,或可使民既畏法,又感念朝廷仁德?”
她一边说,一边小心地看着嬴政的脸色,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过于理想化。
嬴政听完,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微光。这小女子,果然总能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罚役、罚金,替代肉刑……这思路,与法家“以刑去刑”的终极目标隐隐相合,却又在手段上显得更为“迂回”和“怀柔”。
他没有立刻评价顾念一的建议,而是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窗外恢弘的咸阳宫城。他的背影挺拔而孤高,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重量。
“顾念一,”他背对着她,声音低沉而充满威严,“你可知,治国如烹小鲜,火候、佐料,皆需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律法过宽,则民易骄纵,秩序难维;过严,则民不堪命,怨气暗生。如何把握其度,乃为君者、为臣者,永世探究之课题。”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她身上,那目光中少了几分平日的纵容,多了几分属于帝王的审视与期待。
“你心有仁念,见解亦不乏可取之处。然,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仅凭一腔热血,难以成事。今日之事,朕可特赦那孩童,以你所言‘罚役’代之。”
顾念一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瞬间落地,几乎要喜极而泣,连忙叩首:“臣代那孩童,谢陛下恩典!”
“先别着急谢。”嬴政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朕要你,自今日起,仔细研读《秦律》。非是浮光掠影,而是要深入其中,明其条文,究其立意,察其执行之利弊。朕要你,思考哪些律例与当今时势已不相符,思考若需修改,当如何修改,修改之后,又当如何推行,以何替代,方可既维秩序,又安民心。”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空白的诏令帛书(虽已有纸,但重要诏令仍用帛书),沉声道:
“朕会下旨,命你参议律法之事。你可与李斯、冯劫等大臣探讨,亦可询萧何等熟知律法之人。但最终,朕要看到你的见解,成熟的、周全的见解。”
他将那份空白的帛书轻轻放下,目光如炬:“而非仅凭一时之仁,便来跪求于朕前。你,可能做到?”
顾念一彻底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冲动求情,竟然换来这样一个沉甸甸的任务。研读《秦律》?参议律法?这远比推广新作物、督造道路要复杂、敏感得多!这涉及的是帝国最根本的运行规则!
但看着嬴政那不容置疑、却又隐含期待的目光,感受到他并非责备,而是给予机会和引导的深意,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挑战欲在她心中升起。
她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无比坚定:
“臣……顾念一,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这一刻,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带来技术和种子的女子,她开始真正触碰到了这个庞大帝国核心的律法与制度。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她知道,这或许才是真正能改变大秦、改变无数像那卖豆腐祖孙一样普通人命运的关键一步。
嬴政看着她眼中燃起的斗志与郑重,微微颔首。
“去吧。那孩童之事,朕会处理。”
顾念一再次行礼,然后起身,退出了书房。她的脚步不再虚浮,虽然心情依旧沉重,却多了几分明确的方向和力量。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嬴政重新坐回太师椅,目光落在案头那卷厚重的《秦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