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沉吟片刻,率先表态:“顾少造此法,虽初看似耗费更多,但若能减少逃亡、提升工效、保障农事,长远看,利大于弊。且能彰显陛下仁德,末将认为可行。”
最终,在嬴政的鼎力支持下,这套融合了“募役制”、“薪酬激励”、“绩效考核”与“劳动保障”的改良版用工方案,被细化后推行下去。果然,优厚的待遇和相对人性化的管理,吸引了大量劳力,各地修路工地的秩序与效率,远胜于以往单纯的征役。
一日,她与扶苏一同巡视刚刚建成投产的、位于渭水河畔的第一座大型水泥立窑。看着那巍峨的窑体冒出滚滚浓烟(经过初步环保设计,烟雾已尽量减小),听着工匠汇报日产水泥的数据,扶苏眼中充满了震撼与钦佩。
“先生,”扶苏如今对顾念一已是心悦诚服,“以此物筑路,果真坚如磐石。只是各地同时开工,精通算学、善于管理物料钱粮的佐吏,实在紧缺。”
扶苏如今也常常参与督造司的会议,负责一些协调与巡查工作,俨然成了顾念一在皇室中的“特别助理”和小跟班。
顾念一点点头,这正是她最近在思考的问题。萧何能力虽强,但大秦钱庄和飞钱发行已让他分身乏术。她沉吟片刻,对扶苏道:“长公子可知晓一个名叫张苍的人?”
“张苍?”扶苏思索了一下,“似乎曾在御史府任职?”
“正是他。”顾念一肯定道,“此人博学,尤善计算与管理。如今在府中闲居,有些埋没了。可向陛下举荐,让其入治粟内史或直接来督造司,负责统筹核算各地修路的物料、人工、钱粮支出,必能胜任。”
扶苏认真记下:“好,我回去便向父皇禀明。”
除了张苍,顾念一还陆续向嬴政推荐了擅长水利工程的郑国(虽年事已高,但可做顾问),以及一些在历史上以务实干练着称的中下层官吏,将他们充实到道路督造和各地工坊的管理体系中。她就像一个高明的猎头,凭借对历史走向的模糊记忆和系统对人物能力的侧面评估,不断为大秦这架高速行驶的战车添加可靠的零部件。
在忙碌的间隙,顾念一也没忘记其他事务。她抽空去看了上林苑的工坊。那位宗室嬴煜,在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合作”,带着他的部分资源加入了“织造发展协作会”,虽然失去了垄断地位,但却获得了一条更稳定、前景更广阔的利益渠道。吕雉恩威并施的手段,将工坊打理得井井有条。
两人一边走,一边低声交谈。吕雉向顾念一请教如何更好地设定长期目标与短期激励相结合,顾念一则从吕雉那里了解到更多秦朝官场与人情世故的细微之处。吕雉会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官员动向、市井流言,择其要者,谨慎地告知顾念一,帮她更好地把握朝局。顾念一则会在闲聊时,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更宏观的经济观念、社会结构演变的可能,开阔吕雉的眼界。
她们是上下级,更是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伙伴。在吕雉眼中,顾念一是引领她看见更广阔天地的导师;在顾念一心中,吕雉是能力卓越、值得完全信赖的臂助和友人。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繁忙的公务中显得格外珍贵。
这一日,顾念一从工地回来,略显疲惫地回到府中,却见吕雉已在厅中等候,身旁还放着一个小食盒。
“大人,”吕雉起身行礼,面带忧色,“听闻您近日奔波于工地,甚是辛劳。就炖了些滋补的汤羹,您趁热用些吧。”
顾念一心中一暖,拉住她的手:“有劳吕姐姐挂心。快坐。”她打开食盒,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令人食指大动。一边喝着汤,一边与吕雉闲聊起工坊的近况和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两人相谈甚欢,宛如闺中密友。
至于萧何与刘邦,顾念一虽不常与他们见面,但通过文书往来和偶尔的会议,也能掌握他们的动态。萧何将大秦钱庄的筹备工作推进得扎实稳健,与李斯(负责从朝廷层面审核律法框架)、冯劫(负责监察程序)的合作虽有争论,但总体顺利。而刘邦,则在典客的职位上如鱼得水,凭借其天生的亲和力与应变能力,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前来咸阳探听风声的西域胡商,为未来的丝绸之路铺垫,听说很得几位老典客的赏识。
在这片繁忙与希望交织的背景下,没有人注意到,在修路工地那密密麻麻的役夫人群中,有一个身影格外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做着分派的碎石工作,动作一丝不苟,甚至比许多人都要卖力。偶尔,他会抬起眼,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那个身着官服、穿梭于工地进行指导的年轻女子身上,眼神复杂难明——那正是被剥夺了一切官职,以普通役夫身份在此“效力”的赵高。他谨小慎微,不敢有任何异动,只是将顾念一的一言一行、与蒙恬、扶苏等人的互动,都默默记在心里。顾念一实在太忙,加之赵高刻意低调,她竟一直未曾察觉这个“熟人”也在此处。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十余日过去。
这一日傍晚,顾念一刚从督造司回到府邸,门房便来禀报,说周堰大匠求见。
顾念一心中一喜,忙道:“快请!”
周堰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样子,但眉宇间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疲惫。他身后跟着几个徒弟,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用厚布覆盖的大型物件。
“顾少造,您吩咐打造的那一套……‘家具’,小老儿幸不辱命,已然完工了!”周堰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显然这十余日是日夜赶工。
“太好了!快,抬到正厅来!”顾念一迫不及待地引他们入内。
当厚布被一一揭开,饶是顾念一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由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