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的萌发,给受灾的药田带来了希望,但现实的困难依然严峻。尤其是那片受损最严重的荆芥田,花序被打落近半,即使有新侧枝抽出,产量和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难以达到药厂订单的优等品要求。
合作社理事会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气氛凝重。
“荆芥这一块,缺口很大。”张维指着初步的损失评估报告,“即使加强管理,优等品采收率预计也只有往年的三成左右。药厂那边的订单量是固定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补上这个缺口。”
“补种荆芥肯定来不及了,”福伯敲着烟袋锅,“生长期不够。”
“能不能跟药厂商量一下,降低这部分荆芥的品级要求,或者用其他药材替代一部分?”周支书提议道。
林晚摇了摇头:“第一次正式合作,主动降低标准会影响信誉。替代药材需要对方重新检验备案,周期太长。”
一直沉默的水生突然开口:“晚姐,张技术员,我记得上次去药厂,听他们采购科的人闲聊,说他们最近在开发一种新的清热解毒合剂,里面需要用到一种叫‘百里香’的药材,量不大,但货源不太稳定。咱们这山地,能种百里香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气氛。张维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查询:“百里香,唇形科草本,喜阳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期相对较短,三个月左右即可采收!其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确实符合药厂新药的需求!”
“关键是,现在种,来得及吗?”林晚追问。
“现在是七月中下旬,如果抓紧时间,整地播种,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可以采收。只要管理得当,品质应该不错。”张维快速计算着。
这个提议很大胆。意味着要在短时间内,开辟新的种植品类,并且要确保成功。
“干!”福伯一拍桌子,“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咱们桃源村的山地,以前也长过野百里香,说明这地气适合!这是个机会,既能弥补损失,还能开拓新品种!”
说干就干。第二天,张维就和林晚、福伯一起,上山勘察适合种植百里香的地块。他们选定了村后一片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合作社迅速组织劳力,清理杂草,平整土地。百里香的种子合作社没有储备,水生立刻联系省农科院的同学,加急采购了一批脱毒良种。
播种那天,几乎全村有空闲的人都来帮忙。有了冰雹灾后协同奋战的经历,大家的默契度更高了。整地、开沟、播种、覆土,有条不紊。王老五也带着他那几个伙计来了,干得格外卖力。他私下对林晚说:“林秘书长,这百里香要是种成了,算我一份!我跟着合作社干!”
与此同时,林晚亲自起草了一封致药厂的公函,坦诚说明了因遭遇罕见冰雹灾害,部分荆芥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但合作社已积极采取补种百里香等措施弥补,并附上了详细的灾情报告和恢复方案,郑重承诺优先保证订单总量和核心品种(板蓝根、黄精)的品质,恳请药厂对百里香这一新增品种予以抽样检测。
信发出去后,等待回音的日子有些煎熬。一周后,药厂刘科长直接打来了电话。他的语气没有预想中的严厉,反而带着一丝赞赏:
“林秘书长,你们的公函我们收到了。天灾难免,重要的是应对的态度和措施。你们主动沟通、积极补救的方案,体现了诚信和责任感。百里香这个品种,我们确实有需求,只要品质达标,可以纳入本次采购清单。希望你们抓紧时间,确保质量。”
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消息传开,桃源村上下士气大振。补种百里香的坡地上,人们干得更起劲了。阳光洒在崭新的田垄上,新播下的种子在泥土中静静等待萌发。
灾害摧毁了一些东西,但也催生了新的可能。桃源村人在挫折中展现出的韧劲和应变能力,不仅挽回了眼前的危机,更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脚下的路,总是在不断应对挑战中,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