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峰乡“云雾茶场”的合作意向达成后,“健康养生精品走廊”项目进入了关键的试点落地阶段。这不仅是简单的业务叠加,更是两种产业形态、两种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和诚意。
项目小组与青峰乡方面成立了联合工作专班,由林晚和茶场主老杨共同牵头。第一次专班会议在桃源村合作社召开,气氛友好而务实。张维首先介绍了“桃源印记”品牌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生态种植规范、加工卫生要求、体验服务流程和产品溯源体系。
“框架是底线,是为了保证游客无论走到哪里,体验到的都是统一的高品质。”张维解释道,“具体到茶场,我们可以在细节上保留特色。比如,你们的古法炒茶工艺,本身就是极好的体验项目。”
老杨仔细翻阅着标准文件,起初有些皱眉,觉得条条框框太多。但当张维逐一解释每条标准背后的考量(如食品安全、体验舒适度、品牌一致性)后,他渐渐理解了。“原来这些规矩不是捆手脚,是保饭碗的。”他感慨道,“行,只要不把我那套炒茶的老法子改没了,这些标准我们努力达标!”
接下来的日子,联合专班忙碌起来。张维带技术团队驻点茶场,指导完善有机茶园的管理档案和农事记录;巧婶带服务团队,帮助设计“采茶-制茶-品茶”的体验动线,并培训茶场员工的服务礼仪和讲解技巧;水生则负责将“云雾茶”的产品信息接入“桃源印记”的线上溯源系统。
磨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茶场的一位资深炒茶师傅,对体验环节中要求佩戴发网和口罩十分抵触,觉得影响了“手感”。老杨亲自做工作:“老伙计,这不是不信任你的手艺,是为了让客人看得放心、吃得安心。咱们的茶好,更要让人知道咱们做得干净!”老师傅最终被说服。
同时,桃源村内部,针对高端客群差异化需求的“会员制”服务也开始探索性启动。林晚让水生牵头,设计了一套初级会员体系。会员每年缴纳一定费用,可享受优先预约权、专属折扣、定期收到新品体验装,以及参加“主题体验日”活动的资格。
首批招募的会员主要是以往的老顾客和通过高端酒店渠道转化的客户。首次“会员主题日”活动定为“药茶同源品鉴会”,巧妙地将桃源村的药材与青峰乡的茶叶结合起来。活动在体验中心举办,由张维讲解药材与茶叶的性味搭配,巧婶现场制作药茶糕点,老杨则带来新炒的春茶供品鉴。
活动效果出奇地好。会员们对这种深度、专属的体验非常满意,现场订购踊跃,并对后续活动充满期待。老杨作为特邀嘉宾,亲眼看到了“桃源印记”高端客群的消费力和对品质的追求,对合作的信心大增。
“同心才能筑好路。”活动结束后,老杨握着林晚的手说,“以前我只管种好茶、制好茶,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还得会‘说’茶,会‘秀’茶。跟你们合作,我这老脑筋也得转一转了!”
试点合作初步成功,“桃源印记·云雾有机茶”的产品和体验项目,很快被纳入“健康养生走廊”的推荐清单,通过平台向游客推广。首批体验团反馈积极,认为这种“药+茶”的复合体验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林晚并没有被顺利的开局冲昏头脑。她在项目复盘会上提醒大家:“试点成功只是第一步。随着合作方增多,标准执行的监督、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品牌形象的统一管理,都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建立更完善的联盟章程和管理机制,确保‘走廊’上的每一站,都是精品,都能为品牌加分。”
夜幕降临,联合专班的成员们还在灯下讨论着细节。窗外,桃源溪水潺潺流淌,如同这合作之路,虽有曲折,但终将汇聚成河,奔流向前。同心筑路,不仅筑的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之路,更是人与人之间基于信任和共赢的同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