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张大山安分得像换了个人。
按时喝药,乖乖让母亲换纱布,话也不多。只是左眼的纱布揭开透气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娘看他眼睛消肿了不少,血丝也淡了,只当是年轻人恢复快,心里稍稍宽慰了些。
只有张大山自己知道,他大部分时间闭着眼,是在偷偷“锻炼”那要命的左眼。他发现,每次集中精神去“看”东西的气,或者尝试引导眼底那丝暖流后,都会头晕眼花好一阵子,左眼更是胀痛得厉害。
这玩意儿,耗神!而且不能多用。
但他忍不住。窗台那盆野菊花成了他的实验田。每天早晚,他都会咬牙坚持“滋养”它几分钟。几天下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花虽然还是一副孬种样,但根部那团白光稳住了,甚至稍微亮了一丝丝,最底下两片枯黄的叶子居然透出了一点绿意。
他娘有次晾衣服,无意中瞥见,还嘀咕了一句:“咦,这破花还没死透呐?倒是命硬。”
张大山心里有底了。这能力是真的,虽然微薄,但确确实实能影响生机。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疯长:后山!他得去后山看看!
靠山屯为啥叫这名儿?就是因为它三面环山。那山,老辈人说有宝贝,可除了砍柴采点山货,也没见谁真靠着它发大财。但现在不一样了,张大山觉得,自己说不定真能从那山里“看”出点啥。
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大山就爬起来了。他找出以前上学用的旧书包,往里塞了把柴刀,一捆麻绳,还有俩凉窝头。
“妈,我进山转转。”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随意。
“进山?你伤还没好利索呢!进山干啥去?”母亲正在灶台忙活,一听就急了。
“躺得浑身骨头缝都痒痒,就往后山慢坡走走,透透气,不往深里去。”张大山编着理由,“顺便看看,有没有野菜啥的。”
父亲蹲在门口磨镰刀,头也没抬,闷声闷气说了句:“看着点路,别招惹马蜂野猪。”
“哎,知道了爹。”张大山应了一声,背上书包就出了门。
清晨的山里,空气带着草木的清香和露水的湿润。张大山没走村里人常去砍柴的熟路,而是捡那人迹罕至的荒僻小径往里钻。他走得很慢,主要是靠那只左眼,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扫视着周围。
一开始,并没什么特别的。杂草、灌木、普通的树木,在他左眼里,大多散发着或浓或淡的绿色生机,有些格外旺盛的,绿光就明显些;有些病恹恹的,就带着灰气。
越往里走,林木越密,光线也暗了下来。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四周静得只有鸟叫和自己的呼吸声。
走了约莫个把钟头,除了累得气喘吁吁、左眼又开始胀痛之外,一无所获。他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下,掏出凉窝头啃了起来,心里有点泄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这荒山野岭,哪来那么多“灵光”?
休息了一会儿,他不死心,爬起来继续往更深处走。这是一片背阴的山坡,乱石嶙峋,苔藓很厚。他小心翼翼地扒开茂密的灌木,目光扫过一块块石头。
突然,他脚步一顿!
左眼视线里,就在前方不远处一块半埋在土里、长满青苔的大石头底部,隐隐透出了一小片温润的黄色光晕!那光很柔和,不刺眼,却给人一种沉甸甸、暖洋洋的感觉,跟他之前看到的任何“气”都不同!
黄金瞳传来一种微弱的“吸引感”!
张大山心头一跳,赶紧凑过去。那是一片匍匐在地的藤蔓植物,叶子心形,毫不起眼。但黄光正是从它根部附近的土壤里透出来的。
是啥?人参?何首乌?他心跳加速,也顾不上左眼酸胀了,抽出柴刀,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周围的杂草和藤蔓,然后用手扒开松软的腐殖土。
挖了不到一拃深,他的指尖碰到了一个硬物。不是块茎,像是石头?他有点失望,但手下传来的触感又不太像普通石头,更润一些。
他加快动作,终于,一个比拳头略大、形状不规则、土黄色的“土疙瘩”被他刨了出来。这东西表面粗糙,沾满泥土,看着跟山里的普通石头没啥两样。可在他左眼注视下,那温润的黄光正是从它内部散发出来的!
这是啥玩意儿?他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刮掉一点表面的泥土,露出里面细腻如脂的质地,微微泛黄。
难道是……土茯苓?而且看这品相,年份恐怕不短了!
张大山虽然学的是农业,但对中药材也略有涉猎。土茯苓能祛湿解毒,是味不错的中药。关键是,野生的、年份足的土茯苓,价格可不便宜!这可比挖一筐野菜值钱多了!
巨大的喜悦冲上头顶,他激动得手都有些抖。黄金瞳真的能寻宝!
他强压住兴奋,把这块土茯苓小心地装进书包。他没敢继续挖,怕动静太大,也怕消耗过度。得到这一块,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
他记下了这个地方,准备往回走。可就在他转身的时候,左眼余光似乎瞥到侧后方一片灌木丛底下,有什么东西闪过一抹极其微弱的白光。
他下意识扭头看去。那白光很弱,断断续续。他拨开灌木,发现是一小片长势不好的……天麻?植株瘦小,叶子发黄,地下的块茎估计也大不到哪去。那白光,正是从这些孱弱的天麻植株上散发出来的,代表着它们微弱的生机。
张大山心里一动。这块土茯苓的“黄光”滋养了这片土地,所以长了天麻?但这些天麻长得不好,是不是意味着……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果然,在这些天麻植株的根部,他也看到了一些细微的黑灰色丝线,像是被什么病菌感染了。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如果……我用眼睛的能力,把这些天麻根部的病气驱散,再稍微滋养一下它们的生机,它们会不会……长得更好?
这个念头,比单纯挖到一块药材更让他心跳加速。这意味着,他可能不仅仅是个“寻找者”,更可以成为一个“培育者”!
他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今天收获已经远超预期。他决定先回去,改天再来试验。
他背起沉甸甸的书包,沿着原路返回。下山的路似乎都轻快了许多。走到村口时,已是晌午,几个村民正蹲在树荫下闲聊,看见他满身泥土、背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回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大山,这一大早钻山沟子,弄啥好东西了?”王老五扯着嗓子问。
张大山心里一紧,脸上却挤出点憨厚的笑:“五叔,能有啥好东西,捡了点柴火,顺便……挖了点野菜根子,回去看看能不能喂猪。”他拍了拍书包,里面土茯苓硬邦邦的。
“嘁,我就说嘛。”王老五没了兴趣,转头又跟人吹牛去了。
张大山松了口气,加快脚步往家走。他知道,这块土茯苓只是开始。后山那片藏着微弱白光的坡地,也许才是他真正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