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致远预警的全球药材供应链危机,很快从传言变成了现实。
先是新闻里报道南美洲主要当归产区遭遇罕见冻灾,接着东南亚的沉香林爆发虫害,国内几大药材市场的老药商们聚在一起,烟不离手,愁容满面地念叨着:“这价格,疯了似的往上蹿,还拿不到好货。”
压力最先传导到周明这里。采购部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平时合作良好的供应商纷纷表示要重新议价,甚至直接断供。一份份加急的成本重估报告摆上张大山的办公桌,公司主力产品的毛利率被急剧压缩。
“张总,这样下去不行啊!”周明眉头紧锁,“光是‘紫丹参’的辅料黄芪,价格就翻了一倍还多!我们是不是得考虑调整产品售价了?”
王斌立刻反对:“现在涨价就是找死!市场刚稳定下来,一涨价,客户立马跑光。况且,‘华东’倒下的市场我们还没完全吃透,这时候涨价等于把地盘拱手让人。”
一个要保成本,一个要保市场,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张大山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目光却落在一直安静旁听的张承志身上。
“承志,你怎么看?”张大山突然问道。众人目光齐聚到这个刚加入公司的年轻人身上。
张承志略一沉吟,开口道:“爸,周叔,王叔。我觉得,我们不能只盯着价格。这次危机,表面看是供应问题,深层看,是咱们中药产业过度依赖野生资源和特定产区的脆弱性暴露了。涨价或硬扛都不是长久之计。”
他走到白板前,边写边说:“短期,我们可以通过优化配方工艺,寻找部分可替代的、价格相对稳定的药材,哪怕成本稍高,也要先保证供应和品质。长期,必须加快李姨一直在推动的稀缺药材人工栽培技术攻关和战略储备库建设。这次危机,恰恰证明了种质资源库的战略价值!”
儿子的一番话,让张大山眼中闪过激赏。这番见识,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买卖思维,看到了产业安全的层面。
“承志说得对!”张大山一锤定音,“我们不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要借此机会,把短板补强!周明,立刻成立应急采购小组,全球范围寻找替代原料和稳定供应商,不怕价高,但要确保质量!秀云,承志,你们研发中心成立供关小组,重点研究稀缺药材的替代方案和人工种植技术突破!储备库的建设进度要提前!”
就在大山药业积极应对之际,梁致远从香港发回加密信息,内容令人心惊:有迹象表明,国际游资正借机囤积居奇,炒作中药材期货,意图操控全球价格,从中牟取暴利。一场针对中医药产业的金融围猎,似乎正在暗处酝酿。
“爸,这是我们的机会!”张承志得知消息后,反而显得有些兴奋,“他们炒的是期货,是预期!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率先在人工栽培技术上取得突破,公布进展,就能狠狠打击他们的炒作预期!”
张大山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着智慧、勇气和担当的神采。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却又比当年的自己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好!就按你说的办!”张大山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咱们父子联手,和这些国际炒家,过过招!”
一场应对供应链危机的自救行动,悄然升级为一场关乎中药资源定价权的保卫战。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大山药业这艘航船,在年轻舵手的加入下,调整航向,准备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