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带来的希望,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大山药业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虽然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但那种被认可、被支持的感觉,让濒临涣散的士气重新凝聚起来。
张大山抓住这个机会,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内部整顿和战略调整。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坦诚大会。没有华丽的ppt,没有空泛的口号,就在工厂的大食堂里,张大山站在凳子上,对着所有员工,把公司面临的困境、资金链的紧张、对手的狠辣手段,一五一十地摊开来讲。
“……兄弟们,姐妹们!咱们现在很难,账上的钱发完下个月工资就见底了!”张大山的嗓门有些沙哑,但每个字都砸在地上,“但是,上级没放弃咱们,郑老那样的老领导还在帮咱们想办法!为啥?因为咱们干的不是投机倒把的买卖,咱们做的是给人治病救命的药!咱们的根,扎在靠山屯的泥巴地里,干净!”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焦虑、或疲惫、或坚定的脸:“现在,到了咱们争口气的时候了!从明天起,我张大山,第一个带头,工资只领基本生活费!所有管理层,降薪三成!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给我用到研发和生产上,用到保住咱们的市场上!”
台下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个老员工红着眼眶喊:“张总,我们跟你干!不要工资也干!”
王斌跳上台,抢过话筒:“销售部的兄弟听着!咱们不跟那帮孙子拼价格!他们卖的是药吗?那是草根树皮!咱们就咬死‘品质’两个字!告诉客户,大山药业的药,贵有贵的道理!谁用谁知道!”
周明也闷声表态:“生产车间,保证一粒不合格的药都出不去!谁砸公司的牌子,我第一个不答应!”
李秀云虽然病着,也让人搀扶着来到会场,她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研发团队,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新药的数据啃下来!咱们的方子,对得起祖宗,对得起病人!”
整个公司,像一台原本濒临熄火的机器,被注入了新的燃料,重新轰鸣起来!
在这股同仇敌忾的氛围下,奇迹开始发生。
海外市场,张承志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决执行“不降价”策略。他调整了思路,不再广撒网,而是集中精力服务好新加坡那家高端养生机构等几个核心客户,深度挖掘他们的需求,甚至为他们开发定制化的产品方案。哈菲兹博士也利用自己在学术圈的人脉,不断发表文章,阐述GAp标准对药材品质的重要性,从专业角度为大山药业背书。渐渐地,一些真正看重品质、有长远眼光的客户开始回流,订单虽然量不大,但利润可观,稳住了海外阵地。
国内,新药申报在李秀云团队玩命般的努力下,终于补齐了所有关键数据,提交了最终答辩材料。评审会上,李秀云带着虚弱的身体,亲自上场,面对专家的质询,对答如流,数据扎实,逻辑清晰,赢得了评审组的高度评价。最终,“地涌金莲”注射液顺利通过了临床前评审,拿到了进入临床试验的“路条”!这是大山药业迈向创新药企业的关键一步!
好消息接踵而至。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经过严格评估,最终决定向大山药业提供一笔低息长期贷款,同时,科技担保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担保,银行的信贷紧缩随之解除。资金链的危机,终于化解了!
张大山站在办公室,听着一个个好消息传来,眼眶忍不住湿润了。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间里忙碌的身影,看着仓库里重新开始流动的货物,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场绝地求生,他们赢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硬实力、好口碑,和全体员工在危难时刻爆发出的惊人凝聚力!
他拿起电话,打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儿子:“承志,家里缓过来了!你在那边,放开手脚干!咱们大山药业,垮不了!”
电话那头,张承志的声音带着哽咽:“爸!我知道了!”
绝地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山药业这艘航船,在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坚固,朝着更广阔的海域,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