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阵崩,封神榜碎,通天教主道解。这石破天惊的消息,以远超任何神通的速度传遍了洪荒每一个角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
旧有的秩序,建立在圣人威压和天命既定基础上的平衡,被陈小刀以一己之力彻底打破。一个充满了不确定,却也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新纪元,仓促而又必然地拉开了序幕。
朝歌城,成为了新纪元的第一个焦点。闻仲太师在巨大的震惊过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定力。他并未趁机扩张商纣的霸权,反而在陈小刀的默许下,以雷霆手段“劝谏”纣王帝辛退位,移居深宫“颐养天年”。
随后,他拥立纣王一位素有贤名的幼子继位,自任摄政王,联合以申公豹为代表的、愿意顺应新秩序的力量,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新政的核心,不再是“天命所归”,而是“人道自强”。废除苛政,鼓励农耕商贸,兴办学宫,传播知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甚至包括一些有向善之心的妖族。
朝歌不再是暴政的中心,反而隐隐成为新思想、新秩序的策源地。四方诸侯在经历了最初的观望和混乱后,部分开始效仿朝歌进行内部改革,部分则仍在旧势力的裹挟下挣扎。天下格局,从简单的商周对立,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多元博弈时代。
西岐,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姬昌(周文王)听闻噩耗,忧愤交加,旧疾复发,不久便溘然长逝,临终前紧握姬发的手,眼神复杂,最终只化为一声长叹。姬发(周武王)继位,面对的是一个“天命”已失、强敌(朝歌)已转型、内部人心浮动的烂摊子。
姜子牙道心受损,闭门不出,昔日“凤鸣岐山”的祥瑞成了尴尬的回忆。西岐的“伐纣”大义名分荡然无存,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艰难的自保与内部整顿。所谓“周室当兴”的预言,在新纪元里,显得苍白而遥远。
阐教与截教,这两大玄门巨头,可谓损失惨重,颜面扫地。元始天尊退回昆仑山玉虚宫,紧闭宫门,下令弟子不得轻易出世,显然是在舔舐伤口,重新评估局势。截教更是名存实亡,教主通天道解,万仙凋零,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彻底退出了洪荒舞台的中心。圣人的光环,在陈小刀绝对的力量面前,变得黯淡无光。玄门势力急剧收缩,整个洪荒的修行界,都陷入了一种迷茫与反思的氛围之中。
天庭,玉皇大帝的态度最为微妙。他既忌惮陈小刀的力量,又暗自庆幸封神榜的破碎,使得天庭不必再完全受元始天尊的掣肘,可以更加独立地行使三界管理权(尽管这个权力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定义)。他暗中派遣使者,以低姿态接触朝歌,试图与新秩序的建立者达成某种默契。
而陈小刀及其身边的核心人物,又当如何?
杨戬,在经历了救母、叛教、追随陈小刀、参与大战等一系列巨变后,心境已然不同。他婉拒了闻仲邀请他出任朝歌高位的好意,选择带着母亲云华仙子(已寻回夫君转世并妥善安置)隐居灌江口,一面潜心修行,磨练八九玄功,一面默默关注着世间变化,守护一方安宁。他不再是哪个教派的战神,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守护象征,人称“清源妙道真君”,受一方香火,却超然物外。
哪吒,这个天性活泼好动的灵珠子,在新纪元里如鱼得水。他受封为“三坛海会大神”,但却不耐烦天庭或朝歌的繁琐规矩,更喜欢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巡游三界,哪里有不平事,哪里就有他闹海翻江的身影。他成为了新秩序下一个亦正亦邪、率性而为的传奇,是无数孩童和少年修士崇拜的偶像。
雷震子,终南山的风雷仙杏本源彻底觉醒,背生风雷双翅,面如青靛,发似朱砂,完全长成了传说中模样。他心性淳朴,知恩图报,选择留在朝歌,成为新军的精神领袖和守护神,以其风雷之力护卫着这片尝试走向新生的土地,深受军民爱戴。
申公豹,这个曾经的“灾星”,在新环境下找到了新的定位。他凭借其无人能及的交友(忽悠)能力,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时而为朝歌穿针引线,时而调解各方矛盾,时而也为自己谋些好处,活得逍遥自在。他成了新纪元里一个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情报源,人称“万仙联络使”,虽无实权,却无人敢小觑。
妲己,这个九尾狐妖,在陈小刀打破天命后,终于彻底摆脱了女娲的束缚和自身的罪孽感。她悄然离开了朝歌,回到了青丘故地,以强大的妖力和新获得的感悟,整顿妖族,引导它们适应新的时代,寻求与人类共存之道。她不再是祸国殃民的妖妃,而是成为了妖族中兴的希望所在。
至于陈小刀本人,在奠定了新纪元的基础后,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偶尔会在朝歌深宫现身,对闻仲等人的请教给予只言片语的指点;偶尔会出现在杨戬的灌江口,与弟子品茶论道;偶尔也会带着哪吒、雷震子云游四海,看看这因他而改变的世界。他不再轻易出手,仿佛一个超然的观察者。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就在那里,如同一座无形的高山,镇守着这个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新的混乱与挑战的世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新秩序最根本的保障。
这一日,陈小刀独自立于昆仑之巅,俯瞰着气象万千的洪荒大地。
“封神副本,通关了。”陈小刀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不知道下一个世界,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身影缓缓消散于云雾之中,只留下一个传说,和一个由他亲手开启的、属于众生自己的、波澜壮阔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