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仓库内的生活枯燥而充实。林枫的伤势在杨老的草药和他自身强大的恢复力下彻底痊愈,甚至因祸得福,筋脉拓宽,气血虽未完全盈满,却愈发精纯凝练,对暗劲的掌控也迈上新的台阶。
他不再满足于基础的恢复训练和理论推演,渴望更具体、更具针对性的提升。敌人是高度科技化的改造战士和神秘实验室,仅靠闭门造车式的苦练,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陈师傅,”这日训练间隙,林枫找到正在调试某种信号屏蔽装置的陈守义,“我们有没有办法弄到一些……关于‘维兰德’或者‘昆仑’实验室更具体的信息?比如他们的改造技术原理、那种‘暴君’型号的详细数据,哪怕是失败案例或者边缘资料都可以。”
陈守义停下手中的活儿,擦了把汗,眉头紧锁:“很难。这些公司的核心数据防护等级极高,物理隔离,内部网络与外界完全不联通。我们之前尝试过渗透,代价很大,收获甚微。老雷他……”他声音低沉下去,“上次行动,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尝试获取一条可能的数据通道。”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老雷的失踪,始终是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巨石。
林枫沉默片刻,道:“不一定需要核心数据。外围的、零散的、甚至是废弃的实验记录、采购清单、人员流动、事故报告……任何碎片信息都可能有用。我们可以尝试拼图。”
陈守义眼睛微微一亮:“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老雷之前确实截获过一些零碎的东西,因为不成体系,又加密严重,一直没时间完全破解处理。后来就出了事……东西应该还保存在一个安全硬盘里。”
他立刻起身,在一个隐蔽的保险柜里翻找片刻,拿出一个巴掌大小、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金属硬盘。
“就是这个。加密方式很古怪,我们试过几种方法,破解进度缓慢。”陈守义将硬盘递给林枫,“你小子脑子活,懂的那些东西也多,说不定能看出点什么名堂。不过要小心,硬盘可能有自毁程序,连接的网络也必须是绝对隔离的。”
林枫接过硬盘,入手冰凉沉重。这里面可能就藏着敌人力量的秘密,甚至可能与老雷的失踪有关。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我需要一台性能好点的电脑,还有完全离线的环境。”
“跟我来。”
陈守义将林枫带到仓库最深处的一个隔离间,这里摆放着几台看起来相当专业的计算机设备,但所有网线端口都被物理拔除,无线模块也被拆除。
“这里绝对安全。你需要什么工具软件,告诉我,我想办法弄离线版进来。”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除了必要的练拳站桩,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隔离间里。
破解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硬盘的加密算法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复杂结构,混合了多种现代加密技术,还夹杂着一些无法理解的、仿佛来自另一个体系的数学模式。这更像是一种“星骸科技”与人类科技结合的产物。
林枫调动起全部的知识储备。高等数学、密码学、计算机架构、甚至量子计算的基础概念……他将自己变成了一台人形解密机器,不断尝试各种思路,编写破解脚本,分析数据流特征。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好几次都触发了硬盘的防护机制,差点导致数据销毁。幸亏林枫反应迅速,及时切断了电源。
杨老偶尔会背着手溜达进来,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无数代码和林枫熬得通红的眼睛,只是淡淡说一句:“欲速则不达,神意耗散,反而事倍功半。”
林枫凛然,知道老人是在提醒他保持心态平和,不能急躁。他强迫自己定时休息,通过练习太极云手或静坐来恢复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林枫终于找到了加密算法中的一个微小漏洞——那似乎是由于两种不同科技体系融合时产生的不兼容性导致的。
利用这个漏洞,他成功绕过了最外层的防御,海量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碎片汹涌而出!
没有完整的实验报告,没有清晰的设计图纸。有的只是:
· 片段的生物监测数据:心率、血压、脑波、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记录,标注着实验体编号和失败原因(“组织溶解”、“精神崩溃”、“能量逆流”)。
· 零散的物资采购清单:一些稀有合金、特种陶瓷、生物培养液的名称和数量,来源地遍布全球甚至标注着“月球矿区”。
· 残缺的日志片段:“……G-737样本对‘幽能’(注:数据中出现的特定词汇)耐受性超出预期,但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退化……”
· 模糊的工程草图:一些人体结构的机械改造示意图,标注着能量传导路径和疑似弱点(应力集中点)。
· 加密的通讯片段:断断续续的对话,提及“昆仑一期结果不尽人意”、“‘烛龙’计划需要更多‘原生体’”、“注意‘盘古’的动向”……
信息庞杂、破碎、充满了未解之谜。但林枫如获至宝!
他不再试图直接破解剩余的核心加密,而是开始疯狂地整理、归类、分析这些碎片信息。他用自己构建的理论框架去尝试解读它们。
· 生物数据 + 物资清单 -> 推测改造战士所需的大致材料、可能的身体强化方向、以及失败的高风险性。
· 工程草图 + 日志片段 -> 验证他自己关于能量节点和结构弱点的猜想,甚至发现了几处新的、更隐蔽的潜在弱点。
· “幽能” -> 这很可能就是星骸能量的内部称呼!其特性似乎极不稳定,对生物体和电子系统都有强烈侵蚀性。
· “原生体” -> 这个词让他心生寒意,似乎是指未经改造的、适合接受改造的人类个体?老雷的失踪是否与此有关?
· “盘古”、“烛龙” -> 这似乎是其他实验室或项目的代号?竞争对手?还是官方背景的机构?
他将所有分析结果再次整理录入自己的笔记,与之前的理论相互印证补充。一幅关于敌人技术路线、弱点、甚至内部派系斗争的模糊图景,渐渐在他脑海中勾勒出来。
虽然依旧迷雾重重,但不再是完全抓瞎!
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那些失败案例的生物数据,他反向推导出星骸能量(幽能)对生命体的一些基本作用规律:它似乎能极大激发细胞活性,但会破坏基因稳定性;能强化神经信号,但会导致精神紊乱;需要某种特殊的“容器”或“缓冲机制”才能安全利用。
“那么,国术修炼出的强大气血、坚韧筋脉、凝练精神,是否就是一种天然的、更优越的‘缓冲机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诞生。
“甚至……能否主动引导极其微量的、经过‘过滤’或‘降频’的星骸能量,来淬炼身体,刺激潜力,而不是像改造战士那样粗暴植入?”
这个想法极其危险,近乎疯狂。但林枫的心脏却砰砰狂跳起来。知识就是力量,而他现在,似乎触摸到了一点将危险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性!
他猛地站起身,冲出隔离间,找到正在喝茶的杨老。
“前辈!我有个想法……”林枫将自己的分析和那个疯狂的念头和盘托出。
杨老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浑浊的眼中精光闪烁,仔细听着,没有打断。
直到林枫说完,老人才缓缓抿了口茶,沉吟良久。
“以身为炉,引煞入体……古籍中倒也有过类似记载,多是魔道邪功,九死一生。”杨老缓缓道,“你这想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更加凶险。星骸之力,比所谓的‘地煞阴火’恐怕还要酷烈百倍。”
“但是,”他话锋一转,看着林枫眼中燃烧的求知与变强的火焰,“若真能成功,或许真能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你的理论,你的体悟,是前人所不具备的基础。”
“你想试试?”杨老目光如电。
林枫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我想试试!但需要前辈护法,并且……需要一种能极其缓慢、可控释放那碎片能量的方法。”直接接触或强行催动无异于自杀。
杨老放下茶杯,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
“方法……或许有一个。”他走到一个旧木箱前,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灰扑扑的、仿佛天然形成的多孔岩石,岩石中心有一个凹槽。
“这是‘息壤石’,一种很特殊的矿物,能吸收并缓慢释放某些特殊能量,古代方士用来炼丹调药。或许可以用来盛放那碎片,延缓其能量释放速度。”杨老将石头递给林枫,“但能延缓多少,释放速率是否稳定,老夫也不敢保证。风险依然极大。”
林枫接过“息壤石”,触手温润,似乎真的有种奇特的吸附感。
“足够了!谢谢前辈!”有希望就好!他宁愿冒着风险去尝试掌控力量,也不愿坐以待毙。
接下来的时间,林枫更加疯狂。他一边继续分析数据,完善理论,一边开始设计自己的“淬炼”方案。
他绘制了详细的人体能量运行图,标出了他认为可能承受微量星骸能量冲击的经络节点和脏腑区域(多选择韧性较强的部位)。
他利用仓库里能找到的材料(主要是从废旧电器上拆下的电容、电阻、线圈),结合“息壤石”的特性,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能量缓释控制器”。
他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以及应对措施,并请杨老和陈守义帮忙评估。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终于,在一个深夜,万籁俱寂之时。
林枫将那片布满裂纹的星骸碎片,轻轻放入“息壤石”的凹槽中。碎片放入的瞬间,灰扑扑的石头表面似乎流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流光。
他将这个简陋的装置放在身前,自己则盘膝坐下,五心朝天,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体内暗劲缓缓流转,如同严阵以待的军队。
杨老和陈守义守在一旁,神色凝重,随时准备出手干预。
林枫深吸一口气,眼神无比坚定。他伸出右手食指,缓缓地、轻轻地,点向那块“息壤石”。
指尖与石头接触的瞬间——
一丝微弱、却无比冰冷尖锐的能量流,如同最细的冰针,顺着指尖的经络,猛地刺入林枫体内!
数据淬火,正式开始!
是蜕变,还是毁灭?答案就在这细微而危险的冰针能量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