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都的盐场和铁矿外,晨雾如同轻纱般尚未散尽,那朦胧的雾气中,一队身着玄色铠甲的士兵宛如从暗夜中陡然降临的幽灵。他们踏着整齐划一、沉稳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踏出沉闷的声响,似战鼓的余音在寂静的清晨回荡。他们行动迅捷如豹,训练有素得如同精密的仪器,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如黑色的洪流般朝着盐场和铁矿的出入口涌去,瞬间将所有的出入口全部封锁得水泄不通。铁器相击,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那尖锐的声音惊起了林间栖息的飞鸟,它们扑棱着翅膀,惊慌地冲向天空,也惊动了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劳作声戛然而止,一种紧张的气氛如阴霾般迅速笼罩开来。
“怎么回事?这些兵爷来做什么?”一个满头盐霜的老工人,那盐霜像是岁月在他头上洒下的白色粉末,他拄着铁锹,身体微微颤抖,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不安,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突然出现的士兵,声音中带着疑惑与惶恐。
盐场老板王富贵闻讯匆匆赶来,他身穿锦缎长袍,那锦缎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闪烁着低调的华贵光泽,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格外显眼,宛如一道璀璨的光带。他强作镇定,脚步却略显匆忙,上前拱手,脸上挤出一丝谄媚的笑容:“各位军爷,不知王某的盐场犯了什么过错,劳烦各位前来?若是有什么误会,还望军爷明示。”
为首的士兵队长身姿挺拔如松,按剑而立,剑柄上的纹路在他的手指间若隐若现,他的声音冷峻如冰:“奉陛下和皇后娘娘旨意,昭国即日起实行盐铁官营。所有盐场、铁矿即刻收归国有,由官府统一管理。王老板,请你配合交接。”他的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周围的人群,不容置疑的语气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什么?盐铁官营?”王富贵脸色骤变,仿佛瞬间被抽去了血色,变得惨白如纸。身后的其他盐场、铁矿老板们也纷纷骚动起来,像是一群被惊扰的蜂群。一个身材魁梧的铁场主,满脸横肉因愤怒而颤抖,他忍不住上前理论,声音粗犷而激动:“这盐场、铁矿都是我们祖辈辛苦创下的基业,历经了多少风雨,付出了多少心血,凭什么说收就收?这简直是断了我们的生路!”
士兵队长目光如刀,那目光中透着威严与冷酷,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盐铁乃国之命脉,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计,岂容私人把持?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昭国的国策!是国家发展的大计,不容任何人质疑!”他环视众人,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若是配合交接,官府自会酌情补偿,不会让诸位白白受损。若有抗命者——”他按在剑柄上的手微微用力,剑身发出轻微的嗡鸣声,仿佛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按叛国罪论处!到时候可别怪官府无情!”
一时间,场中鸦雀无声,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只有远处海浪拍岸的声音隐约可闻,那海浪声仿佛是大海的叹息,为这场变革而感慨。王富贵脸色变幻,内心像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风暴,最终长叹一声,那叹息声充满了无奈与落寞,他率先垂下了头,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昭都。市井巷陌,茶楼酒肆,人人都在议论这件大事。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神情或兴奋或担忧。在热闹的集市上,小贩们也不再吆喝,而是停下手中的活计,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早就该这样了!上月盐价又涨了三成,这盐价涨得没个尽头,再这样下去,咱们穷人家连盐都吃不起了!这日子还怎么过?”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激动地说,她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艰辛和对盐铁官营的期待。
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却摇头,他身着儒雅的长衫,手持折扇,轻轻摇动,眉头紧锁:“官府经营,只怕效率低下,到时候别说涨价,怕是连盐都买不到。这官营之事,还需谨慎看待。”
就在民间议论纷纷之际,议事厅内,楚宴与苏晚正在听取魏小六的禀报。议事厅内气氛庄重,烛火摇曳,映照出三人严肃的神情。
“陛下,娘娘,”魏小六呈上一份厚厚的文书,那文书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他恭敬地说道,“昭都境内共计盐场十二处,铁矿八座,现已全部接管。其中三家盐场主试图转移资产,已被我们及时控制,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余场主虽有不甘,但都表示愿意配合,目前局势基本稳定。”
苏晚轻轻颔首,她的眼神睿智而冷静:“这些场主中,可有可用之才?我们推行盐铁官营,需要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来协助管理,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臣正要禀报,”魏小六目光炯炯,“铁匠出身的欧大锤,不仅精通冶铁之术,对铁矿的运营和管理有着深入的了解,更难得的是为人正直,在民间颇有口碑。去年寒冬,他主动降价三成向贫民出售铁器,在民间声望很高,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样的人,正是我们推行盐铁官营所需要的人才。”
楚宴与苏晚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可和欣慰。楚宴微微点头:“那就依你所言,好好考察此人,若确实可用,可委以重任。”
次日,诏书下达:任命欧大锤为昭国首任盐铁使,秩比二千石。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出身平凡的盐铁使,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欧大锤接旨时,正在铁匠铺里打造农具。他放下铁锤,那铁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此刻静静地躺在铁砧旁。他粗糙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那围裙上满是油污和铁屑,他郑重地接过诏书,双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坚定的光芒。这个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每一道皱纹都像是他人生经历的刻痕,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清澈坚定,仿佛藏着无尽的勇气和决心。
上任第一天,欧大锤没有直接去官署,而是带着几个助手走访各个盐场铁矿。他深知,要管理好盐铁事务,必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基层的声音。在东海岸最大的盐场,他看到工人们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晒盐,那简陋的工具和低效的工艺让他皱起了眉头。效率低下不说,盐质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盐的品质和产量。一个老盐工满脸无奈地告诉他:“不是我们不想改进,是王老板舍不得投入新设备,我们只能这样辛苦地劳作,却得不到好的收益。”
在北部铁矿,矿工们还在用简陋的镐头开采,那镐头在坚硬的矿石上艰难地敲打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事故频发,矿工们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一个失去右臂的老矿工,眼中含着泪花,声音哽咽地抹着泪说:“要是早用上官府新研制的支护技术,我这条胳膊也不会……我的家也不会因此陷入困境。”欧大锤听着这些话语,心中五味杂陈,他默默记下这一切,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当晚,欧大锤就在油灯下开始制定改革方案。那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书写着,仿佛在描绘一幅盐铁发展的宏伟蓝图。他首先在盐场推行“分级晒盐法”,根据海水浓度划分晒盐区,大大提高了出盐率。又引进苏晚提供的风力扬水车,解决了盐场供水问题,那风力扬水车在风中缓缓转动,为盐场带来了新的生机。最让盐工们称道的是,他规定每产出百斤盐,工人们可以分得五斤,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盐场中掀起了一股劳动热潮。
在铁矿方面,欧大锤更是大刀阔斧。他组织工匠改进了高炉,采用水排鼓风,使铁产量翻了一番,那高炉中的火焰熊熊燃烧,仿佛是为昭国的繁荣而燃烧。又设立安全司,专门负责矿井安全,伤亡事故大幅减少,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他们的家属也不再为亲人的安危而担忧。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日,欧大锤正在巡视新开的官营铁器铺,那铁器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铁器,散发着金属的光泽。突然冲进来几个蒙面人,他们身形矫健,眼神凶狠,为首之人挥刀便砍,口中喊道:“欧大锤!你断人财路,不得好死!”
千钧一发之际,铺外突然传来一声娇叱:“住手!”那声音清脆而有力,如一道闪电划破紧张的氛围。但见叶红鸾率领一队女兵疾步而来,她们身着整齐的铠甲,英姿飒爽,如天降神兵。叶红鸾手持长剑,眼神凌厉,三两下就将歹徒制服,那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让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事后查明,这些人是被收缴了产业的盐商指使,他们对盐铁官营心怀不满,企图通过暴力手段阻止改革的推进。楚宴闻讯震怒,龙颜大怒,他下令彻查,绝不姑息。朝廷派出精干的官员和士兵,深入调查,一举铲除了数个暗中作梗的势力,为盐铁官营的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
三个月后,盐铁官营的成效开始显现。昭都集市上,官盐价格比私营时降了四成,那价格让普通百姓都能承受得起,品质却更胜往昔,盐粒洁白如雪,纯净无杂质。新推出的官制铁器,不仅价格公道,质量上乘,还保修三年,这一举措让百姓们对官营铁器充满了信任和好评。
一个曾经质疑盐铁官营的书生,如今在茶馆里对友人感慨万千。他坐在茶馆的角落,手中捧着一杯香茶,眼神中透露出对盐铁官营的认可:“是我目光短浅了。你看这新出的曲辕犁,比旧式犁省力一半,设计精巧,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价格却只有七成。官府还派工匠下乡指导使用,亲自示范,耐心地教农民如何操作,这才是真正的为民造福啊!我对官府的这一举措深感钦佩。”
最让百姓称道的是,欧大锤在每个月初一都会在集市设点,亲自听取民意。他坐在一张简陋的桌子后面,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百姓们的诉求和建议。一个老农反映铁锄容易卷刃,没过几天,改良的新锄就推出了,那新锄更加坚固耐用,适应各种土壤,让老农喜出望外,对欧大锤赞不绝口。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欧大锤独自站在盐场的高处。眼前是忙碌的晒盐场景,工人们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海风送来咸涩的气息,那气息中仿佛夹杂着希望和喜悦。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私人铁场受的苦,那些艰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想起那些因为买不起盐而浮肿的贫民,他们那无助的眼神让他心中疼痛。眼中泛起泪光,那泪光中饱含着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大人,该用晚饭了。”随从轻声提醒,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
欧大锤摇摇头,他的目光依然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昭国盐铁事业的辉煌未来:“你们先去吧,我再看看。”他望着远处新立起的风车,那是苏晚亲自设计的提水装置,风车在风中欢快地转动着,为盐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源。在这个曾经被私人把持的盐场上,如今飘扬着昭国官府的旗帜,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昭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是盐铁官营的时代,是百姓受益的时代,是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时代。
盐铁官营的推行,不仅改变了昭都的经济格局,如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工人们不再为微薄的收入而发愁,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盐商和铁场主们也在官府的补偿和新的政策下,逐渐找到了新的出路,开始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昭国在这项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向着更加繁荣稳定的未来迈进,宛如一艘巨轮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驶向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