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疆,清晨与黄昏已带有一丝凉意,那丝丝凉风仿佛是大自然在提醒着人们季节的更替。而军营中的训练却日益紧张,丝毫没有被这凉意所影响。楚宴每日皆率领士兵们练习骑马、射箭及列阵,为即将到来的北伐作最后准备。那训练场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弓箭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士兵们的呐喊声充满了力量与决心。这天下午,训练刚结束,楚宴便接到侍卫急报:有五名士兵在训练中从马背上跌落,致使腿骨骨折,那骨折的声响仿佛敲响了警钟,还有十余名士兵被弓箭划伤,伤口鲜血淋漓,医棚内的金疮药亦即将告罄。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楚宴的心头。
楚宴闻讯立刻赶往流民营的医棚,他的脚步匆匆,心中满是担忧。远远便见医棚外人头攒动,人们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沈医女正忙于为士兵包扎伤口,她动作迅速而熟练,但额间满是细汗,那细汗在阳光下闪烁着,仿佛是她辛勤付出的见证。几位刚学会包扎的妇人在旁协助,她们的眼神中透着紧张,虽努力帮忙,却仍显手忙脚乱。“沈医女,情况如何?”楚宴走近,望着躺在草席上的士兵,眉头紧锁,那紧锁的眉头仿佛藏着无尽的忧虑。沈医女轻叹一声,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骨折的士兵需用夹板固定,但医棚内夹板不足;划伤的士兵需金疮药,亦只剩最后几瓶,我正让人去山里采止血草,以系统……药商兑换之法制成金疮药。”说着,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
苏晚亦匆匆赶到,她的到来带来了一丝希望。见此情景,心中顿生一计:“如今军营士兵渐多,训练强度又大,受伤之人必会增多,单靠医棚与几位妇人恐难应对。沈医女,不如我们组建一个‘军医女营’,从流民中挑选细心且有耐心的妇人,由你亲自教导她们包扎、处理外伤及识别药材,专责照料受伤士兵与流民,如何?”苏晚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她相信这个办法能够解决眼前的困境。
沈医女眼前一亮,那光芒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此主意甚好!我早有意如此,奈何担心人手不足,又无合适场地。若能建立军医女营,我们便可系统培训,日后不论士兵或流民受伤,皆能及时得到治疗。”楚宴立时应允,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场地无虞,我让人将军营旁几间空房收拾出来,作为军医女营驻地;物资亦由军营供给,夹板、纱布、药材皆优先提供。”他的决定如同定海神针,让大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说干就干,苏晚与沈医女当日便开始挑选妇人。流民中的妇人多历经苦难,她们的眼神中透着坚韧,那是一种在苦难中磨砺出来的坚强。不仅细心,且能吃苦耐劳,闻讯组建军医女营以照料受伤士兵与流民,纷纷踊跃报名。“我报名!我曾在老家为孩子包扎过伤口,学起来定快!”一位妇人急切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我也报名!士兵们为保护我们而北伐,受伤必甚痛,我想为他们换药、包扎。”另一位妇人接着说道,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
沈医女与苏晚挑选了一百名妇人,多为二十至四十岁之间,有照顾家人经验者。这些妇人,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她们带着对士兵们的敬意和对生命的尊重,加入了这个特殊的队伍。永嘉主动请缨,帮忙登记妇人们的姓名与特长:“张婶擅针线活,包扎定好;李嫂曾采草药,识得不少药材;王大娘会熬药,正可教大家熬制消炎汤……”永嘉的声音清脆而认真,她仔细地记录着每一个妇人的信息。魏小六则负责准备培训物资,夹板、纱布、草药等,一一清点,确保充足。他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份物资摆放整齐,仿佛在对待最珍贵的宝贝。
次日清晨,军医女营正式成立。军营旁的空房已被收拾得整洁干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内置整齐草席与木桌,桌上摆满包扎用纱布、剪刀、草药及沈医女连夜绘制的药材图谱。那些药材图谱,线条清晰,标注详细,是沈医女心血的结晶。沈医女立于房中,目光郑重地扫视眼前一百名妇人,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自今日起,我们便是军医女营的一员。我们的任务,便是照料受伤的士兵与流民,他们为北伐、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前线拼命,我们则需在后方确保他们受伤后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康复。”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给每一位妇人注入力量。
“我们记住了!”妇人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充满激动与坚定。那声音在房间里回荡,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
培训随即开始,沈医女先从最基本的包扎教起。她拿起一块纱布,覆盖于模拟伤口的布条上,边演示边讲解,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包扎时,先要清理伤口,再以纱布轻覆,自伤口下方开始缠绕,每绕一圈需稍用力,以便固定,但不可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她的讲解详细而清晰,让妇人们能够轻松理解。演示完毕,她让妇人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自己则穿梭其间,纠正她们的动作。她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细心地指导着每一个学生。
张婶初包扎时,常缠得过紧,令对面妇人皱眉。沈医女上前,手把手教导:“张婶,缠绕时需顺着伤口方向,力度均匀,这样既固定伤口又不致疼痛。”张婶依言重新包扎,果然大有改善。她赧然一笑:“多谢沈医女,我以前给孩子包扎,总是随意而为,不想竟有如此多讲究。”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惭愧和感激。
接下来的几日,沈医女又教授妇人们识别药材——哪些止血,哪些消炎,哪些用于治疗骨折;还教导她们如何熬制药膏与汤药,以及为骨折者固定夹板之法。她拿起各种药材,详细地介绍它们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妇人们认真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妇人们学习极为认真,有的记不住药材模样,便将其画于纸上;有的记不住熬药步骤,便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她们就像一群渴望知识的学生,努力吸收着每一个知识点。永嘉每日皆来帮忙,为妇人们递送药材、记录笔记,还将自己的手帕剪成小块,供她们练习包扎之用。她的细心和热心,让妇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阿苦亦带领拾荒卫的孩子们为军医女营送来草药——孩子们每日放学后,便去山中采摘止血草、甘草,他们的眼神中透着纯真和善良。虽所采不多,却也是一片心意。“沈医女,张婶,这些是我们采的草药,可有用?”阿苦将草药递给沈医女,孩子们则好奇地围观妇人们练习包扎。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敬佩,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一周后,军医女营的妇人们已能独立处理简单外伤。这日,军营中有几名士兵训练时手臂划伤,沈医女命张婶与李嫂前往处理。张婶先以水清洗士兵伤口,再涂抹金疮药,而后仔细包扎,动作熟练,毫不慌乱。她的眼神中透着自信和专注,那熟练的动作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士兵感激道:“谢谢张婶,这次包扎比上次在医棚还舒服!”张婶笑道:“皆因沈医女教得好,望你日后训练小心,莫再受伤。”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和关切。
楚宴与苏晚前来探望妇人们时,恰巧目睹此景,二人相视而笑,倍感欣慰。楚宴道:“沈医女,你教得极好,妇人们已能独立处理外伤了。此后军营中的轻伤,可交由她们负责,你便能专注处理重伤。”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赞扬和信任。苏晚亦补充道:“而且,我们还可以让军医女营的妇人们定期为士兵们讲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这样在战场上,士兵们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提高生存几率。”楚宴点头赞同:“这个主意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办。”他们的决定,将进一步加强军营的医疗保障。
随着军医女营的不断发展壮大,她们不仅在军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妇人加入。这些妇人们在沈医女的带领下,逐渐成长为一批专业的医疗人员,为北疆的稳定和士兵们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她们就像一群美丽的天使,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同时,军医女营的存在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士兵们知道,在后方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战斗中。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和信心,那是一种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战友的信任。
在军医女营的影响下,整个军营的氛围变得更加团结和温暖。士兵们对妇人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他们会在训练之余,与妇人们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而妇人们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和士兵们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书写了一段属于她们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北疆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风景线,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北疆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她们的故事,将永远在北疆流传,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她们的付出,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北疆的夜空,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璀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