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阳光如同被揉碎的金箔,穿过老槐树层层叠叠的新叶,在青石板路上洒落出无数跳跃的光斑。八米高的围墙上,碎玻璃与铁丝网交错排列,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幽光,宛如一条蛰伏的钢铁巨龙,无声地守护着墙内的秘密。教学资源库的青砖灰瓦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檐角悬着的铜铃被微风轻拂,发出细碎的声响,与远处教室传来的读书声、操场上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乡镇乐章。
这座教学资源库由三进院落组成,外墙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叶片上还挂着清晨未干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正门上方,一块斑驳的木匾上刻着 “藏知阁” 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却因岁月的侵蚀显得有些模糊。门前两侧,摆放着两尊古朴的石狮子,狮身布满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李思成身着笔挺的中山装,金丝软甲隐于衣下,腰间的黄铜怀表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动。他站在门前台阶上,目光深邃而坚定,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阳光洒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映在台阶上,宛如一位守护教育圣地的战士。
“吱呀 ——” 一声,资源库的木门缓缓打开,一股混合着纸张油墨味、樟脑清香与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昏暗的光线透过木格窗,在堆满樟木箱、铁皮柜的过道上投下菱形光影。老式地球仪、泛黄的挂图、锈迹斑斑的教具错落摆放,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八十年代的教育记忆。
突然,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打破了宁静。张明远骑着叮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飞驰而来,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溅起细小的石子。他的工装裤沾满泥土,草帽歪戴在头上,车筐里的铁皮喇叭随着颠簸疯狂摇晃,发出刺耳的哐当声。“李总!历史组的陈老师闹起来了!” 他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焦急,“说咱们找的 1982 年历史教材全是‘老古董’,连‘文化大革命’那部分都语焉不详,根本没法给学生讲透!”
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库的木门 “轰” 地被撞开,身着中山装的历史老师陈守正怒气冲冲地闯出来。他的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手中的《中国通史》(1982 年版)被攥得皱巴巴的,书页边缘微微卷起。“李总,您看看这教材!”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1978 年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一笔带过,这让我拿什么教出能考清北的学生?” 他眼中满是焦急与不满,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已经被教材的问题困扰许久。
李思成微微皱眉,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伸手扶住险些因激动而摔倒的陈守正。“陈老师莫急,您随我来。” 他带着陈守正重新踏入资源库,阳光被厚重的木门隔绝在外,昏暗的室内,煤油灯昏黄的光晕轻轻摇曳,将他们的身影在墙上拉得忽长忽短。李思成领着陈守正穿过摆放着老式地球仪的过道,樟木箱与铁皮柜在两侧整齐排列,仿佛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
“陈老师,您看这个。” 李思成推开一扇刻着 “时空枢纽” 的铜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时光。屋内,三十台老式电视机排列整齐,屏幕上雪花点闪烁,宛如一片电子迷雾。“这是我们的‘古今通鉴’远程系统。” 李思成按下老式收音机改装的按钮,电视机突然亮起,画面中出现白发苍苍的史学泰斗 —— 正是参与编纂 1982 年历史教材的总顾问徐文远,“徐老,陈老师对教材有疑问。”
徐文远透过屏幕抚须而笑:“小陈啊,1982 年的教材受限于时代,确实多有隐晦。但......” 他突然举起本泛黄的手稿,“这是当年未公开的修订版,里面详细记录了那段历史的细节。” 随着他翻动纸张,电视机前的陈守正目瞪口呆,仿佛看到了珍宝。
就在此时,黑燕踹开房门,皮衣上沾着电路板碎屑:“李总!王氏集团发动‘记忆病毒’,所有远程系统的硬盘正在格式化!” 她的话音未落,电视机屏幕同时炸裂,玻璃碎片飞溅在墙上,形成诡异的图案,与屋内原本古朴的八十年代气息形成强烈的碰撞。教学资源库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一场关于教学资源守护与争夺的战斗,已然打响。
陈守正脸色煞白,紧紧攥着手中的教材,身体微微颤抖:“这...... 这可怎么办?”
李思成目光如炬,沉着下令:“启动应急预案!明远,立刻联系燕十三的旧部,请求技术支援;黑燕,用‘神农码’构建临时防火墙!” 他转身看向陈守正,语气坚定,“陈老师,您放心,就算只剩最后一页纸,我们也要让学生们学到最准确的知识。”
此时,英语老师王婉清匆匆赶来,手中抱着一堆破损的英语磁带:“李总,这些磁带都被病毒损坏了,明天的听力课......”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眼中满是焦急。
李思成接过磁带,仔细查看后,目光落在墙角的老式留声机上:“王老师,还记得八十年代的英语教学吗?那时候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靠的是老师一句句领读,学生一遍遍跟读。” 他走向留声机,轻轻擦拭表面的灰尘,“我们虽然失去了这些磁带,但还有更珍贵的教学资源 —— 老师的声音。”
他转头对在场的老师们说道:“各位,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最强大的教学资源!英语老师负责录制新的听力材料,用我们的土办法,一台老式录音机,一盒空白磁带;其他学科老师整理手写教案,我们连夜誊抄,保证明天上课前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夜幕降临,穿越乡镇的煤油灯次第亮起。教学资源库内,老师们围坐在一起,有的在埋头书写教案,笔尖在泛黄的稿纸上沙沙作响;有的对着老式录音机,逐字逐句录制教学内容。李思成穿梭其中,为老师们添茶倒水,不时拿起教案提出建议。
地理老师孙文远举着自制的教具,兴奋地说:“李总,我用竹子和泥土做了个等高线模型,虽然简陋,但学生们肯定能直观地理解地形地貌。” 李思成笑着点头:“好!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资源,充满智慧和温度。”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张明远带着满身雨水冲进来:“李总,王氏集团派人在物资运输路上搞破坏,我们的纸张和油墨被困在半路了!”
李思成眼神一凛,沉思片刻后,果断说道:“发动全体师生,收集一切可以书写的材料!旧报纸、包装纸,甚至石板都可以!我们不能让教学中断!”
消息传开,整个乡镇都行动起来。孩子们拿着石板和粉笔,在操场上练习写字;老师们将自己的笔记本贡献出来,重新装订成教材;后勤人员把仓库里的旧包装纸整理出来,裁剪成合适的大小。
化学老师赵玉衡看着忙碌的众人,眼眶泛红:“李总,为了教学,您和大家如此拼命......” 李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赵老师,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只要能让孩子们成才,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深夜,教学资源库内依然灯火通明。老师们看着手中重新整理好的教材和教具,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李思成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求知的天空,让穿越乡镇成为孕育希望的摇篮。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