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仙苗”下了地,杜家那亩田就成了杜家村头号稀奇景。杜子腾和杜子鄂这两位“仙农门”左右护法,更是拿出了十二万分的敬业精神(主要动力可能是杜远许诺的“比锅还大的饼子”和“玉米棒子管饱”)。
看护工作可谓兢兢业业,花样百出。
左护法杜子腾,主要负责白天的巡逻警戒。他不知从哪弄来一顶破草帽,歪戴着,手里拿着根长长的竹竿,整天在地头逡巡。一旦发现有不知好歹的麻雀想来啄食嫩苗,他便大喝一声:“呔!仙界粮草重地,扁毛畜生休得放肆!”然后挥舞竹竿驱赶,架势十足,时常把自己转晕摔个屁墩儿。他还自制了几个简陋的稻草人,插在地里,结果稻草人做得比鬼还难看,第一次把晚上来送水的杜柳氏吓得差点把水桶扔出去。
右护法杜子鄂,则主要负责……呃,近距离威慑和后勤(主要是吃)。他经常蹲在地头,瞪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些幼苗,试图用眼神警告一切潜在破坏者。结果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口水流一地。偶尔有村里的散养鸡溜达过来,杜子鄂就会猛地跳起来,发出自认为很凶猛的“嗷呜”声去追鸡,往往鸡没吓跑,自己因为跑太急摔个嘴啃泥。杜远让他负责记录幼苗每天长高多少,他就在地头插了根木棍,每天在上面刻道道,结果刻得乱七八糟,自己都数不清。
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又多了一条:看杜家俩傻小子和村正家那个“仙童”孙子折腾那亩“怪田”。
然而,杜老汉的态度却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变成了默默的鼎力支持。他亲眼看着孙子是如何精心照料那些作物:定期带着子腾子鄂去翻堆肥池(那味道……),给地里追肥;如何捉虫(虽然没几条);如何浇水(严格控制水量);甚至还在玉米开始抽穗时,带着俩小子去搞什么“人工授粉”(在村民看来就是对着玉米杆子瞎抖搂,更加坐实了中邪的说法)。
杜老汉不懂那些道理,但他看到孙子眼神里的专注和认真,看到那地里的庄稼长势确实和别家不一样——红薯藤疯长得都快爬出地界了,绿油油一片,厚实得能当褥子;玉米杆子长得比半大的孩子还高,粗壮结实,叶子墨绿,顶上抽出的天花和腰间吐出的红缨都透着股精神气!
他私下里对老伴和儿媳说:“远儿这孩子,怕是真有点门道。这地里的活计,讲究个精细,他做的,不像瞎胡闹。”
于是,当有村民当面调侃时,杜老汉会板起脸回一句:“我孙子乐意折腾,吃你家米了?”背地里,他会把家里仅剩的一点豆饼偷偷敲碎了,让杜远拿去当追肥。还会在夜深人静时,背着手到地头转悠,看着那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金秋。
当村里别的粟米地刚开始泛黄,穗子还略显干瘪之时,杜家那亩“仙田”已然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玉米杆子变得金黄,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斜插在腰间,外衣包裹不住里面金灿灿的玉米粒,有些甚至露出了头。而红薯垄上,藤叶依然墨绿,但拨开土层,隐约能看到下面胀开的土缝,暗示着下面惊人的硕果。
村民们再也笑不出来了。他们每天下地干活,都会忍不住绕到杜家地头,看着那前所未见的景象,指指点点,眼神里充满了惊奇、羡慕和难以置信。
“额滴个娘嘞……那玉米棒子,也忒大了吧?真能结出珠子?”
“你看那红薯藤,下面得有多大块头才能把土拱开那样?”
“这杜家小子……难道真是河神点化的?”
终于到了收获这一天。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围在了杜家地头,比过年看社火还热闹。
杜远心中也激动万分,但他强作镇定,小手一挥:“左护法杜子腾,负责掰玉米!右护法杜子鄂,负责……负责捡玉米!注意,动作要轻,别伤着杆子(虽然以后也没用了)!”
杜子腾早就按捺不住了,嗷嗷叫着冲进玉米地。只听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一个个沉甸甸、快比他胳膊还长的玉米棒子被掰下来,扔进杜子鄂挎着的篮子里。篮子很快就满了,杜子鄂吭哧吭哧地往外拖,小脸憋得通红,嘴角却咧到了耳根子。
金黄的玉米棒子很快堆成了一个小堆,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村民们伸长脖子看着,发出阵阵惊呼。
“老天爷!真结出来了!”
“这一个棒子够俺家娃吃一顿了吧?”
“你看那粒,多饱满!金豆子似的!”
接着是起红薯。杜远亲自下锄,小心翼翼地从垄边挖下去。一锄头下去,再一撬,只见一串串硕大无比、红皮光滑的红薯像胖娃娃似的被翻了上来!每一串都有好几个,个头远超村民们见过的任何芋头或根茎作物!
“哗——!”
人群彻底沸腾了!惊呼声如山呼海啸一般!
杜子腾和杜子鄂也顾不上任务了,扑上去抱起一个大红薯,差点没抱动!
“额滴个亲娘嘞!这……这是石头成精了吧?”一个老汉颤巍巍地想去摸,又不敢。
“这么大!这亩产得有多少石啊?!”有经验的老农已经开始颤抖着估算,却发现脑子根本算不过来。
杜老汉站在地头,看着那堆成小山的金黄玉米和如同巨婴般的红薯,再看着被乡亲们围在中间、满脸自豪的孙子,他的眼眶湿润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带着哭腔又带着笑:“好!好!我杜家的好孙儿!河神显灵!仙童降世啊!”
之前嘲笑得最大声的王寡妇,此刻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最后挤上前,讪笑着对杜远说:“远……远哥儿,不,仙童小哥……这……这仙种,明年……能匀俺家一点不?”
顿时,附和声四起:“对啊对啊!仙童小哥,匀点种子吧!”
“俺家愿意拿三只鸡换!”
“俺拿一匹布!”
杜远被热情的乡亲们围在中间,看着那一张张从怀疑变为敬畏、渴望的脸庞,心里乐开了花,表面却故作深沉:“嗯……此事,待本仙童……呃,我,与爷爷商议商议。仙种繁衍,亦需遵循仙界法则……”
杜子腾抱着一根最大的玉米棒子,啃了一口(生的),嘟囔道:“远哥,这仙界法则让生吃吗?有点甜!”
杜子鄂则试图把一个比他脸还大的红薯藏进怀里,小声说:“这个得留着晚上烤着吃……”
丰收的喜悦和巨大的震惊,如同最好的肥料,瞬间滋养了这个小村庄所有的希望。杜远知道,他的“仙界农业推广计划”,成功了第一步。而此刻,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大概还在为粮食问题发愁吧?
杜远看着那堆成果实,摸了摸下巴,开始思考:是时候,给这位未来的“老朋友”,送上一份来自贞观元年的、意想不到的“大礼”了?当然,得先让自己和全村人吃饱,再留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