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城的这个冬天,格外的忙碌,也格外的寒冷。皇帝坐镇于此,帝国的资源源源不断向北倾斜,使得这座边塞军镇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繁荣。
工匠坊日夜炉火不熄,军校场上操练喊杀声震天,来自中原的吏员捧着文书匆匆穿梭,与那些浑身皮毛、面带风霜的边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王韧最关心的格物院北疆分院,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破冰船的研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首席工匠李老锤(从镇北城匠作营调入)愁容满面地向皇帝和格物院特使汇报:“陛下,木料…北地最好的硬木,在冰层反复撞击下,不过旬日便开裂变形。”
“尝试包铁皮,然铆接之处极易松动,且船体过重,现有蒸汽机推动已是吃力,若再加厚…恐寸步难行。”
“蒸汽冲撞?试验了数次,锅炉压力难以精准控制,力道轻了无用,重了…差点炸了炉子!”他心有余悸。
模型试验一次次失败,宝贵的木材和铁料在不断消耗,时间也在飞速流逝。一年之期,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火药的研究同样不顺。张鲁的弟子和格物院的化学匠人(由炼丹术士转变而来)合作,虽然摸索出了威力更大的黑火药配方,但稳定性极差,研磨、运输、储存过程中意外爆炸事故频发,死了好几个熟练工匠。
如何将其安全地制成可用的炸药包或炮弹,更是毫无头绪。
王韧站在试验场的边缘,目光锐利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目睹了破冰船模型在自身动力的剧烈震动下几乎要散架的惊险场面,以及不远处火药试验坑被炸得一片狼藉的景象。他的眉头紧锁,显露出深深的忧虑和不满。
他深知自己在追求技术突破的道路上过于急躁,试图超越时代的限制。然而,他逐渐意识到,单凭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资源,并不能简单地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技奇迹。
“不要畏惧失败。”王韧努力抑制住自己想要亲自上阵的冲动,转而安抚在场的每一位研究人员,“我们要记录下每一次失败的每一个细节,深入分析失败的原因。”
他环顾四周,继续说道:“如果木料的性能达不到要求,那就尝试不同的木材复合结构,或许我们可以探索北地特有的、更为坚韧的材料?”
“对于火药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必须改进研磨和混合工艺,寻找更稳定的配方。我需要的是最终能够实际应用的成果,而不是仅仅为了速度而制造出来的无用之物!”
王韧决定增加赏格,允许更大的试错成本,但同时他强调,必须系统性地记录和分析每一次试验。
他明白,研究的步伐虽然因此而放慢,但每一步都变得更加坚实可靠。他鼓励团队成员保持耐心,持续创新,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技术的边界。
就在格物院苦苦挣扎之时,北疆的局势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马超、庞德的“游弈军”在例行巡弋中,遭遇了几次小股的维尔兰人。但令人意外的是,对方并未像以往一样死战到底,而是一触即退,甚至有一次,对方丢下了一些皮毛和冻肉,似乎…是想交易?
更有趣的是,一支巡逻队在一个废弃的维尔兰小型聚落里,发现了几件被故意留下的、制作粗糙的铁器——一把卷刃的斧头,几个破裂的铁锅。旁边还用石头摆出了一个奇怪的图案,似是而非地模仿着汉军的旗帜。
“陛下,此事蹊跷。”张辽分析道,“似是试探,又似是…求和?或许与陛下释放俘虏、以及我大军压境的态势有关。维尔兰人内部,恐非铁板一块。”
王韧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或许是其小部落不堪忍受战争之苦,又或是与那所谓的‘雅尔’(首领)有矛盾。这是个机会!”
他立刻调整策略:“传令游弈军,今后若再遇此类情况,可尝试接受其‘礼物’,并回赠以盐块、小镜子、或彩色布帛等物。若对方不攻击,则不必追击。设法与之进行最原始的‘默市’(沉默交易),逐步建立联系。”
同时,他让张鲁的弟子加紧对俘虏的语言学习,试图破译其简单的词汇和意图。
命令下达后不久,一种奇特的景象开始在长城以北的荒原上出现。
在一处约定的、空旷的河滩上,汉军士卒会先放置一些盐袋和彩布,然后退后。
不久后,几个维尔兰人会从树林中小心翼翼走出,放下几张毛皮或一些兽肉,取走货物,然后迅速消失。有时,他们也会留下一些破损的铁器。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只有警惕的注视和迅速的动作。这与其说是集市,不如说是一种充满猜疑的物资交换。
但就是这种原始的、脆弱的互动,却带来了一线和平的曙光。
通过交换来的物品,汉军了解到维尔兰人极度缺盐,也对精美的工艺品充满好奇。而维尔兰人似乎也得到了一点喘息之机。
然而,这种平衡极其脆弱。马超报告,游弈军发现在更远的北方,大型的维尔兰聚落仍在集结战士,狼头图腾柱下的战舞依旧狂热。
那些前来交易的,很可能只是边缘的小部落或被战争摧残的可怜人。维尔兰人的主体,并未放弃敌意。
冬去春来,虽然格物院仍未拿出成熟的破冰船和炸药,虽然北方的威胁依然存在,但王韧在镇北城外的冰河畔,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
他面对集结的将士、工匠和那些远远窥探的维尔兰人代表(通过交易渠道默许前来),指着脚下开始融化的冰河,朗声宣告:
“朕,神州帝国天启帝王韧,于此立誓:”
“此冰河,绝非天堑!终有一日,朕之巨舰,将破冰斩浪,直抵北海之极!”
“此北地,绝非绝域!终有一日,朕之子民,将在此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此蛮族,绝非永敌!顺朕者,可沐汉化之恩泽;逆朕者,必遭雷霆之殛灭!”
“此誓,天地共鉴,日月同昭!”
誓言如同滚雷,在冰原上回荡。它既是对内的激励,也是对外的威慑,更是王韧对自己和整个帝国的鞭策。
破冰,不仅是突破物理的冰层,更是要突破技术的瓶颈、猜疑的隔阂、以及战争的坚冰。
道路漫长,但帝国的意志,已然如同这北地的春风,虽然微寒,却不可阻挡地开始吹拂,试图融化这片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