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双线并进的战略既定,炎汉王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东地中海的阳光照耀下,两支肩负不同使命的军队,朝着未知的领域进发。
魏延率领的一万西征军(其中包含两千汉军精锐,八千由库施降兵和沿途归附部落组成的仆从军),沿着地中海沿岸的狭窄绿洲带,开始了艰难的西进。
最初的行程相对顺利,征服或招降了几个小型的沿海腓尼基人城邦和柏柏尔人部落。
这些城邦往往商业发达但武力薄弱,在汉军强大的兵锋面前,大多选择了臣服和合作,为西征军提供了宝贵的补给点和向导。
然而,当队伍逐渐远离尼罗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海岸线变得荒凉,背后的撒哈拉沙漠如同金色的巨兽,随时可能吞噬一切。
缺水是最大的敌人。尽管有向导引路,寻找那些隐藏在干涸河床或沙丘深处的泉眼,但烈日的蒸发和数千人畜的消耗,让每一滴水都无比珍贵。时有士卒或驮马因脱水倒下。
游牧部落的袭击如影随形。彪悍的柏柏尔骑手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如同沙漠中的幽灵,不时从沙丘后冲出,发射一阵箭雨,掠走落单的士兵或物资后便迅速消失在沙海之中。
魏延不得不命令部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戒,行军速度大受影响。
这一日,前锋部队传来消息:发现一处大型绿洲!魏延精神一振,亲率精锐前往。
穿过一片高大的沙丘,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面积广阔的棕榈林环绕着碧蓝的湖泊,水草丰美,甚至还有简陋的泥屋和农田。这就是沙漠中的珍珠——锡瓦绿洲(或其类似物)的雏形。
绿洲的原住民对这支装备奇特的大军充满了恐惧。魏延没有急于动武,而是先派通译示好,用盐和布匹交换食物和水源。
在确认绿洲的战略价值后,他留下部分兵力,在此建立了一个坚固的补给哨站,命名为“西海驿”,并绘制了详细的地图和水源标记。
西征军的脚步并未停留,继续向着“海格力斯之柱”的方向探索。每一步,都在扩展着炎汉王国版图的同时,也为帝国绘制着更精确的北非地图。
与此同时,驻守在三角洲南境的张飞部也没闲着。根据刘备“保持压力,收集情报”的指令,张飞派出了多支以归附的努比亚人或库施人为向导的小股侦察部队,乘船或沿河岸向南渗透。
尼罗河谷在第一个瀑布(阿斯旺附近)之后,景观开始变化,两岸不再是广阔的冲积平原,而是逐渐被热带雨林和崎岖的山地取代。
气候更加闷热潮湿,蚊虫肆虐,各种闻所未闻的毒蛇猛兽出没,对来自北方的汉军士卒构成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
一支由年轻校尉张苞(张飞之子)率领的百人侦察队,肩负着探查南方边疆的重任,深入南方约二百里的密林之中。
他们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战士,肩负着汉军的荣耀和使命,然而,他们即将遭遇一场意想不到的挑战。
在密林深处,张苞和他的侦察队与一支部落武装发生了遭遇。
这支部落武装的成员皮肤黝黑,身上纹身遍布,他们使用淬毒的吹箭和巨大的木盾,如同幽灵一般在密林中神出鬼没。
他们不像库施人那样有严整的阵型,但每一个人都极其悍勇,且对丛林战法了如指掌。
汉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密林中难以发挥弩箭和方阵的优势,反而屡遭偷袭,伤亡数人。
张苞大怒,他深知在这种环境下,必须迅速调整战术。他命令士卒以刀斧开路,结成圆阵,以保护队伍的侧翼和后方。他们且战且退,同时发射响箭求援,希望附近的友军能够及时赶到。
战斗异常激烈,汉军士兵们在张苞的带领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武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后,他们终于勉强摆脱了敌人的纠缠,撤回北方。
张苞虽然带回了几个俘虏和几件独特的战利品,但代价是沉重的。
这些战利品包括雕刻着复杂图案的黄金饰品,这些饰品工艺精湛,显然是部落中地位显赫之人的物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谷物种子,这些种子或许能够为汉军带来新的农作物,改善边疆的粮食供应。
这次遭遇战虽然结束了,但它给张苞和他的侦察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他们意识到,在这片神秘的南方丛林中,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然而,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和对敌人的了解,这将为他们未来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他从俘虏口中得知(通过层层翻译),南方确实存在一个强大的王国,被称为“库施之根”或“山中之国”(可能指麦罗埃王国衰落南迁后的势力或阿克苏姆王国),控制着广袤的土地和金矿。
张飞听着儿子的汇报,环眼圆睁,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咧嘴一笑:“好!总算碰到个像样的对手!传令下去,加强戒备,多派哨探!等大哥和军师准备好,俺老张定要第一个杀过去,看看那‘山中之国’是不是铜浇铁铸的!”
南方的神秘面纱,被这次小规模的冲突悄然揭开一角。雨林深处隐藏的威胁与财富,激起了汉军将领更大的征服欲望。
西线的勘探成果和南线的接触情报,被快马加鞭送回了王都“洛阳”。
刘备与徐庶对着新绘制的地图,久久沉思。
西面的沙海绿洲链,虽然艰苦,但战略价值巨大,是连接未来、保障海路侧翼的关键。
而南方的“山中之国”,则代表着更直接、更庞大的土地和财富,但也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
“元直,看来我们有的忙了。”刘备缓缓道,“西线要稳扎稳打,建立牢固的据点。南线…则需从长计议,务必谋定而后动。”
徐庶点头:“大王圣明。眼下,仍是消化三角洲为第一要务。待根基稳固,兵精粮足,无论西进还是南征,我炎汉皆可从容应对。”
炎汉王国,在探索与等待中,积蓄着力量。沙海的足迹与雨林的魅影,都预示着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