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一年,四月。建安城迎来了立国以来最特殊的客人。
蒂亚瓦纳科帝国的使团规模多达二百人,由十八头美洲驼驮着礼品,浩浩荡荡穿过永安门。为首的使节身着缀满金片的黑色长袍,头戴羽冠,神情倨傲。
曹植端坐明政殿宝座,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当使节昂首步入大殿时,殿中响起一阵低语——此人竟敢不行跪拜之礼。
“蒂亚瓦纳科太阳王之子,维拉科查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卡帕克王子殿下特使,尤拉卡。”通译战战兢兢地转述着这一长串头衔。
尤拉卡的目光扫过殿内陈设,在看到殿角那尊玛雅玉雕时微微停顿,随即用克丘亚语说了一长段话。
通译擦着汗翻译:“尊使说,他们听闻北方来了白皮肤的神人,特来确认。若是真神,当有神迹证明;若是凡人,就当向太阳王称臣纳贡。”
殿内气氛顿时凝固。法正冷哼一声,夏侯惇独目圆睁,手已按在刀柄上。
曹植却微微一笑,用刚学会的克丘亚语回道:“孤听闻蒂亚瓦纳科有座太阳门,门上刻着历法,不知可推算出今日会下雨?”
尤拉卡一愣,抬头看向殿外晴空:“今日不会有雨。”
曹植点头,对钟繇示意。钟繇立即命人抬来一架新制的天文仪器。这是刘晔根据玛雅、印加和中原历法综合研制的“浑天仪”,铜环交错,星宿分明。
“请尊使观看。”曹植亲自操作仪器。
就在铜环转动到某个角度时,殿外突然阴云密布,顷刻间大雨倾盆。这是刘晔团队根据安第斯山气候特点,提前三天测算出的降雨。
尤拉卡脸色微变,但仍强自镇定:“这不过是巧合。”
曹植不以为意,又命人取来一个木盒:“这是贵国送来的礼物,现在原物奉还。”
木盒打开,里面竟是十二个用黏土重塑的头部雕塑,栩栩如生,正是那些被害斥候的模样。这是建安城工匠用新研制的胶泥技术制作的。
尤拉卡终于动容。他仔细检查雕塑,发现连最细微的特征都分毫不差。
“现在,”曹植收敛笑容,“我们可以平等地谈话了。”
接下来的谈判持续了三天。尤拉卡提出了五项条件:
一、汉军退出奇穆故地;
二、每年进贡黄金万两;
三、允许蒂亚瓦纳科祭司在汉境传教;
四、互通婚姻,娶蒂亚瓦纳科公主为妃;
五、派遣王子为人质。刘晔代表唐汉王国提出反建议:
一、双方以现有控制线为界;
二、开放边境五市;
三、互派学者交流;
四、缔结军事同盟;
五、共同开发铜矿。
谈判陷入僵局。
第四天夜里,尤拉卡秘密拜访了董昭府邸。
“我们知道你们缺粮。”尤拉卡开门见山,“高原的粮仓足以供养百万大军。我们可以提供粮食,换取青铜配方。”
董昭不动声色:“贵国似乎很着急要青铜技术?”
尤拉卡叹气:“实不相瞒,帝国南方出现了白皮肤的大胡子,他们的铁器比青铜锋利得多。”
这个消息当夜就传到曹植耳中。
“果然如此。”曹植对刘晔说,“看来这片大陆上的客人,不止我们一家。”
刘晔展开地图:“根据玛雅人的海图,从东海来的应该是欧罗巴人。如果他们已经在南方登陆……”
话未说完,徐晃的八百里加急送到:南方边境发现陌生船队,船员金发碧眼,已经建立据点。
形势陡然复杂。
次日谈判,曹植亲自出席。
“我们可以提供改良青铜技术,”他提出新方案,“但贵国要允许我军借道高原,共同应对南方来的威胁。”
尤拉卡沉吟良久:“此事需禀报太阳王。”
使团离开那日,曹植亲自送到港口。临别时,尤拉卡突然用生硬的汉语说:“你们汉人,与我们很像。”
曹植挑眉:“哦?”
“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尤拉卡意味深长地说,“但这个世界,比想象中更大。”
送走使团,曹植立即召集重臣。
“两个消息。”他开门见山,“好消息是,蒂亚瓦纳科愿意合作。坏消息是,欧罗巴人已经来了。”
曹仁提议:“可派水师南下,在其立足未稳时予以驱逐。”
周循(字绍熙)在病榻上送来奏折:“新式战舰还需三月才能完工,此时远征,胜算不大。”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
派徐晃率五千精兵南下监视;
加速新式战舰建造;
同时与蒂亚瓦纳科加紧和谈。
五月,南方传来最新情报:欧罗巴人在沿海建立了永久据点,开始与当地部落交易,用铁器换取黄金和奴隶。
与此同时,第一批蒂亚瓦纳科学者抵达建安大学。他们带来的高原农业技术,特别是抗旱作物的栽培方法,让刘晔如获至宝。
“王爷,”刘晔兴奋地报告,“若是推广这些作物,我国粮食产量可再增三成!”
文明的交流往往始于碰撞,成于互利。当新的威胁从海上袭来,安第斯山两侧的古老文明,终于开始认真考虑携手合作。
而在遥远的南方海岸,一面绣着十字架的旗帜正在升起。大航海时代的浪潮,终于拍打到了这片古老大陆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