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叶青宇还在院子外头就喊了过来。
叶青萝听见喊声觉得奇怪,回来了就回来了,怎么还喊得这么急切的?
于是她放下手里的菜刀转身往外走,道:“娘,我去看看咋回事儿。”
“嗯。”叶刘氏还在忙着,没有起身。
来到外头就见到叶青彦将驴车上的盆往下搬,叶青宇在一旁帮忙托着。
一直等到盆搁到了地上这才往院子里走,看见姐姐出来了连忙解释起来。
“姐姐!大舅说在村里打了几板豆腐,给了我们两板,还给大伯家也有一板。”
一听豆腐顿时让叶青萝愣了愣,她倒是忘记这事儿了。
在村子里,年节或宴客买几块豆腐不是很常见?
大舅说的打了几板豆腐那不就是找有手艺的人,出工钱请人大批量地出货么。
一板豆腐也要些钱了,不过当初大舅帮着收黄豆应该也给自家留了一些吧,自家出黄豆只出成本钱会划算很多。
“还有一篮子花生呢……”说到这个,叶青宇连忙又解释道。
“外婆说那天问娘年货都准备了啥,见我们年货里没有花生,昨天去买花生时就多买了一些,给咱们十斤。”
叶青萝……她光想着怎么做菜了,这些零嘴还真没想到要准备什么。
她自己不好这一口,三兄弟平时就有糕点吃,每天在读书写字的人哪里有空剥花生了?
她倒是早就准备了一些干南瓜籽,准备炒香了当零嘴的。
哦,还有上回宋知谦来送的礼,其中就有一小袋花生的,娘说留着过年,她也没在意。
其他还要准备什么确实没去想过,没想到外公外婆会为他们准备花生。
柳东镇不盛产花生,价格比绿豆黄豆贵……这是她听家里说过的,村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而据她所知,古代花生产量不高,也是种的人不多、卖价贵的另一个原因。
她没在意这事,也就没将花生往空间里送。
这次找个机会?现在也不是种花生的时间,送进空间有作用么?
正思索着,只听叶青宇笑着又道:“这些花生全是炒好了的,外婆怕你和娘不得空再去炒花生,干脆都安置好了。”
“大舅说,今天咱们不去他也是打算明天上午来一趟的。”
“大舅说……他明天一早去河边下网,捞到鱼就送几条过来给咱们过年的,前几天早就敲开冰层下过网了,鱼都卖去镇上了。”
叶青萝点头。
家里还有些干鱼,她原本也是想着,大舅若打渔过年肯定会给家里送几条来,若没送那肯定就是没有下网。
若没有新鲜大鱼吃,有新鲜肉也一样啊。
姐弟在院子里说话,叶青彦已经将那篮子花生送到东厢开着门的中间屋里,搁在桌子上。
厨房里现在显然没多的地儿了,再说都是炒熟的花生,还是收在炕屋里更合适,暖和干燥,花生不容易回潮。
叶青萝连忙跟过去问道:“二堂哥,家里没准备花生吧,我去拿个篮子过来,也装一点回去。”
叶青彦忙阻止道:“上回知谦来送年礼,就送了两袋,过年够吃了。”
叶青萝想起来,上回宋知谦都给他们二房送了三斤花生,想来大房那边有更多,便没再坚持,转身又让弟弟去拿盆给装豆腐给二堂哥带回去。
大舅都说了有一板是给大伯家的,那就是这一大盆里的三分之一得给。
叶青彦显然在刘家那边已经推辞过的,刘家大舅坚持要给直接就给装盆里了,他只得收下。
回去也要看家里有什么可以回礼的,明天给刘家大舅回礼。
叶青彦帮着将大盆搬去厨房,这才牵着驴车回自家去了。
叶青枫那边已经分割好另一头猪,叶家几位老爷子也来割了一些肉回去过年吃。
村里其他人家也有杀猪的,都是各家约定好了分多少肉的,不会自家杀了猪再挨家挨户去吆喝。
村里人去趟镇上不容易,为买块肉专程跑一趟镇上也不划算,因而,从村子里合伙买肉就能拼一头猪。
很划算!
但像叶三爷爷家这样熏了那么多腊肉、还赶在腊月二十八又杀两头猪的人家,没有第二家。
而老宅那边原本喂着的几头猪已全部解决,空出的猪栏打扫出来可以堆放干柴,明年不会再家里养了。
旁边作坊后面那一排新猪舍,专门请了人来喂猪,自家人手也能缓缓不用那么辛苦那么忙了。
叶青枫要去下河村王家,王珍珍要跟着去,只好又换了车厢套上。
两条腊肉、一条腊鱼、两只鸡,这是原本就为辞年准备的东西,二十五那天没去,就没准备红豆糕。
但今天又准备了二十斤肉还有两根排骨、一个猪肘,再给王家娘两吊钱就行了。
叶青枫不吝啬给东西,唯独在钱上警告过王珍珍,他不怕王家人打秋风,却不愿意让王家人觉得他叶家的钱也是可以随便染指的。
何况他至今只从家里公帐上分到十两银子。
他让王珍珍记了帐,王珍珍便是想和以前那样偷偷给娘多少钱,也是做不到了。
叶青枫说过,年后成衣作坊进人手,王家两个嫂子可以去干活,自己赚工钱轻松又坦然,不比打叶家主意更心安理得?
之前去镇上买衣料,叶青枫也默许了王珍珍给娘家爹娘各买了一匹八十文的细棉冬布。
加上这些辞年礼够丰厚的了。
王珍珍这些天也在叶青枫的训斥和教导下,不敢再闹,也有认真学记帐、算帐了,当然也有认字。
叶青枫也主动给她挑了几身好看的新衣料,还买了一对银镯、一盒绢花给她,把人哄得眉开眼笑早就忘了那晚气哭的事了。
现在她的心肯定向着她男人,她娘来说啥都没用。
叶青枫将箩筐和鸡篓绑在车厢后面,就带着妻儿去王家村辞年。
他还自带了一大块肉和猪血,中午在王家添菜。
当然,除了给自己岳家辞年,也要给村长大伯家准备一些东西。
就像宋知廉来叶家送礼一样,叶家二房就住在旁边,人情世故上避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