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坐上那个位子不到一周,就被突然调离,心中愤懑难平。
曾经那些围着自己阿谀奉承的官员,如今一个个闭口不言,转而簇拥到彼得跟前殷勤讨好。
而之前在牢里讥讽过彼得的人,则是战战兢兢地缩在角落,生怕他秋后算账。
彼得向来记仇,谁对他不利,他必加倍奉还。
可奇怪的是,接连几天过去,他竟毫无动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他不仅恢复了萨帝国昔日的暗箱操作体系,重新掌控财政命脉,
还暗中拉拢了一批心腹,行踪诡秘,似乎正在酝酿一场大棋局。
“沈Sir,彼得那边传来话,说需要一点支援。”
邱刚敖将王建军打来的电话转交给沈少秋。
“什么事?”
沈少秋这几日正忙于港岛的防务建设。
他要把这座城打造成铁桶一般,固若金汤。
他知道,未来的日子不会太平,港岛是他立足的根本,必须万无一失。
“他说要一笔资金,用来打通关系。”
“呵。”
沈少秋冷笑一声。
堂堂萨帝国财政部长,居然开口要钱走后门,传出去不怕被人耻笑?
“多少?”
他倒不介意推一把火,看他们狗咬狗,远比自己动手来得痛快。
况且只要局势在他掌控之中,萨帝国早晚是囊中之物。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两千万美金。”
“给他。”
沈少秋挥了挥手。
“是。”
邱刚敖转身欲走。
“等等。”
沈少秋忽然叫住他。
“还有事?”邱刚敖回头,面露疑惑。
“让他写个借据。”
沈少秋从不是做善事的人,哪有白给的道理。
“明白。”邱刚敖点头离去。
另一边,彼得拿到资金后,倒是爽快地签了字。
这点钱他还得起,眼下更紧要的是铺路搭桥,争的是将来更大的利益。
两个月后,萨帝国总统大选正式启动。
各国代表纷纷云集,媒体蜂拥而至。
记者们早早守在正府大楼外,架起摄像机,准备追踪每一条风吹草动。
港岛的媒体自然也没缺席。
或许是被选举牵扯了精力,沙耶对沈少秋的打压暂时搁置了下来。
此次参选的政党候选人原本有五位,可临近投票前一个月,突然多出一人——正是彼得。
他这段时间用金钱开道,人脉迅速扩张,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沙耶盯着候选人名单,看到那个名字时眉头一皱。
他早察觉彼得在私下串联,原以为只是想稳固职位、重建势力。
没想到,这家伙竟敢染指总统之位!
过去那么多年,彼得一直安分守己地待在他手下,从未有过非分之想。
如今却突然杀出,与自己平起平坐,票数甚至不相上下。
沙叶心中警铃大作。
“去查,彼得最近接触的所有人,一个都不能漏。”
“是。”
他吩咐身旁的秘书。
此前他一直在各地宣讲政见,同时也没放松对彼得的追查。
可无论怎么挖,关于他背后资金来源,始终找不到半点线索。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沙耶烦躁地揉着太阳穴。
“早该把他除掉的。”
他咬牙切齿,满心懊悔。
本想榨干他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谁知反被掀翻在地。
看着民调数据上两人几乎持平的数字,他怒不可遏,一掌拍在桌上。
“废物!连这点事都办不好!”
而在财务部办公室内,彼得冷冷地将一叠文件甩在迪克脸上。
自从彼得掌权,迪克就被贬为副手,整日受气。
彼得故意刁难他,报表改了一遍又一遍,稍有不满就当众羞辱。
他清楚,迪克不敢告诉父亲。
那位军务处长本就对儿子现状不满,若知道他在这里挨骂,恐怕只会顺水推舟,把他调回原职。
迪克忍气吞声,捡起地上的文件,默默退出房间。
“真是个碍眼的东西。”
彼得望着他的背影,轻蔑地嘀咕了一句。
彼得与迪克的父亲早前便因军火的事有过冲突。
“部长,会议时间定好了。”
他的助理推门进来通报。
今天下午,彼得要召开一场竞选动员大会。
他应了一声,顺手拉了拉领带。
这世道,若不想被人踩在脚下,就得往上爬,坐到最高处。
从前的彼得只图钱,可如今,他不光要财富,权力也要攥在手里。
萨帝国的总统大选正进行得激烈。
沈少秋一边留意着选情动向,一边着手设计一种新型航母。
最近军工领域进展缓慢,一直没太大突破。
那天他翻看旧图纸时,忽然灵机一动,脑子里冒出了个新构想。
这些年他收集了不少国家的先进武器资料,眼界早已打开,自己也能琢磨出门路来。
邱刚敖见他伏案涂画个不停,忍不住凑近瞧了瞧。
沈少秋落完最后一笔,把图纸举了起来。
“这是……航母?”
邱刚敖瞪大眼睛,语气里满是惊讶。
“嗯。”
沈少秋点头,将图纸铺在桌上。
但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个设计能不能真正造出来。
“把这张图送去王建军那儿。”
王建军在军火圈混迹多年,认识不少行内高手。
找他帮忙看看,或许能提些有用的意见。
“明白。”
邱刚敖收好图纸,转身离开。
电话铃响了,听筒里传来luby娇滴滴的声音:
“喂,沈sir。”
“说。”
沈少秋清楚,她一般不会没事打电话,有事才会走这条线。
“最近来了几批倭国人。”
luby压低声音,此刻她应该在名爵俱乐部。
“倭国人?”
港岛本就是个开放的都市,外国人出入并不稀奇。
“他们好像在商量,打算慢慢往港岛迁人。”
名爵俱乐部一向讲究私密,但那也只是对外而言。
ruby他们自有手段安插耳目。
毕竟这里聚集了各路豪门权贵,是打探消息的绝佳场所。
前几天来了几个穿西装的倭国上班族,
ruby安排他们进了专属包间,
却让人悄悄录下了他们的谈话。
沈少秋一听就懂了她的意思。
倭国的处境早就不是秘密——
岛屿迟早会下沉,这是地质专家们共同的判断。
他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开始筹划向外转移人口,
甚至以文化渗透为手段,为日后全面进入他国做准备。
这是一个长期布局,步步为营的过程。
他没想到,这些人竟把主意打到了港岛头上。
大概是因为距离近,又曾是个容易下手的地方。
可那是过去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