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火”建设指挥部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得高效而充满火药味,郑开叶全程主导,目标明确: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战时状态推进。
他当场拍板了几项关键决策:
土地与基建攻坚战: 成立土地平整与基础建设突击队,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核心区首期用地三个月内达到“七通一平”交付标准。同步启动定制化厂房设计,采用国际领先的抗震、防微震、恒温恒湿标准,工期压缩至极限。
国家级平台落地: 由郑开叶亲自带队,钱明副市长、科技局、指挥部技术组核心成员组成“尖刀班”,即日再赴首都,与国家相关部委、科院、顶尖高校对接,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敲定国家级半导体材料实验室和高端光刻机验证中心的选址、团队组建、首批研究课题及设备采购清单。郑开叶强调:“实验室和验证中心是‘芯火’的心脏,必须不计代价,争分夺秒落地!”
人才争夺战: 发布“芯火英才计划”全球招募令,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优先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提供人才公寓或高额购房补贴,并承诺科研成果转化收益高比例分成。特别设立“梁亦峰青年科学家奖”,吸引海内外顶尖芯片人才。郑开叶指示:“人才办要主动出击,瞄准全球top100高校相关专业的华人学者、国内科研院所骨干,一对一精准对接,用我们的诚意和平台打动他们!”
产业链协同: 商务局牵头,梳理国内半导体材料(高纯度硅、光刻胶、特种气体)、设备零部件、封装测试等环节的优质企业,主动邀请其入驻“芯火”配套产业园区,给予最优惠的土地、税收和配套政策,打造完整的本土供应链生态。
会议结束,各部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郑开叶的决断力和执行力,让指挥部成员既感压力巨大,又热血沸腾。
然而,刘有为的“关心”也随之而来。
在“芯火”项目规划审批、部分土地性质微调、以及一笔用于前期科研设备预采购的紧急财政拨款流程上,王振涛分管的部门开始以“程序严谨”、“需要进一步论证”、“避免决策风险”等理由,设置障碍,拖延时间。
虽然每一次拖延最终都在郑开叶的直接干预或更高层面的协调下得以解决,但消耗的精力与时间成本巨大。
钱明在随郑开叶赴首都前,私下汇报。
“市长,他们这是在用‘软钉子’消耗我们。几个关键环节卡一下,我们抢出来的时间优势就可能被抵消。”
郑开叶目光冷峻。
“意料之中,你记住,进首都后,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拿下实验室和验证中心!用国家意志和项目本身的紧迫性,倒逼地方流程!至于那些‘软钉子’,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暂时不必纠缠,记录在案即可,我们的核心战场在首都,在技术高地!”
首都之行,紧张激烈,最终,在多方协调和郑开叶团队不懈的努力下,国家级半导体材料实验室和高端光刻机验证中心(预研阶段)正式确认落地“芯火”生态城核心区!首批由中科院和几所顶尖高校联合组建的核心科研团队名单确定,部分关键设备的国际采购渠道(通过第三国)也在国家层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消息传回花都,指挥部一片欢腾!这标志着“芯火”真正获得了国家战略资源的强力注入,其地位无可撼动。
就在郑开叶一行带着胜利的成果准备返程时,他接到了闵盈盈的电话。
电话那头,盈盈的声音带着兴奋,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哥!告诉你两个好消息!第一,我的论文被核心期刊录用了!导师说非常有潜力!第二……我申请了漂亮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直博项目,刚刚收到了面试通知!”
郑开叶心头一震,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和复杂的情绪淹没。
他为妹妹的学术成就感到无比骄傲,但斯坦福电子工程?这个领域,尤其是芯片设计方向,正是当前国际竞争最激烈、也最敏感的领域之一。
“盈盈,太好了!哥真为你骄傲!”郑开叶由衷地说,“斯坦福的面试……这机会非常难得,不过,”他语气转为慎重,“你也知道现在的国际环境和芯片领域的特殊性,哥支持你追求学术理想,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未来的路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选择。”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盈盈坚定而清晰的声音:“哥,我明白,我选择这个方向,不是一时冲动,从你在河阳凿隧道,到花都破困局,再到这次‘息壤’捐国……我看到了技术的力量,更看到了掌握核心技术对国家、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意味着什么,许漾也鼓励我,他说音乐是他的光,科技也可以是我的光,我想去最前沿的地方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来,就像……就像梁博士他们一样,哥,你放心,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