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自己三年多来整理的市长工作笔记、协调事务的心得、特别是关于渡口区和国际陆港相关的所有资料,分门别类,做了详尽的移交。
他特意叮嘱接替他的新秘书陈旭,要时刻保持“归零心态”,细心再细心,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市长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离开市府大楼那天,天色阴沉。
李阳站在熟悉的台阶下,最后回望了一眼那扇他出入过无数次的厚重玻璃门。
没有鲜花,没有送行的人群,只有秘书陈旭默默地帮他拎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里面是他简单的个人物品和一些工作资料。
“阳哥,保重!”小陈的声音带着不舍和敬意。
李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坦然而坚定:“好好干,服务好市长,就是服务好花都的未来,有事随时联系。”
一辆挂着渡口区牌照的普通公务车停在路边。
司机是一位皮肤黝黑、眼神沉稳的中年人,名叫老张。
他麻利地接过李阳的行李放好,拉开了后座车门。
“李区长,请上车,我是您的司机老张。”
“张师傅,辛苦你了。”
李阳坐进车里,语气平和。
车子平稳地驶离市府大院,汇入车流。
窗外的摩天大楼逐渐被老旧厂房、密集的仓储区、繁忙的货运场站所取代。
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柴油、货物和一丝海风特有的咸腥混合的味道。
这就是渡口区,花都面向世界的物流门户,也是矛盾丛生的“风暴眼”。
李阳没有直接去区政府报到,他让老张把车开到了渡口区最核心、也是问题最集中的区域——陆港新城街道。
车子在一条名为“港兴路”的主干道旁停下。李阳推门下车。
眼前的景象,与他坐在市府办公室翻阅报告时想象的截然不同。
巨大的国际陆港作业区在远处轰鸣运转,塔吊林立,集装箱堆积如山,火车汽笛长鸣,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就在这代表现代物流效率的核心区域周边,却是另一番天地。
道路两旁停满了等待进港或卸货后滞留的大型货车,绵延数公里,如同钢铁长龙,将原本宽阔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司机们三三两两蹲在路边抽烟、吃盒饭,脸上写满疲惫和焦躁。
路面上油污、污水、散落的包装垃圾随处可见,空气中混合着尾气、汗味和食物变质的馊味。
沿街的店铺招牌杂乱无章,小餐馆、廉价旅馆、汽修铺、物流信息部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不少店面直接将炉灶、桌椅摆到了人行道上,油烟弥漫,污水横流。
人行道被占得几乎无法通行,行人只能在车流缝隙中艰难穿行。
绿化带残缺不全,不少地方被踩成了光秃秃的泥地。
几个光着膀子的工人正围着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洗漱,旁边就是堆积如小山的生活垃圾,蚊蝇飞舞。
一些显然刚建好不久的回迁安置小区,楼下停满了各种改装的三轮车、电动车,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绕。
“物流围城”、“脏乱差”……这些冰冷的词汇,此刻以最直观、最冲击感官的方式呈现在李阳面前。他想象过困难,但没想过如此触目惊心。这就是他未来要战斗的地方,是花都光鲜亮丽的“国际门户”背后,最真实、最粗粝的底色。
“李……李区长?”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有些迟疑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李阳转头,看到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城管协管制服的男人,正有些局促地看着他。
男人皮肤黝黑粗糙,脸上刻着风霜,眼神里带着基层工作人员特有的疲惫和一丝警惕。
“你好,我是李阳。”李阳主动伸出手,态度平和。
男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新来的副区长如此年轻,更没想到他会主动跟自己握手。
他连忙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才小心翼翼地握住。
“李区长您好!我……我是陆港新城街道城管中队的协管员,王福根,您……您这是?”
“随便看看,熟悉熟悉情况。”李阳笑了笑,目光扫过混乱的街面,“王师傅,这情况……一直都这样?”
王福根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唉,李区长,您刚来,可能不了解,我们这儿啊,就是个‘三不管’的硬骨头!陆港是市里的重点,管的是大进大出;区里觉得这地方乱,投入大见效慢,重心不在这儿;街道呢?您看看这阵仗,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我们这点人手,管得了货车乱停?管得了成千上万的司机吃喝拉撒?管得了那些见缝插针的小商小贩?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大事就算烧高香了!”
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带着压抑已久的怨气和无奈。
“您是市里下来的领导,我跟您说实话,那些大货车司机,也不容易,一等就是几天,吃喝拉撒都在车上,我们撵?往哪撵?撵急了人家跟你拼命!那些开小餐馆小旅馆的,很多就是本地失了地的农民,指着这点活路,管严了,人家骂你断人财路;不管?您看看这环境,像话吗?还有那些‘黑物流’、‘信息贩子’,背后都有人,盘根错节,我们这些小虾米,哪敢碰?”
李阳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眉头越皱越紧,王福根的话,撕开了表面混乱下更复杂的矛盾,发展与治理的失衡,管理权限的模糊,本地失地农民与外来物流大军的生存需求,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
“王师傅,辛苦了。”李阳真诚地说,“带我去附近几个社区转转,特别是回迁安置小区和司机聚集的地方,我想看看大家住得怎么样。”
王福根有些意外,但还是点点头:“成,您跟我来,这边走,小心脚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李阳在王福根的带领下,像一个最普通的调查员,深入了渡口区最真实的毛细血管。
在“港城家园”回迁小区: 他走进拥挤嘈杂的楼道,看到被杂物堵塞的消防通道;在昏暗的地下室,看到被改成群租房的隔间,电线乱拉,空气污浊。
几位坐在楼下择菜的大妈围着他倒苦水,噪音吵得睡不着,垃圾清运不及时,小偷小摸多,物业形同虚设,反映问题像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