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摘下口罩,尝了一口地道的烧烤,微微点头:“味道确实不错,有自己的特色。”他一边吃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环境卫生比想象中要好,虽然人来人往,但地面还算干净,有保洁人员不停地在穿梭收拾,商家们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大多带着笑意,显然生意红火,游客们则尽情享受着美食,拍照、聊天,气氛热烈而融洽。
就在他们大快朵颐之时,旁边一桌几个年轻人的高谈阔论吸引了郑开叶的注意,这桌人看起来二十多岁,像是本地人,桌上摆着烤串和啤酒,但聊的话题却与周遭的烟火气有些“格格不入”。
“……所以说,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否通畅!”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挥舞着烤串签子,情绪激动,“就像咱淄市这次出圈,表面看是烧烤带火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是政府服务的‘店小二’精神!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另一个稍胖些的同伴接口道:“没错!李兄此言深得我心,这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成功实践,但如何将短暂的流量关注转化为长期的‘留量’优势?这就需要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文化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不可替代的深度体验,申论大作文完全可以把这个当案例分析!”
“王兄高见!我看还可以结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来谈,烧烤火了,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从养殖、物流到餐饮、旅游,惠及的是无数普通从业者,你看那卖葱的大妈、穿肉串的大叔,都是受益者,这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啊!”第三个年轻人加入讨论。
郑开叶听得有些发愣,这几个年轻人撸着串、喝着啤酒,嘴里蹦出的却全是标准的政策术语和申论框架,他不由得和周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惊讶和好笑,真是名不虚传,d省,从古至今都对编制有着莫名的向往和追求,考公氛围不可谓不浓厚,连街头巷尾的年轻人都在时刻准备着。
这时,街角传来一阵轻微的吱呀声,只见一辆略显斑驳的三轮车慢悠悠地蹬了过来,车斗里,粉白相间的荷花挤挤挨挨,沾着水珠,在夜市明亮的灯光和略显混浊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骑车的是一位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老农,他停在一个不碍事的角落,有些拘谨地张望着,并未大声吆喝。
而不远处,一位身着橙黄色工装的环卫工人,正拿着扫帚和簸箕,仔细地清扫着路边食客们不小心掉落的竹签、纸巾等垃圾。他动作熟练,神情专注,仿佛周遭的喧闹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只有需要保持洁净的路面。
这两幅画面,与热闹的烧烤摊、高谈阔论的考公青年,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生动而又略带魔幻现实主义的淄市夜市图景。
就在郑开叶感慨于这市井百态时,旁边那桌一个刚才没怎么说话的小伙,看着那车荷花和环卫工人,忽然像是找到了绝佳的申论素材,猛地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
“看!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写全了不过审,知道啥意思就行)的具象化体现啊!更是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鲜活案例!”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更精炼的语言,继续道:“从经济维度分析,那位骑车卖荷花的老人,很可能是周边湿地的村民,他依靠清晨采摘、通过售卖这些天然的生态产品来补贴家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恰恰是民生经济的微观缩影!它意味着,老百姓不用背井离乡、奔波远走,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就能获得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这背后,藏着多少普通人对安稳、富足生活的朴素期待和现实路径!”
他话音刚落,邻桌另一位看似也是考公同伴的年轻人,仿佛被激发了答题欲,立刻接口道。
“张兄说得太好了!但我认为还可以从社会维度进行补充论证!大家再看那位环卫工人,他按时上岗,身着规范工装,这暗示着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相应的保障,而市民和游客们,能在这烟火之地随手买一束荷花装点生活,享受这份‘诗与远方’的近在咫尺,这份‘各得其所’的有序与安稳,恰是‘人民城市为人民’执政理念的生动注脚!它没有刻意的宣传标语,却在最日常的城市场景里,无声地诠释了何谓世道温暖与人情味,这让我们这座城市,既拥有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保留了民生关怀的温度!”
这番“即兴申论”一出,不仅郑开叶和周启听得目瞪口呆,连他们旁边几桌的食客也都忍不住侧目,甚至有人低声笑了起来,显然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那几位年轻人却浑然不觉,反而因为彼此的“精彩发挥”而兴奋地碰了一杯啤酒。
郑开叶下意识地推了推墨镜,掩饰自己脸上的惊愕和哭笑不得的表情。
周启强忍着笑意,低声对郑开叶说:“书记,这……这淄市的年轻人,觉悟真是……真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