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的心跳漏了一拍,孙明远,这位他仕途上至关重要的老领导,两人相识于微时,在共事期间结下深厚情谊,后来更是在河阳市实现了经典的“书记市长黄金搭档”,联手将河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正是凭借在河阳的出色政绩,郑开叶才得以脱颖而出,步入更高级别的领导岗位,而孙明远,则因其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稳健作风,先他一步进入高级领导序列(秦省,省委常委、河阳市市委书记),之后担任组织部长,掌管一省干部人事,地位愈发重要。
两人虽然分处不同省份,但联系从未完全中断,逢年过节会有问候,遇到重大政策出台也会偶尔交流看法,只是,像这样在敏感时期直接拨打私人手机,绝非寻常。
郑开叶立刻接通电话,语气中带着由衷的尊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老领导!这么晚打电话来,有什么指示?”
电话那头传来孙明远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透着一股老友般的随意:“开叶啊,跟我还客气什么指示不指示的,刚开完一个会,回到办公室,泡了杯茶,想起你小子在d省折腾出的动静不小啊,就想着打个电话聊聊,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有没有,老领导,我也刚看完文件。”郑开叶连忙说道,心中快速揣度着孙明远这通电话的真实意图,他绝不相信这只是老领导一时兴起的闲聊。
“那就好。”孙明远呵呵一笑,语气轻松,“我最近可是没少听到你们d省‘强基固本’的消息,动静搞得很大嘛,连我们这边一些搞研究的同志,都在讨论你们那个专项行动的方案,说是直指要害,很有魄力,怎么样,推进起来,阻力不小吧?”
孙明远主动切入主题,而且一开口就点到了“强基固本”和“阻力”这两个关键词,郑开叶立刻意识到,这通电话绝非寻常关怀,他决定坦诚相告,就像面对高洪波时一样。
“老领导,您目光如炬。”郑开叶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沉重起来,“方案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但真正落到基层,确实是困难重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或者像是推着一艘锈迹斑斑的大船,每前进一寸,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有些问题,明明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就是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了又反弹,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是……是某些层面的决心和担当问题。”他将自己在d省遇到的困境,特别是干部队伍中的惰性、保守性,以及执行层面的“中梗阻”现象,简明扼要地向孙明远做了倾诉。
孙明远静静地听着,偶尔“嗯”一声表示在听,没有打断他,直到郑开叶说完,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这短暂的沉默,让郑开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能感受到孙明远在电话那端的深思。
“开叶啊,”孙明远终于再次开口,声音比刚才凝重了许多,“你遇到的这些情况,我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我想象的还要典型一些,d省的情况,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复杂性,积弊已深,非一日之寒啊。”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开叶,我今天给你打这个电话,也不完全是闲着聊天,前几天,洪波书记给我打了个电话。”
“高书记?”郑开叶心中一凛,呼吸几乎屏住。高洪波竟然直接联系了孙明远!这其中的意味,非同小可。
“对,洪波书记。”孙明远确认道,语气中带着对那位共同老领导的尊敬,“他跟我详细谈了谈d省的情况,也谈了你正在推动的‘强基固本’行动,洪波书记对d省存在的问题看得很透彻,对你的工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也非常了解,甚至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孙明远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继续说道:“洪波书记认为,d省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上,经济总量虽大,但发展质量、结构、动力都存在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态、营商环境、干部精神状态这些软实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差距甚大,如果不下决心从根本上扭转,不仅会错失当前的战略机遇期,还可能积累更大的风险,他非常肯定你提出并力推的‘强基固本’方向,认为这是抓住了牛鼻子。”
郑开叶听得心潮澎湃,高洪波对他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孙明远之口再次得到确认,这让他倍感鼓舞。
“但是,”孙明远话锋又是一转,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洪波书记也明确指出,以你目前在d省的位置和能量,想要单独撬动如此深层次的变革,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周启明同志为人正派,但性格使然,在某些问题上可能魄力不足;吴政宏同志……有其自身的考量,王明宏等其他同志,更是各有盘算,你一个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很难打破现有的格局。”
孙明远的分析一针见血,完全说中了郑开叶内心的最大隐忧。
“那……高书记的意思是?”郑开叶忍不住问道,心脏怦怦直跳。
孙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开叶,你觉得,要真正让‘强基固本’见到实效,彻底扭转d省的局面,最关键的是什么?”
郑开叶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关键的是省委主要领导的坚定决心,是关键岗位上有能够同心同德、敢于碰硬的得力干部!否则,再好的方案,也会在执行中走样、落空。”
“说得对!”孙明远肯定道,“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洪波书记也是这个判断,所以,关于d省班子的调整,组织已经有了通盘考虑。”
郑开叶屏住呼吸,等待着最关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