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了林为国的住处和基本活动规律后,李满仓并没有急于采取进一步行动。
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潜伏多年的老牌特务,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前功尽弃。
接下来的两天,李满仓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在桦市第一机械厂周边游荡。
他变换着不同的装扮和观察点,远远地监视着林为国的动向。
林为国的生活规律得令人发指——每天早上七点十分左右出门上班,下午五点半左右下班回家,途中偶尔会在副食店或粮店停留,购买少量生活必需品,然后便径直回到家中,几乎不再外出。
这种过分的规律和简单,在李满仓看来,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
一个正常人,总该有些社交活动,有些个人嗜好,但林为国没有。他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涟漪。这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伪装。
\"必须找到他活动的证据,或者逼他动起来。\"李满仓心中思忖。
直接潜入搜查风险太高,而且未必能找到关键证据。
举报没有实证。
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创造一个机会。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渐渐成形。
他需要让林为国感觉到危险,感觉到他精心构建的平静生活可能被打破,逼他不得不采取行动。
只要他动起来,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但这个\"压力\"必须施加得巧妙,不能直接指向李满仓自己,也不能让林为国立刻意识到他的下线已经全军覆没。
第二天晚上,月黑风高。
李满仓换上一身深色衣裤,脸上蒙着布,悄无声息地再次来到了机械厂家属院附近。
他没有靠近林为国所住的三号楼,而是选择了家属院外围一栋正在维修的二层小楼。
这里视线良好,又能观察到三号楼单元的入口。
他像一尊石雕般潜伏在二楼未安装窗户的窗洞旁,耐心等待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家属院的灯光陆续熄灭。
当时针指向午夜,李满仓开始了行动。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小截木炭,在窗洞旁的墙壁上,快速而准确地画出了从日裔身上缴获的那张地图的核心部分,几个关键的地形标记和一个醒目的红叉。
这个红叉的位置,就在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地下堡垒区域附近。
画完后,他退后一步,借着微弱的月光审视自己的作品。
粗糙的线条在斑驳的墙面上若隐若现,像是某个知情者匆忙间留下的警告,又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
做完这一切,他迅速撤离,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中。
这不是直接的证据,而是一个信号,一个暗示。
如果林为国足够警惕,他或者他的同伙可能会发现这个标记。
这种未知的窥探和暗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压迫。
回到大车店,李满仓躺在床上,思考着下一步。
直接的压力已经悄然施加,虽然微妙,但像一根细刺。
接下来,就是等待和观察。
同时,李满仓也意识到,单靠自己一个人在市里长时间监视,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暴露。
他需要支援,或者至少需要一个更合理的、能够长期停留在市里的身份掩护。
他想到了胡秋萍和她的家族。但此事关系重大,牵扯到敌特,贸然将胡家拉进来,风险同样不小。他必须权衡利弊。
另一个选择是,暂时撤回李家坳,通过其他渠道,或者等待更好的时机。
毕竟,林为国这条线已经埋下,短时间内他应该不会轻易动作。而李家坳那边,药材和菌菇的种植也处于关键时期,需要他回去照看。
是继续留在市里寻找机会,还是暂时撤退,从长计议?
李满仓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留下,可能抓住机会给予林为国致命一击,但也可能陷入僵局甚至暴露自身。
撤退,虽然稳妥,却可能错失良机。
窗外,天色微明。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李满仓知道,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在与林为国的这场无声较量中,每一步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李满仓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不能就此撤退。
林为国这条线太重要,也太危险,必须趁着他尚未察觉下线全军覆没、心理可能产生微妙波动的时候,施加更大的压力,逼他露出破绽。
但同时,他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纯靠个人潜伏监视,效率太低,风险太高。
他需要一个“杠杆”,一个能撬动林为国坚固外壳的工具。
第二天上午,李满仓再次进行了伪装,然后去了一趟桦市的邮局。
他没有寄信,而是买了几张信纸和一个信封。
随后,他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用左手以一种略显扭曲、难以辨认的笔迹,写下了一封简短的信。信的内容如下:
“林为国(小林正男):
‘白山黑水’的货物迟迟未到,买家已生疑虑。风紧,速查渠道,确保‘仓库’安然。若再失联,后果自负。”
‘老客’ ”
这封信措辞含糊,但内藏玄机。“白山黑水”暗指东北,“货物”和“仓库”可以指向他们在寻找的地下堡垒物资,“风紧”暗示情况不妙,“老客”则是一个模糊的代号。
整封信看起来像是一封来自其间谍网络内部、催促他核实情况并确保“资产”安全的警告信。
李满仓的目的很明确:他要让林为国相信,他的下线并非完全失联,或者有其他渠道注意到了异常。
从而给他制造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但又不会让他立刻意识到所有手下都已毙命,从而选择直接潜逃。
他要的,是让这只老狐狸在压力下,不得不动起来,去检查他的“渠道”或者“仓库”,或者与更上层联系,无论他采取哪种行动,都必然比现在这样龟缩不动更容易暴露。
他将信纸装入信封,封好,却没有写上收件人地址和姓名。
下午,李满仓再次来到第一机械厂家属院附近。他观察了一会儿,确认林为国尚未下班。
他看准了一个在家属院门口玩耍的、约莫十来岁的半大男孩,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