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洛阳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赵文远立在李府门前,袖中的银锭硌得掌心发烫。这座朱漆斑驳的宅邸静得可怕,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
门扉缓缓开启,李校尉的身影出现在门内。此人身着玄色劲装,腰间配剑泛着寒光,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赵文远强压下心头的紧张,堆起满脸笑意:\"李校尉,久仰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李校尉微微皱眉,目光在赵文远身上扫过:\"赵公子有何贵干?\"
\"不过是仰慕校尉威名,特备薄礼,还望笑纳。\"赵文远说着,示意随从捧上木匣。匣盖掀开,白花花的银子在昏暗的光线下格外刺眼。
李校尉脸色骤变,后退半步,沉声道:\"赵公子请回吧,李某从不收礼。\"说罢,便要关门。
赵文远慌忙拦住:\"校尉且慢!这并非贿赂,只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心意也好,贿赂也罢,李某一概不收。\"李校尉语气冰冷,\"若无事,还请离开。\"言罢,重重关上了门。
赵文远站在原地,望着紧闭的大门,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早就听闻李校尉为人正直,没想到竟如此难啃。不过,他赵文远向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日后,赵文远再次来到李府,这次他只带了一个人,抬着一幅画卷。李校尉看着画卷,眉头微蹙:\"赵公子这是何意?\"
\"前日唐突,还望校尉海涵。\"赵文远恭敬道,\"今日带来一幅吴道子真迹,只为与校尉切磋品鉴,绝无他意。\"
李校尉盯着画卷,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自幼喜好书画,对吴道子的作品更是仰慕已久。见李校尉神色松动,赵文远心中暗喜,连忙展开画卷。
画作徐徐展开,一幅《天王送子图》跃然眼前。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飘逸,正是吴道子的风格。李校尉忍不住凑近细看,眼中满是欣赏。
\"此画乃家祖所藏,今日特来与校尉共赏。\"赵文远察言观色,适时说道,\"若校尉喜欢,晚辈愿赠予校尉。\"
李校尉连忙摆手:\"使不得,如此珍品,岂敢夺人所爱。\"
\"校尉误会了。\"赵文远笑道,\"晚辈深知校尉清廉,岂会让校尉为难?此画暂存校尉处,闲暇时可供校尉品鉴。若他日晚辈想看,再来叨扰便是。\"
这番说辞让李校尉无法拒绝,只好收下。见李校尉收下画作,赵文远心中大喜,却不动声色地告辞离去。
此后,赵文远时常带着各种书画古董来拜访李校尉。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从书画谈到诗词,从兵法谈到人生。李校尉也逐渐放下戒心,将赵文远视为知己。
一日,赵文远带来一副精美的围棋:\"听闻校尉棋艺高超,特来讨教。\"
两人对弈起来,赵文远故意让着李校尉,棋局进行得十分愉快。此后,下棋便成了两人的固定活动。随着交往的深入,李校尉对赵文远的信任与日俱增。
然而,赵文远的真实目的并非结交知己。他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走私集团,而李校尉掌管着洛阳城的城防,是他们走私路上最大的阻碍。若能拉拢李校尉,他们的走私生意将畅通无阻。
半年后的一个深夜,赵文远再次来到李府。这次,他没有带任何礼物,神色却异常凝重:\"李兄,实不相瞒,小弟今日有难,还望李兄相助。\"
李校尉连忙问:\"赵兄但说无妨,李某能帮定当尽力。\"
赵文远长叹一声:\"小弟家中生意出了些问题,急需一笔钱周转。听闻李兄与王大人交好,不知可否帮忙说项?\"
李校尉皱起眉头:\"这......恐怕不妥。李某虽与王大人相识,但从未因私事求过他。\"
\"李兄误会了。\"赵文远急忙解释,\"小弟所求并非钱财,只是希望王大人能在生意上给予一些便利。\"见李校尉仍在犹豫,赵文远继续道,\"此事若成,小弟定当重谢。\"
李校尉沉默良久,最终点头答应。赵文远心中狂喜,表面却不动声色,再三道谢后离去。
就这样,赵文远利用李校尉的信任,打通了与王大人的关系。走私集团的生意愈发红火,而李校尉却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落入圈套。
随着时间推移,赵文远的要求越来越多。起初只是一些小忙,后来竟涉及到城防布防。李校尉虽心生疑虑,但念及\"友情\",还是一次次妥协。
直到有一天,朝廷突然派人彻查走私案。李校尉这才惊觉,自己早已深陷泥潭,无法自拔。那些所谓的琴棋书画,不过是赵文远精心设计的诱饵,一步步将他引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官兵包围李的宅子时,李校尉望着墙上的《天王送子图》,悔恨交加。他终于明白,自己以为的知己之交,不过是别人精心策划的阴谋。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赵文远站在远处,看着李府被查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在他眼中,李校尉不过是一颗棋子,如今棋子失去了利用价值,便可以弃如敝履。
张五和纱灵灵、武行者全程看在眼里,却没有办法帮助。这些大官之间的斗争,不是他们三个人可以扭转战局的。
武行者眼睁睁看着自己敬爱的上司李校尉被朝廷抓走了,这才意识到了县令的阴险诡计,所谓进京的圣旨只不过是御前太监曹德海的假圣旨,目的就是打压李校尉这个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