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力有些腼腆的朝云妮伸出手云妮抱着他也转圈。
转到最后,云妮气喘吁吁的抱着头说,“诶呀呀,你们这几个皮豆子,可把姐姐转晕了。”
蔚晴赶紧往姐姐嘴里塞糖。
蔚佑之,李翠儿,西井老奶坐在东厢房的客厅看着几个孩子闹。
云妮吃着糖,缓了过来,跟五小只说,“我先去找爷奶哈,你们别走开,一会儿姐姐分礼物。”
“耶!”五小只拉着手蹦高。
云妮左右看看,看见了坐在沙发上的老人,一溜小跑进了东厢房,欢快的像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高声喊着进屋,“爷爷,奶奶,老奶,你们终于来了,太好了,我以后就能天天回家了呢。哈哈哈,我终于不用住宿舍了。耶!”
蔚佑之看着朝气蓬勃的孙女,笑得眼睛净是褶子。
云妮进了屋,在沙发旁蹲下,用手摸摸爷爷,再摸摸奶奶,再摸摸老奶,欢快的笑声一咯咯的。
老奶看着云妮感慨,“诶呦,佑之啊,我幸亏听你们的话来了,要不哪能看见咱这么好的云妮啊,嗯呐,来对了,真来对了呢!”
云妮骄傲的说,“那是,老奶,我爷爷就没错过,听他的就对了。”
蔚佑之美的笑出了声。
蔚晴在院子里喊,“姐姐,姐姐,礼物呐?”
云妮逗她,“诶呦呦,哪个姐姐啊?姐姐太多了,晴晴叫谁啊?”
晴晴为难了。
李翠儿看不得晴晴为难,拍云妮一下,“你就爱逗她。”
云妮就调皮的笑。
蔚晴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掰着手指头开始数,“大姐姐,舲姐姐,菁姐姐,悦姐姐,瑜姐姐,娇娇姐姐,霞姐姐,我姐姐,我有八个姐姐。姐姐,姐姐太多了,我叫你大姐姐好不好?”
云妮欢喜的大笑,又跑出去抱起蔚晴,继续转圈圈。
蔚晴撒娇的喊,“大姐姐,不转圈圈,要礼物,我要礼物。”
云妮像个孩子王,手一挥,豪横的说,“走,分礼物。”
小霸王蔚蓝都老老实实跟着进了屋,眼里闪着光,看着云妮。
五个孩子都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礼物,一片欢腾。
正闹着呢,买菜的回来了。
云妮大笑着跑向芳杏撒娇,“小婶儿,我想死你了。”
芳杏接住云妮,笑着上下打量她,心疼的说,“妮儿啊,你咋瘦了?是不是这一阵熬夜了?还是没吃好?”
“啊呀”,云妮抱着芳杏的胳膊摇晃着,“我又熬夜,又没睡好,可累了呢。啊呀,今晚可能睡个好觉了。小婶儿,我要吃咸鲅鱼干,我还要吃虾酱,我还要吃土豆炖鸡架,我还要喝疙瘩汤。”
芳杏拍着她的胳膊宠溺的说,“都有,看把你馋的,以后想吃,每天都有。噢,对了,妮儿,以后你能每天回家住啊?这儿离你上班的地方远不远?”
云妮率性的说,“再远也没有回村远,我必须回来,爬也得回来。”
春莲拍她一下,“你这个妮子,眼里就有小婶儿,我们好几个人站在这,你没看见啊?连个招呼都不打,没点眼力见。”
“哈哈哈,三姑姑,我这不是太兴奋了嘛!三姑姑好,七婶婶好,吴叔叔好,你们辛苦了!”
云妮笑靥如花的调皮捣蛋!
覃丹调侃春莲,埋汰云妮,“三姐,你才知道她眼里只有杏儿啊?这丫头鬼着呢,跟着咱们刘总混多好啊,吃得好,穿的好,住的也好,兜里那零花钱花都花不完。人家这才叫有眼色!”
云妮更光棍,“那是,我可是富二代呢。可不得有眼色。搁在过去,我都是提笼架鸟,满大街横着走的选手。牛着呢!”
覃丹和春莲放下东西,就去追云妮,准备挠她。
云妮满院子撒腿跑,银铃般的笑声响彻云霄,“哈哈哈,蓝妮儿,快来啊,你姐姐遭到追杀了,蔚女侠快救命啊!”
五小只一起跑过来,笑着跳着,簇拥着云妮去了后罩房。
吴江微笑的看着,他现在懂芳杏为什么惦记蔚家人了,她拥有的何止两个孩子呢!
傍晚的时候,蔚家的孩子们在京城的全来了,就少明宇,他学的是航天,目前去了大西北执行任务。
明颢和蔚璇一进门,谁也看不见,眼里就有姐姐蔚蓝。
覃丹气的,揪着俩人的衣领,挨个跟大人打了招呼,才一人赏了一脚,让他们滚蛋了。
蔚蓝的小团体成了七人行。
除了参加七七年高考的云妮他们,已经参加了工作,其余的孩子都在大学里还没有毕业。
徐娇娇今年刚上大一。
这么多孩子一起来,覃丹和春莲眼都花了,好生的数了数,就少明宇和海洋,二十一个孩子,满院子乱窜。
春莲笑呵呵的跟蔚佑之和老奶说,“咱家这群小崽子,聚拢在一起大人也是扛不了,跟鳖吵湾似的。”
蔚佑之笑得可欢畅了,“你说话注意点,可别提鳖。小心让蓝妮儿听见了,你仁之大爷又得头疼。”
西井老奶哈哈大笑,“哈哈哈,可不是咋地,春莲呐,你不知道吧,你仁之大爷可是吃了鳖亏了。”
“啊?咋了,我大爷最会讲鳖故事了,我小时候饿的不行了,听听大爷的鳖故事还抗饿呢!”
春莲两眼放光的问老奶,“老奶,到底咋了?”
西井老奶就当笑话一样,跟她说蔚蓝因为鳖故事,整仁之大爷的事。
春莲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她抹着眼角溢处的泪,感叹,“我大爷的鳖故事,横行咱村几十年,谁能想到栽在蓝妮儿手里了。这可真是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小阴沟里翻了船。能把仁之大爷那张嘴说卡壳,蓝妮儿可是头一个。”
蔚佑之可骄傲了,“那可不是咋地,有一阵把你大爷愁的,看见蓝妮儿都躲着走。幸亏咱家有电视,要不是电视勾的他,他呀,不一定敢登咱家门。”
吃晚饭的时候,一个屋里根本放不开这老些人。
蔚蓝带着她的私人小团体去了后罩房一边玩一边吃。
上大学的这些孩子,就聚在一块堆凑热闹。
只有参加工作的这几个,陪着老人和大人在吃饭,场面非常热闹,七嘴八舌的跟家里人说长道短。
他们是开放后,第一批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哪哪都需要他们这批人。自从参加工作,他们几乎都没有回过老家,都是好长时间没见过老家的亲人了。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一个个的现在都是各自行业里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