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三个知道大人是有事要忙,都没有大惊小怪。
回家之后,发现文芷兰和姥姥在客厅坐着聊天等他们,三个人赶快跟老人家们打个招呼,告诉奶奶和姥姥师父吴江今晚不回家了,又问了问妈妈的情况,知道妈妈睡了,三小只跟老人家道了晚安,轻手轻脚的上了二楼。
蔚蓝和蔚晴回到屋里的时候,丽霞还没睡,正在津津有味的翻看姑姑芳杏的设计图纸和在学校的学习笔记。
芳杏怀孕以后,一直坚持上学,受了惊吓住院以后再没去。
她看到姐姐和妹妹回来了,才笑嘻嘻的起身,姐妹三个一起去洗漱。
文芷兰本来给孩子们一人安排了一间卧室,丽霞和蔚晴都不愿单独住,都想跟着姐姐蓝妮儿睡,大人们也不管,就由着她们,反正每间卧室的床都够大,睡三两个孩子没问题。
泽宇更是习惯了跟文力哥哥一起住,想也没想就去了哥哥屋里。
文力也喜欢泽宇,更不想一个人孤单的住,很欣然的和泽宇一起睡。
姥姥知道女婿不回来了,悄悄的去了三楼芳杏的屋里,她要照顾闺女。
吴江第二天也不见人影,家里人早都习惯了,也不在意。
孩子们吃了饭,坐着家里的车去学校,因为这里离着清大附中比较远,要不坐公交车,要不大人送。
文芷兰和吴震达可不舍得让上小学的孩子们坐公交车,就让家里的司机送。
大孩子们她就不管了,爱坐公交坐公交,爱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随便他们安排自己。
唯有蔚蓝上午跟着吴震达去医院坐诊,下午再去学校上课。当然,去医院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去看爷爷蔚佑之。
今天的蔚佑之又比昨天的状态好了许多。
今天在陪着他的,是建坤和素欣。
吴震达和蔚蓝祖孙俩轮流给蔚佑之切脉,朴院长来给他检查了一下手术的创口,说愈合的不错,再过三天就可以拆线了。
吴震达也笑眯眯的说,“不错,各方面恢复的都不错,照这个趋势,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出院了。”
朴院长也同意这个观点,“吴老说的是!主要是天气逐渐热了,创口一定要在医院里愈合好,才能出院。在家里就怕天热,再换药不及时,一旦感染就麻烦了。如果是冷天,拆了线就可以出院了。现在这时节,就得等它结疤了,老人家才可以回家休养。”
吴震达点头,又嘱咐建坤和素欣几句,才带着蔚蓝去中医科坐诊。
祖孙俩到的时候,诊室门口早已经排起了长队,一个小护士在专门做登记。
蔚蓝过去看了一眼,我去,又是四十多。今天又有的忙了。
一切准备就绪,吴震达开始按号诊脉,
蔚蓝铺开处方纸,准备写药方。
第一位进来的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先生。他头发花白,面容黧黑,腹部微微隆起,仿佛藏着无形的重物。
“老先生,请坐。”吴震达伸手示意他坐,然后轻抚老先生的手腕,三指搭脉,凝神细察。
老先生手掌纹路间透出暗红,脉象沉细无力,兼有涩滞之感,望其舌质紫暗,舌边瘀斑密布,舌苔薄白滑腻。
吴震达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定论:“老先生乃脾肾阳虚兼血瘀水停之证。肝脾久损,肾阳衰微,气化无权,水湿内聚;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故见腹大胀满、脉络显露。”
老先生叹道:“吴大夫,我这肚子胀得难受,连饭都吃不下。夜里腿肿得厉害,怕冷又盗汗,是不是没救了?”
吴震达道:“中医治病,求其本也。您这病虽重,但脾肾可温,血瘀可化,水湿可利。需耐心调治,不可急功近利。”
这时护士在吴震达的示意下,把老先生扶在诊床上躺下,中医科的大夫都在旁边观摩学习。
吴震达一边望闻问诊,一边给大家上课,“大家看,这位老先生,腹胀如鼓,按之柔软却移动不便;下肢浮肿,小便短少;畏寒肢冷,晨起便溏;面色黑中泛黄,兼有血丝状蜘蛛痣。再结合脉象,老先生肝硬化已三月有余,应辨证施治,温阳化瘀,健脾利水。”
大家纷纷在笔记上记录。
吴震达又说,“这等病症,应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拟定三步治法。”
他又转头对蔚蓝说,“蓝妮儿,开方子吧。”
蔚蓝答应一声是,回到诊桌前,提笔开方。
吴震达口述,蔚蓝下笔如飞,“第一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组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助气化以行水;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阴中求阳,防温燥伤阴;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健脾利湿,通利水道;黄芪:补气升阳,助脾运化。此方如冬日暖阳,暖脾肾以蒸腾水湿,兼补正气,为后续治疗奠基。”
吴震达解释道,众人又是一阵狂写。
吴震达又说,“第二步:活血化瘀,通络消胀。
待阳气得复,腹水稍减后,转用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莪术、三棱、红花,破血消症,化顽固瘀滞;大腹皮、瞿麦,行气利水,消腹胀;桑皮、枳壳,宽胸理气,助脉络通畅。瘀去则水易行,气血畅则脏腑自安。”
吴震达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蔚蓝,蔚蓝已经把他如上所述写好,向他点点头。
吴震达眼里有笑意,这丫头写的倒是快,旁边这些学习记方子的,连一半也没记下。有的根本不知道他说的啥,在这儿鸭子听雷呢。
诶!他心里叹口气,奸人误国啊!要不是那场运动,中医何至于凋零至此!
诶,慢慢来吧,总得有个过程,愿意学,有学习的欲望,就有希望。
想到这里,他收敛心神,继续开方,“第三步:养阴柔肝,巩固根本。
后期腹水消退,侧重滋养肝肾以防复发,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化裁:熟地、沙参、枸杞、麦冬:滋阴柔肝,润养肝体;川楝子、鳖甲,软坚散结,清肝热;当归、赤芍、桃仁,活血以防瘀再生。
另,再施以辅助治疗,内外兼调。
每日配合,耳穴贴压:取肝、脾、肾、腹区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调节脏腑气机;
穴位注射:足三里、丰隆穴注射黄芪注射液,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食疗调养:晨饮赤小豆茯苓粥,利水渗湿;午食山药白术炖鸡,健脾补气;忌辛辣、寒凉之物,以防伤阳碍脾。半月后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