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潼关,天险雄峙,黄河咆哮着从北面奔流而过,秦岭的余脉在此戛然而止,形成一道天然的锁钥。关城之上,唐军旌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猎作响,但气氛却凝重得如同结冰。

副元帅高仙芝与范阳、平卢节度使(遥领)封常清,这两位声名赫赫的宿将,此刻并肩站在关楼,眺望东方。那里,是叛军控制的辽阔地域,烟尘隐隐,杀机暗藏。

“封兄,退守此地,实乃无奈之举。”高仙芝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新募之兵,不堪野战。唯有借此天险,方能阻遏贼势,为后方征调兵马争取时日。”

封常清面容枯槁,眼窝深陷,洛阳外围的惨败让他备受打击,但眼神依旧坚定:“高帅所言极是。潼关在,则关中安,社稷存。我等在此,便是大唐最后的脊梁。只是……朝中奸佞,恐不容我等‘畏战’。”

他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一队禁卫骑兵,簇拥着几名宫中内侍,径直驰入关城,直至帅府前。为首者,正是监军宦官、皇帝特使边令诚。他手持黄绫诏书,面色冷峻,昂然而入。

“高仙芝、封常清接旨!”边令诚尖细的声音在肃杀的空气中格外刺耳。

高、封二人及麾下将领心中一凛,齐齐跪倒。

边令诚展开诏书,朗声宣读,内容竟是斥责高仙芝“无故弃地数百里,盗减军士粮赐”,斥责封常清“屡战屡败,摇动军心,夸大贼势”,敕令……即刻于军前处死!

诏书读完,全场死寂。所有将领都惊呆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边令诚,又看向他们两位统帅。

封常清猛地抬起头,悲愤之色溢于言表,他向着长安方向,重重叩首,嘶声道:“臣……臣败军之将,死罪难逃!然臣之所为,皆是为社稷计,绝无二心!今日就死,不敢诉冤,唯望陛下……勿轻此贼,则天下幸甚!”言毕,他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对高仙芝惨然一笑,“高帅,封某先行一步。”

他大步走向关墙边,引颈就戮。刀光闪过,一代名将,血染潼关黄土。

高仙芝目眦欲裂,他转向麾下将士,悲声道:“我退守潼关,实为保全大军,护卫京师!若有贪墨军粮,天地不容!今番就死,亦是无罪!”他目光扫过边令诚,满是鄙夷与愤怒,“上有天,下有地,将士们皆在,尔等岂不知我冤屈?”

军中士卒闻言,皆伏地大哭,声震旷野:“冤枉!”然而,皇命如山,边令诚带来的禁卫强行将高仙芝推出。临刑前,高仙芝仰天长叹:“杀敌无能,死固其分!然以谤杀忠良,国之将亡乎!”

片刻之间,潼关唐军失去了两位最高统帅。三军将士,人人自危,士气遭受毁灭性打击。边令诚如愿以偿,暂时总揽军权,但他不通军事,只能依靠部将勉强维持防务。这道自毁长城的旨意,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潼关上空,也预示着帝国更深的危机。

就在潼关阴云密布之时,河北大地,并非全然沦陷。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以其文官之躯,毅然扛起了抵抗的大旗。

郡守府内,烛火通明。颜真卿与兄长、常山太守颜杲卿派来的密使正在紧急商议。案几上,铺着河北地图,上面已被朱笔圈画出数个要点。

“季明兄(颜杲卿字)已在常山联络忠义,约定时日,共举义兵,断安贼归路!”密使语气激动,“然安禄山派其党羽段子光巡按河北,不日将至平原,意在震慑,催促粮草。”

颜真卿,这位以书法名世,却同样刚毅忠烈的儒臣,目光如炬。他捻须沉吟片刻,断然道:“安逆叛国,人神共愤。我颜氏世受国恩,岂能屈身事贼?段子光若来,正是我等明志之时!”

数日后,叛将段子光果然趾高气扬地来到平原郡,随行带着几名被俘不屈的唐将首级,企图威慑颜真卿。郡衙大堂之上,段子光倨傲不拜,宣读安禄山的“诏令”。

颜真卿端坐主位,面沉如水。待段子光语毕,他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逆贼安禄山,背叛君父,天地不容!尔等附逆之徒,竟敢以伪令辱我大堂?来人!与我拿下此獠,祭奠忠魂!”

左右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将惊愕的段子光及其随从尽数擒拿。颜真卿亲自撰写祭文,在城外设坛,以段子光等人之首级,祭奠被叛军杀害的忠臣良将。三军缟素,哭声动地。

此举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军民的士气。颜真卿随即大开府库,募兵买马,修缮城防,并派出使者,携其亲笔书信,联络河北十七郡,晓以大义,共抗叛军。一时间,河北忠义之士纷纷响应,颜真卿被推举为盟主,聚兵二十余万,横绝燕赵,如同一把利刃,深深楔入安禄山统治的腹地,严重威胁着叛军的后勤补给线。平原郡,成为沦陷区中一面不倒的唐旗。

潼关易帅,军心不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禄山耳中。他大喜过望,深知这是攻取东京洛阳的绝佳时机。此时,封常清败退后,洛阳守军更加薄弱,人心惶惶。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十二日,叛军主力对洛阳发起了总攻。城内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叛军精锐的猛攻下,外城迅速被突破。河南尹达奚珣等一批官员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安禄山骑着高头大马,在亲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进入洛阳城。这座帝国东都,中原最繁华的都市,就此落入叛军之手。他在洛阳大肆抢掠,纵兵烧杀,并迫不及待地准备登基称帝。

然而,局势并未如安禄山预想的那般一帆风顺。一方面,颜真卿、颜杲卿在河北的起义,牵制了他大量兵力,使其无法全力西进。另一方面,潼关虽然军心动荡,但凭借天险和剩余将领(如后来接任的王思礼等)的勉力支撑,依旧牢牢扼守着进入关中的通道。

更重要的是,来自帝国其他方向的压力开始显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这两位未来的中兴名将,已奉命率精锐边军东出,屡破叛军,威胁其侧翼。尤其是李光弼,在太原等地积极出击,稳住了河东局势。

战争,从叛军初期的势如破竹,开始转入艰苦的拉锯和战略相持阶段。安禄山虽然占领了东都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的野心得以实现,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并未完全瓦解,且开始逐步动员起来的庞大帝国。潼关,成了他无法逾越的屏障;河北,成了他后方燃烧的烈焰。

潼关的噩耗和洛阳的陷落,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长安城和李隆基的心头。巨大的恐惧和悔恨交织,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应对之策。在杨国忠的推荐下,起用了因病在家休养的老将哥舒翰。

哥舒翰,这位曾威震西陲,屡破吐蕃的突厥王族后裔,如今已年迈多病,中风后行动不便。但值此危难之际,他被赋予了兵马副元帅(以太子李亨为元帅,荣王李琬已薨)的重任,前往潼关统领诸军。

躺在颠簸的马车里,哥舒翰面色蜡黄,他知道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潼关军心不稳,兵力虽号称二十万,但多是仓促集结的市井之徒与败退之兵,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而他的对手,是士气正盛、精锐善战的叛军主力。

到达潼关后,哥舒翰审时度势,采取了与高仙芝、封常清一致的策略——固守!他深知叛军锐气正盛,野战唐军绝非其敌,唯有凭借潼关天险,消耗叛军锐气,同时等待郭子仪、李光弼等军在河北、山西打开局面,届时里应外合,方可取胜。

他整顿军纪,加固城防,深沟高垒,叛军数次试探性进攻,皆被打退。潼关防线,再次稳固下来。消息传回,长安朝廷稍得喘息。

然而,杨国忠却越来越不安。哥舒翰并非他的嫡系,且手握重兵驻扎在外。此前他曾与安禄山势同水火,如今又听闻哥舒翰部下有将领建议“回师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这更让杨国忠如坐针毡。

就在潼关陷入僵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西线主战场时,帝国的东南方向,战火也开始蔓延。安禄山为了打通南下江淮的通道,掠夺富庶的财赋重地,派遣其大将令狐潮等人率领数万兵马,进攻中原通往江淮的战略要地——睢阳(今河南商丘)。

睢阳太守许远,是一位清廉刚正的文官。面对大军压境,他自知军事非其所长,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向此时正率军在附近活动的真源县令张巡求援。

张巡,虽为一介县令,却文韬武略,素有壮志。接到许远的求救信,他立刻意识到睢阳地位之重要:“睢阳,江淮之保障也。若弃之,贼必乘胜南下,江、淮必亡。是无天下也!”他毫不犹豫,立刻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率领麾下仅有的三千余兵马,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合兵一处,共担守城重任。

此时,睢阳城内,能战之兵合计不足七千。而城下,是数万凶悍的叛军。

令狐潮见睢阳城小兵少,以为旦夕可下。他指挥叛军将睢阳团团围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张巡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亲自立于城头,督率将士抵抗。叛军架起云梯,蚁附而上。张巡命将士们备足滚木礌石、火油箭矢,待叛军接近城头,一声令下,矢石如雨,火罐纷飞,叛军死伤惨重,纷纷坠下。

令狐潮又驱使士兵挖掘地道,企图潜入城内。张巡则令士兵在城内沿墙挖掘壕沟,待叛军地道挖通,便以柴草堵塞,引火焚烧,或用毒烟熏呛,使叛军的地道战术无功而返。

张巡不仅善于防守,更善于主动出击。他常常在夜间选派精锐死士,缒城而下,突袭叛军营寨,焚烧粮草,斩杀敌将,搅得叛军夜不能寐。其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皆万人敌,勇不可挡。尤其是南霁云,箭术超群,曾在城头一箭射中令狐潮麾下大将,贯脑而出,叛军为之夺气。

在张巡的出色指挥和守城军民的殊死搏斗下,睢阳这座小城,竟在叛军重围中岿然不动,牢牢钉在了敌人的进军路线上,挫败了安禄山迅速南下江淮的战略意图。睢阳保卫战,这场注定将载入史册的、极其惨烈和悲壮的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睢阳的坚守,暂时稳住了东南战线。但在长安,宰相杨国忠的焦虑日甚一日。郭子仪、李光弼在山西连战连捷,尤其是李光弼在太原大破史思明,歼敌数万,消息传来,朝野振奋。这更反衬出潼关方向的“停滞不前”。

杨国忠不断向李隆基进言:“哥舒翰拥兵自重,逗留不进,坐失良机!今贼军主力皆在洛阳,防备空虚,正可命哥舒翰出关,与郭、李二帅夹击,必能一举收复东京!”

年老昏聛的李隆基,在接连的打击下,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判断力。他渴望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挽回颜面,稳定人心。在杨国忠的不断蛊惑下,他忘却了哥舒翰、高仙芝等人固守的正确战略,一道接着一道的敕令,由宫中使者飞马传至潼关——出兵!即刻出兵,收复陕郡,进攻洛阳!

潼关帅府内,哥舒翰抚摸着病躯,跪接圣旨,老泪纵横。他反复上表,陈述利害:“禄山久习用兵,岂能无备?此必诱我出关之计。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利在坚守。况四方援兵未至,岂可轻出?”

然而,皇帝的旨意一次比一次严厉,最后几乎是指责他畏敌如虎。监军宦官(边令诚虽去,继任者亦然)也在一旁催促。麾下一些渴望立功的将领,也开始躁动不安。

哥舒翰陷入巨大的痛苦与矛盾之中。君命难违,但出关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最终,在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初四,在皇帝使者的催逼下,哥舒翰捶胸痛哭,被迫率领那支庞大而羸弱的军队,缓缓开出潼关天险,踏上了前往灵宝(今河南灵宝)的征途。

潼关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闭。雄关依旧,却已空虚无依。二十万大军,如同一条臃肿的长龙,蜿蜒在崎岖的崤山古道中,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却早已注定的命运。

而在遥远的睢阳,张巡与许远站在城头,望着城外仿佛无穷无尽的叛军营垒,目光坚定。他们不知道潼关的决策,他们只知道,只要还有一兵一卒,就要守住这江淮的屏障。

东西两线,两位将领,两种抉择,却共同承载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最后的希望与绝望。

~~~

夏日的阳光灼烤着关中大地,通往岐州的官道上,烟尘弥漫,一片狼藉。曾经威甲四海、睥睨天下的大唐天子李隆基,此刻正蜷缩在颠簸的御辇中,面容枯槁,眼神涣散。潼关失守、哥舒翰投降的消息如同最后的丧钟,击碎了他所有的侥幸和尊严。在杨国忠和禁军将领陈玄礼的“护卫”下,他带着杨玉环、部分皇子皇孙以及少数亲信大臣,仓皇逃离了那座他统治了四十余年的长安帝都。

队伍行至兴平县西郊的马嵬驿时,疲惫、饥饿、恐惧与长期压抑的愤怒,终于在随行的禁军将士中爆发了。

“国之将亡,皆因杨国忠这奸相蒙蔽圣听,构陷忠良,引来安禄山这巨祸!”愤怒的低语在军士中流传。他们看着前方依旧试图发号施令的杨国忠,看着那些依旧保持着皇家体面的杨氏族人,想起留在长安生死未卜的家人,想起战死沙场的同袍,怒火越烧越旺。

恰在此时,有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头,诉说饥饿,请求食物。这原本是寻常的外交场面,但在激愤的士兵眼中,却成了“杨国忠与胡虏谋反”的铁证!

“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谋逆!”人群中不知谁大喊一声,如同点燃了炸药桶。士兵们顿时哗变,箭矢如雨射向杨国忠。杨国忠惊骇欲绝,拔马想逃,却被愤怒的士兵追上,乱刀砍死,并将其尸体肢解,首级被用枪挑着,悬挂在驿门示众。

杀戮并未停止。乱兵随即包围了马嵬驿,喊杀声震天,要求皇帝处死杨贵妃。

驿亭内,李隆基面如死灰,浑身颤抖。外面是群情汹汹、随时可能彻底失控的军队,身边是花容失色、紧紧抓着他衣袖的杨玉环。高力士跪在一旁,老泪纵横:“大家,军心已变,众怒难犯啊……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实在无辜,然……然若不平息将士之怒,恐陛下圣驾亦难保全……”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全身甲胄,闯入驿亭,匍匐在地,声音沉痛:“陛下!逆贼杨国忠已伏诛,然贵妃娘娘尚在陛下左右,将士岂能安心?臣等为社稷计,伏乞陛下割恩正法!”

“割恩正法”四个字,如同四把尖刀,刺入李隆基的心脏。他看着眼前这个他宠爱了十余年、视为灵魂知己的女子,江山与美人,生存与爱情,在这马嵬坡的狭小驿亭里,展开了最残酷的抉择。

杨玉环泪流满面,她知道已无生理,跪拜于地,泣不成声:“愿陛下保重龙体。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

李隆基闭上双眼,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他挥了挥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喉咙里发出一声近乎呜咽的叹息。

高力士领会圣意,默默起身,将一条白绫递给了身旁的内侍。片刻之后,一代绝世佳人杨玉环,被缢死于驿亭之旁的佛堂梨树下,香消玉殒,年仅三十八岁。她的死亡,暂时平息了军队的怒火,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马嵬坡的泥土,浸染了红颜的血泪与帝国的悲歌。

处死杨贵妃后,哗变的军队逐渐平静下来,但前途依旧迷茫。是继续跟随皇帝入蜀?还是另做打算?队伍停滞在马嵬坡,人心惶惶。

当地父老闻讯,纷纷聚集而来,拦住圣驾,泣血叩请:“长安宫阙,陛下陵寝所在,奈何弃之入蜀?愿陛下留驻,率我等收复京师!”

李隆基此刻已是惊弓之鸟,蜀地险远,易守难攻,是他心中唯一的避难所。他抚慰百姓,言说入蜀乃权宜之计,旨在征集兵马,以图恢复。然而,他内心深处对收复失地已不抱太大希望。

太子李亨立于人群之中,看着哀恳的百姓,又看了看意志消沉的父亲,心中波涛汹涌。李泌此前多次与他分析,入蜀虽可暂安,但偏居一隅,难以号令天下,复兴大业必将困难重重。若能北上去往朔方军镇(治所灵武,今宁夏灵武),那里兵精粮足,且靠近前线,更能凝聚四方忠义之力,领导平叛。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李亨感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跳动。留下,意味着承担起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重任,也意味着与父皇分道扬镳,甚至可能被扣上不孝或篡位的罪名。但离开,则是帝国延续、中兴的唯一希望!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李泌暗中示意,其长子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建宁王李倓也在一旁极力劝说。此时,禁军中也有一部分将士不愿入蜀,希望太子能领导他们抗击叛军。

最终,在李亨并未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一场“民意”与“军意”结合的戏剧上演了。李俶、李倓及部分将领、宦官李辅国等,簇拥着李亨,与玄宗皇帝的车驾“意外”地分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李隆基得知后,默然良久,最终叹息一声,分拨了部分后军及飞龙厩马给太子,自己则带着无尽的落寞与伤痛,继续向蜀地进发。

马嵬坡前,龙驭分途。一条路通向偏安与回忆,另一条路,则通向未知的战场与复兴的梦想。

李亨率领着这支约两千人的队伍,一路北上。路途艰险,缺粮少食,人心浮动。建宁王李倓英果刚毅,亲自选拔骁勇,在前开路,遇有叛军游骑或土匪,皆奋勇击溃,保证了队伍的安全。广平王李俶则负责安抚士卒,协调内外,展现了沉稳的一面。

他们经奉天(今陕西乾县)、过新平(今陕西彬县)、抵安定(今甘肃泾川),一路收拢散卒,声势渐壮。但前途依旧未卜,朔方节度使的态度,将决定他们此行的成败。

此刻的朔方节度使,正是郭子仪推荐的杜鸿渐。杜鸿渐与朔方留守官员裴冕、魏少游、崔漪等人得知太子北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历史赋予朔方的机遇。他们一致认为:“朔方,天下劲兵处也。今吐蕃请和,回纥内附,四方郡县大抵坚守拒贼以俟兴复。若殿下于此治兵,收揽豪杰,西收河、陇,东向讨逆,克复二京,翦除凶丑,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此乃不世之功也!”

他们立刻派遣使者,携带朔方的兵马、甲仗、粮储、户籍图册,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迎谒太子,力陈灵武之利,恳请太子驾临。

李亨一行抵达平凉后,见到朔方使者,得知其诚意,大喜过望。在平凉略作休整,检阅了当地牧监的马匹,获得牛羊数千头,军需稍得补充后,便在杜鸿渐等人的迎接下,继续北上,向灵武进发。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九日,太子李亨历经艰险,终于抵达灵武。朔方军的文武官员,以极高的礼仪迎接这位流亡的帝国继承人。

此时的灵武,已成为北方平叛的大本营。郭子仪正率领五万朔方精锐在东线作战,李光弼也在太原坚守,牵制了大量叛军。灵武相对稳固,且与河西、陇右联系紧密,确实是领导平叛的理想之地。

裴冕、杜鸿渐等人见时机成熟,便开始着手进行一件关乎国本的大事。他们多次率领属官,捧着劝进表,恳请太子李亨顺应天命人心,即皇帝位,以凝聚天下志士,名正言顺地号令四方。

李亨起初坚决推辞,涕泣不受,表示“圣皇远在巴蜀,岂能擅承大统?”他心中确有顾虑,父皇尚在,自己称帝,于礼不合,恐遭非议。

然而,裴冕等人反复劝谏,言辞恳切而犀利:“将士皆关中人,日夜思归,所以不辞险远,从殿下远涉沙塞者,冀尺寸之功。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他们将太子即位与稳定军心、凝聚力量直接挂钩,点明了问题的关键。

李亨权衡再三,深知国难当头,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若没有皇帝的名分,他仅以太子身份,确实难以有效指挥各方节度使,也难以凝聚已然涣散的民心士气。

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南门楼,李亨在裴冕、杜鸿渐等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他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并布告天下,大赦改元,以本年为至德元载。

登基仪式虽然简陋,但意义非凡。它向天下宣告,大唐的法统并未因长安陷落、玄宗入蜀而断绝。一个新的领导核心在帝国的北部边疆建立起来,一面象征着抵抗与复兴的旗帜,在灵武城头高高飘扬。

肃宗即位后,立刻着手组建流亡朝廷,任命官员。以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迅速搭建起行政班底。同时,他迫不及待地派人将即位的消息和奏表,快马加鞭送往蜀中,向太上皇李隆基禀报,并请求追认。

灵武嗣统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烽火,迅速传遍四方。一直与朝廷失去联系的忠臣义士,闻之无不感泣,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正在河北苦战、陷入叛军重围的颜真卿,得知肃宗灵武即位,立刻派使者间道奉表灵武。肃宗授其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仍领河北招讨使,让其得以王命继续领导河北抗敌。

最为关键的是,肃宗立刻遣使至前线,正式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依旧兼任朔方节度使;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任北都(太原)留守。这两位中兴名将,获得了来自新皇帝的正式授权和高度信任,可以更有效地调动资源,指挥战事。

郭子仪在接到肃宗诏书后,立刻率领五万精锐朔方军从河北前线西返,前往灵武护驾。这支生力军的到来,使得灵武朝廷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肃宗的腰杆也硬了起来。

肃宗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实际负责平叛军事指挥。李泌则以布衣之身,作为皇帝最重要的谋士,参与决策,虽不接受官职,但权势隐然在宰相之上。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领导集团开始运转。

虽然叛军依旧强大,虽然长安、洛阳仍在敌手,虽然战争的前途依然布满荆棘,但灵武的这面旗帜,已经重新汇聚起这个庞大帝国的元气与精魂。它标志着安史之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战略溃败和绝望逃亡,转向有组织的抵抗和战略反攻。

北方的风沙吹拂着灵武城头崭新的龙旗,也送来了远方战场上的号角声。一场围绕两京收复的、更加惨烈而宏大的战争史诗,即将展开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汴京小食堂Dan与落下遇见你,何其幸运潇洒小道士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救驾女帝被流放,爆兵成皇你哭什么?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恋爱脑醒悟,我竟成了总裁夫人!白月光身份曝光,禁欲祁总跪碎膝盖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小财迷只想躺平,霍少的摆烂甜妻异世:没灵气咋修真快穿之我在狗血虐文当女主网球王子:龙马的姐姐在冰帝睡前故事嗯哼!我家超市通三千位面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穿越到星际成神彼岸花与雪莲花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灵气复苏别逞强,我是外挂贩卖郎!末世屯物资摆脱圣母诅咒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快穿:所有人都爱绿茶美人凹凸世界之与美好失之交臂让你去挖矿,你却成了夜之城的王总裁,有四个萌娃说是您家崽儿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九幽提灯北漂女手工逆袭从月薪三千到总裁斩神:高冷人设?全靠演技!天机阁行走,你让我当捧场路人游戏逆世之重铸传奇游戏狂飙:异界新纪元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纨绔世子洗不白,继续摆烂不当人开局穿越,我能映照奥特战士洛克王国的奇幻之旅别慌,老公和孩子也穿了诸天,开局基多拉融合青眼究极龙逆爱:大醋王和小醋精表舅别跑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直播爆火!开局吓哭S级玩家我建国了,怪谁啊明日方舟:但是前文明幸存者超神机械师:开局俘获兔耳皇女镇龙司执刀人:我靠杀戮速通武道万壤之主星骸继承者隐婚三年她要离傅总哭得稀里哗啦缅北深渊:电诈海贼?充值就送霸王色?路余,我不喜欢你了反派:我超爱走剧情的青春校园的美好日常有问题捉鬼攻略指南神豪:开局百美图,绑定就返利九叔从天地玄门开始踏遍诸天万界当绿茶绑定了爱国系统轮回乐园:无瑕律者穿越一人之下,我修为绝巅!逆徒重生:九位女帝师尊全拿下为何每次爱上的都是人夫网游,幻想的轨迹重生后励志做反面教材离婚冷静期,直男老公突然开窍了阜宁风云之前逆袭传奇神豪:宿主她在直播间狂刷百亿丧尸海?比数量我从不虚你跟我说这是机甲拟人?尘缘寻仙前文明的偏执救世主九天仙辰决莲花楼:异世生存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