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年,公元515年)

春季正月初一(乙巳朔),梁武帝在太极殿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宣布大赦天下。

正月初七(辛亥),梁武帝到南郊祭祀天地。

正月初十(甲寅),北魏宣武帝元恪患病;正月十三(丁巳),在式乾殿去世。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郡人侯刚,从东宫迎接太子元诩,来到显阳殿。王显想等天亮后再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能片刻空缺,何必等到天亮!”王显说:“必须先奏报皇后(高后)。”崔光反驳:“皇帝去世,太子继位,这是国家常规制度,哪需要皇后的命令!”于是崔光等人请太子停止哭泣,站在殿堂东侧;于忠和黄门郎元昭搀扶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随后停止。崔光代理太尉职务,捧着继位策书、献上玉玺绶带,太子跪下接受,穿上帝王的衮冕礼服,前往太极殿,正式即位(即北魏肃宗)。崔光等人和夜间值守的官员站在庭院中,向北叩首,高呼万岁。元昭是元遵的曾孙。

北魏高皇后想杀掉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这事告诉侯刚,侯刚又转告于忠。于忠向崔光请教对策,崔光让把胡贵嫔安置在别的地方,严加守卫,胡贵嫔因此对这四人(崔光、于忠、刘腾、侯刚)感恩戴德。正月十四(戊午),北魏宣布大赦。正月十五(己未),北魏召回所有西征、东防的军队。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入宫吊丧,直接走到太极殿西侧的廊屋,悲痛大哭,呼喊侍中、黄门、领军将军和左右卫将军,说:“我要上殿哭悼先帝,还要入宫拜见新皇帝。”众人都惊愕地对视,没人敢回应。崔光披着丧服、拄着拐杖,引用东汉光武帝去世后,赵熹搀扶诸王下殿的旧例,声音和神色都很严厉,听到的人无不称赞。元怀的哭声和眼泪都停了下来,说:“侍中用古代的道义约束我,我怎敢不服?”于是返回,之后还多次派侍从向崔光道歉。

此前,高肇(高皇后的哥哥)独揽大权,尤其忌恨宗室中有名望的人。太子太保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诬陷,担心自身难保,就整天饮酒酣醉,行为如同疯癫,朝廷的重要事务都不再参与。等到宣武帝去世,高肇正领兵在外,朝廷内外人心不安。于忠和门下省官员商议,认为肃宗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应让太保高阳王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日常政务;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文武百官,随后上奏皇后,请求立即下敕令任命。王显一向受宣武帝宠信,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被世人痛恨,他担心自己不被元澄等人容纳,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扣下门下省的奏疏,假传皇后诏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让王显和勃海公高猛一同担任侍中。于忠等人得知后,借口王显侍奉皇帝治病无效,在宫中逮捕了他,下诏书削去他的爵位和官职。王显被抓时高呼冤枉,直阁(宫廷侍卫官)用刀环撞击他的腋下,把他押送到右卫府,当天晚上就死了。正月十七(庚申),北魏下诏,按照门下省之前的奏请执行,百官都要听从元雍、元澄二王的指挥,朝廷内外都心悦诚服。

二月初八(庚辰),北魏尊奉高皇后为皇太后。

北魏肃宗以自己的名义写信,向高肇告知宣武帝去世的消息,并召他回京。高肇接到消息后,又担忧又恐惧,日夜哭泣,以至于身体瘦弱憔悴。他回到瀍涧(地名,在今河南洛阳附近)时,家人来迎接,他却不肯见面。二月初九(辛巳),高肇抵达皇宫门外,穿着丧服大声哭悼,进入太极殿表达哀思。高阳王元雍和于忠暗中谋划,在舍人省的屋檐下埋伏了直寝(宫廷侍卫官)邢豹等十多人。高肇哭完后,被引入西侧廊屋,清河王等宗室诸王都暗中用眼神示意,互相递话。高肇进入舍人省后,邢豹等人将他勒死。朝廷下诏书揭露高肇的罪行,却谎称他是自杀,对他的亲信党羽一概不追究,只削去他们的官职爵位,用士人的礼节安葬高肇;到了黄昏,把他的尸体从厕所门抬出,送回他家。

北魏之前攻打蜀地(当时属梁朝)时,军队抵达晋寿(今四川广元),蜀地百姓震惊恐慌。北魏将领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进攻巴北(今四川东北部),梁武帝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今甘肃文县)抄小路进入北魏境内,招诱氐族、蜀地百姓,截断北魏的运粮道路。恰逢北魏大军北撤,任太洪趁机攻占北魏的东洛、除口两个戍所,声称梁朝大军随后就到,氐族、蜀地百姓纷纷归附他。任太洪进军围攻关城(今陕西宁强附近),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人进攻任太洪,大败梁军,任太洪放弃关城逃回梁朝。

二月十一(癸未),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为太傅、兼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二月二十二(甲午),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二月二十七(己亥),尊奉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初一(甲辰朔),北魏让高太后出家为尼,迁居到金墉城的瑶光寺,除非是重大节日庆典,否则不许入宫。

北魏左仆射郭祚上奏说:“萧衍(梁武帝)狂妄悖逆,谋划截断河流(指梁朝修建浮山堰),劳役繁重、百姓困苦,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应任命将领出兵,长驱直入讨伐梁朝。”北魏下诏,命平南将军杨大眼统领各军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附近)。

北魏的于忠既掌管门下省,又总领宫中宿卫,于是独揽朝政,权势一时无人能及。当初,北魏太和年间,军事和国家事务繁多,孝文帝(高祖)因财政支出不足,把百官的俸禄减去四分之一,于忠下令恢复百官被减去的俸禄。旧制度规定,百姓缴纳赋税绢帛时,每一匹要额外缴纳八两绵;缴纳布匹时,每一匹要额外缴纳十五斤麻,于忠把这些额外赋税都废除了。三月十四(乙丑),北魏下诏,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官阶。夏季四月,梁朝修建的浮山堰(拦淮河的堤坝)建成后又溃决了。有人说蛟龙能乘着风雨破坏堤坝,而蛟龙天性厌恶铁器;于是梁朝运来东、西冶铁场的数千万斤铁器,沉入淮河,但堤坝还是无法合龙。朝廷又砍伐树木,做成井干式的支架,填上巨石,再在上面加土;淮河沿岸百里之内的树木、石头,无论大小都被砍伐搬运一空,搬运物资的人肩膀都被磨破了。夏季爆发瘟疫,饿死、累死、病死的人遍地都是,尸体互相枕靠,苍蝇、蚊虫日夜聚集,嗡嗡声不断。

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水(今陕西略阳附近)击败反叛的氐族部落。薛怀吉是薛真度的儿子。五月十二(甲寅),北魏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击败反叛的氐族,解除了武兴(今陕西略阳)的围困。

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民众,和勃海人李归伯等人发动叛乱,推举法庆为首领。法庆把尼姑惠晖立为妻子,任命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己号称“大乘”。他还配制迷乱人心的药物,让信徒服用,服药后父子兄弟不再相识,只知道杀人。北魏冀州刺史萧宝寅派兼长史崔伯驎进攻叛军,崔伯驎战败被杀。叛军势力更加壮大,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焚烧佛经和佛像,声称“新佛出世,要铲除所有妖魔”。秋季七月初一(丁未),北魏下诏,任命右光禄大夫元遥为代理征北大将军,率军讨伐法庆。

北魏尚书裴植,自认为家族门第不比王肃低(王肃是北魏重臣,出身南朝士族),却觉得朝廷对自己的职位安排不够高,心里常常不满,上奏请求辞官,到嵩山隐居,宣武帝没有批准,还对他很不满。等到裴植担任尚书后,更加骄傲自满,常常对人说:“不是我需要尚书这个职位,而是尚书职位需要我。”每次入朝参与议事,都喜欢当面讥讽诋毁其他官员;他还弹劾征南将军田益宗,说:“汉人、少数民族不同种族,田益宗不该位居世家大族之上。”于忠、元昭听到这些话,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北魏尚书左仆射郭祚,一味追求晋升,自认为是太子的师傅,就上奏辞去尚书职务,希望能被封为侯爵、授予仪同三司(高级荣誉官衔),北魏下诏任命郭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郭祚和裴植都厌恶于忠专横,暗中劝高阳王元雍把于忠排挤出朝廷;于忠得知后,勃然大怒,命令有关部门诬陷他们有罪。尚书省上奏说:“羊祉告发裴植的表侄皇甫仲达称:‘我受裴植指使,谎称接到皇帝诏令,率领部下想谋害于忠。’我们彻底追查,皇甫仲达不肯认罪;但有很多证据证明此事,按法律应判死刑。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裴植参与,但众人都供称‘皇甫仲达是受裴植指使,裴植曾召见皇甫仲达责问,却不向朝廷告发’。推断情理,无法明确排除裴植的嫌疑,不能按普通案件减轻处罚,应按皇甫仲达的罪名,判处裴植死刑。不过裴植曾亲自率领城邑百姓归附北魏,按法律应上报朝廷,请求陛下裁决。”于忠假传皇帝诏令说:“裴植的谋反阴谋已经查实,罪不可恕;即使他有归附朝廷的功劳,也不能上报求情,也不用等到秋分(古代死刑多在秋分后执行)再行刑。”八月初五(己亥),裴植、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人韦俊都被赐死。韦俊是郭祚的亲家。于忠还想杀高阳王元雍,崔光坚决反对,于忠才免去元雍的官职,让他以亲王身份回到府第。朝廷内外都为裴植等人感到冤屈,对於忠恨得咬牙切齿。

九月十四(丙子),北魏尊奉胡太妃为皇太后,让她居住在崇训宫。于忠兼任崇训卫尉,刘腾担任崇训太仆,加授侍中官职,侯刚担任侍中、抚军将军。又任命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九月十八(庚辰),梁朝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部众投降北魏。

九月二十六(戊子),北魏宣布大赦天下。

九月二十七(己丑),北魏晋升清河王元怿为太傅,兼任太尉;广平王元怀为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为司空。九月二十八(庚寅),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两人都加授仪同三司。北魏江阳王元继,是元熙的曾孙,此前担任青州刺史,因把良民掠为奴婢而被削去爵位。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十月初一(壬辰),北魏下诏恢复元继的原有爵位,任命元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为新平郡君,还授予她女侍中的官职。

大臣们上奏请求胡太后临朝听政,九月初五(乙未),胡太后(灵太后)开始临朝处理政务,仍用“令”发布政令,大臣们上书时称她为“殿下”。胡太后聪慧机敏,很喜欢读书写文章,射箭能射中针孔,政务都亲自动笔裁决。她还加授胡国珍为侍中,封其为安定公。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北魏的政令、生杀大权都出于于忠之手,王公大臣都畏惧他,吓得并拢双脚、屏住呼吸。胡太后亲政后,解除了于忠侍中、领军将军、崇训卫尉的职务,只保留他仪同三司、尚书令的职位。十多天后,胡太后在崇训宫召见门下省的侍从官员,问道:“于忠担任尚书令,声望如何?”众人都回答:“他不称职。”于是胡太后调于忠出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让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元澄上奏说:“安定公胡国珍应当能出入宫中,参与商议国家大事。”胡太后下诏同意。

十月二十五(甲寅),北魏元遥击败大乘叛军,擒获法庆以及一百多名头目,将他们的首级传送到洛阳。

梁朝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击北魏西硖石(今安徽凤台附近),占据此地逼近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修筑外城,迁徙淮河沿岸的百姓来充实城内人口。梁朝将军田道龙等人分散进攻北魏各个戍所,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别派遣将领抵抗。十一月初四(癸亥),北魏派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进攻西硖石,又派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去破坏淮河上的浮山堰。

冬季十月十八(乙酉),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仍保留侍中职位。

十月二十七(甲午),梁朝弘化太守杜桂率领全郡投降北魏。

当初,北魏于忠掌权时,自称宣武帝曾答应让他优先晋升;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抗,加授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认为在新旧君主交替之际有安定国家的功劳,暗示大臣们为自己请求赏赐;元雍等人商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又觉得独自受封不妥,就暗示朝廷,让门下省的官员都获得封地。元雍等人不得已,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人不断上书反对。胡太后命令公卿大臣再次商议,太傅元怿等人上奏说:“先帝去世后,迎接新帝、守卫宫廷,本是臣子的常规职责,不能把这当作功劳。我们之前商议授予于忠封地,只是因为畏惧他的权势,勉强避免他施暴罢了。如果权衡功过,这些人都不该受赏,请陛下追回所有封赏。”崔光也送还了自己的官印和封地。他先后上了十多次奏表,胡太后最终同意。

高阳王元雍上奏弹劾自己,说:“我当初进入西柏堂时,看到政令都由门下省发布,大臣专权、君主政令难行,我明知不对却无法阻止;于忠独断专权,随意生杀,我也不能违抗。于忠谋划杀我,全靠在位大臣坚决反对才得以幸免;我想把于忠调出朝廷,想法还没实施,反而被于忠罢官。我空占职位、白拿俸禄,辜负了陛下的恩宠,请陛下允许我辞官回家,听候司法官员处置。”胡太后因于忠曾保护过自己,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十二月初五(辛丑),任命元雍为太师,兼任司州牧,不久又让他担任录尚书事,与太傅元怿、太保元怀、侍中胡国珍一同在门下省办公,共同处理政务。

十二月十三(己酉),北魏崔亮抵达硖石,赵祖悦迎战失败,关闭城门坚守;崔亮进军包围硖石。

十二月十九(乙卯),北魏孝明帝和胡太后拜谒景陵(宣武帝陵墓)。

这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淮河、泗水都结了冰,修建浮山堰的士兵冻死、饿死的有十分之七八。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情清廉朴素,百姓和獠人都归附他。龙骧将军元法僧接替傅竖眼担任益州刺史,他一向没有治理才能,还贪婪残暴,当地王、贾等世家大族,都被他征召当兵。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百姓任令宗趁众人不满北魏统治,杀死北魏晋寿太守,献城投降梁朝,百姓和獠人纷纷响应;梁朝益州刺史鄱阳王萧恢派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领三万士兵前去接应。元法僧是元熙的曾孙。

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元干的儿子,执政残暴。一天,他关闭城门大肆搜捕,抓到人就掠夺财物,用各种酷刑折磨,还无故斩杀六人,全城人都惊恐不安;众人于是大声呼喊,聚集在城门下,元谧登上城楼,拆毁梯子来固守。胡太后派遣游击将军王靖骑马前去安抚城中百姓,百姓打开城门请罪,交出城门钥匙,胡太后于是罢免了元谧的刺史职务。元谧的妃子是胡太后的侄女,元谧到洛阳后,被任命为大司农卿。

胡太后因孝明帝年纪尚小,不能亲自主持祭祀,想代替他举行祭礼;礼官们广泛商议后,认为不可以。胡太后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东汉和熹邓太后祭祀宗庙的旧例,胡太后非常高兴,于是代替孝明帝主持祭礼。

天监十五年(丙申年,公元516年)

春季正月初一(戊辰朔),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熙平。

北魏崔亮攻打硖石,久攻不下,曾多次与李崇约定水陆并进,李崇却多次违反约定没有按时赶到。胡太后因将领们行动不一致,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领两千步兵、骑兵赶赴寿阳,另外设立行台(临时行政军事机构),指挥各军,若有违抗命令的,按军法处置。萧宝寅派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人渡过淮河,攻占梁朝三座营垒;二月初九(乙巳),又在淮河以北击败梁朝将军垣孟孙等人。李平抵达硖石后,督促李崇、崔亮等人约定日期水陆夹击,众将不敢再违抗命令,作战多次获胜。

梁武帝派遣左卫将军昌义之率领军队救援浮山堰,军队还没赶到,康绚已经击退了北魏军队。梁武帝又派昌义之和直阁王神念沿淮河逆流而上,救援硖石。崔亮派遣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今安徽凤台),崔延伯和另一位将领伊瓮生在淮河两岸扎营。崔延伯取下车轮的外圈,把车辐削尖,将两个车轮对接在一起,用竹子拧成绳索,把车轮连贯起来,一共做了十多道,横在淮河上当作桥,桥的两头安装大辘轳,可随意升降,无法烧毁或砍断。这座桥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退路,又阻断了梁朝战舰的通行,昌义之、王神念驻守在梁城(今安徽寿县东),无法前进。李平部署水陆军队进攻硖石,攻占了外城;二月二十九(乙丑),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斩杀,他的部众全被俘虏。胡太后写信给崔亮,让他乘胜深入梁朝境内。李平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进攻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的指挥,以生病为由请求撤军,奏表刚递上去就撤军了。李平上奏请求判处崔亮死刑,胡太后下令说:“崔亮擅自决定进退,违背我的战略部署,虽然有小胜仗,怎可免除大罪!但我处理繁多政务,尽量不轻易杀人,可特别准许他将功补过。”北魏军队于是撤军。

北魏中尉元匡上奏弹劾于忠:“于忠趁国家有大丧事(宣武帝去世),独揽朝廷政令,导致裴植、郭祚蒙冤而死,宰相(元雍)被罢黜受辱。他还假传圣旨,任命自己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兼任崇训卫尉,推究他的意图,是想凌驾于君主之上。虽然他后来因保护太后有恩被赦免,但仍应公开处死,请派一名御史到冀州去执行死刑。自去年宣武帝去世后、皇太后亲政前,那些不按正常程序,或由门下省发布诏书,或由中书省宣布敕令,擅自任命官员的行为,虽然已受赦免可免罪,但所授官职都应追回。”胡太后下令说:“于忠已被特别赦免,不应再追究罪责;其他事项按元匡的奏请办理。”

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打死羽林卫士。侯刚原本因擅长烹饪担任尝食典御(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员),任职三十年,因对胡太后有恩,十分专横跋扈,王公大臣都畏惧并依附他。廷尉判处侯刚死刑,胡太后说:“侯刚是因公事拷打他人,意外导致死亡,按法律不应定罪。”廷尉少卿陈郡人袁翻反驳:“‘意外’是指罪行已暴露,犯人隐瞒不招,依法拷问导致的死亡。如今这名羽林卫士,审问时就全部招供,侯刚却喊着要打死他,用刑毫无道理,怎能说是‘意外’!”胡太后于是削去侯刚三百户封邑,罢免他尝食典御的职务。

三月初一(戊戌朔),发生日食。

北魏评定西硖石之战的功劳。三月初四(辛未),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授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晋升为镇北将军。崔亮和李平在宫中争夺功劳,胡太后改任崔亮为殿中尚书。

北魏萧宝寅驻守淮河堰附近,梁武帝亲笔写信劝诱他,让他袭击彭城(今江苏徐州),许诺将他的祖庙和家属送回北方;萧宝寅把信上奏给北魏朝廷。

夏季四月,梁朝修建的淮河堰(浮山堰)完工,堰坝长九里,底部宽一百四十丈,顶部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坝上种植杞柳树,军队的营垒依次排列在坝上。

有人对康绚说:“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四渎,是上天用来调节气息的,不能长期堵塞,如果开凿泄洪道向东排水,水流会变得平缓,堰坝就不会损坏。”康绚于是开凿泄洪道向东排水。他又对北魏使用反间计,散布消息说:“梁人最怕开凿泄洪道,不怕野外作战。”萧宝寅信以为真,开山挖了五丈深的沟,开凿泄洪道向北排水,即便如此,淮河水位仍没下降,北魏军队最终撤军。洪水所到之处,淮河两岸数百里内一片汪洋。李崇在硖石戍之间搭建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修筑魏昌城,以防寿阳城被淹。百姓分散到高地上居住,洪水清澈,能清楚看到水下的房屋和坟墓。

起初,浮山堰在徐州境内动工,徐州刺史张豹子宣称,自己必定会掌管修堰事务;后来朝廷却派康绚以其他官职来监管修堰,张豹子十分羞愧。不久,朝廷又下令让张豹子听从康绚指挥,张豹子于是诬陷康绚与北魏勾结,梁武帝虽未采信,但还是在堰坝完工后召回了康绚。

胡太后怀念于忠的功劳,说:“怎能因他一次过错就抹杀其他功绩!”于是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北魏元法僧派儿子元景隆率军抵抗张齐,张齐与元景隆在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交战,大败元军,屠杀十多个城邑,随后包围武兴(今陕西略阳)。元法僧环城固守,境内百姓纷纷反叛,元法僧派人从小路向北魏告急。北魏从淮南紧急征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领三千步兵、骑兵前去救援。傅竖眼进入益州境内后,转战三天,行军二百多里,九次作战都取得胜利。五月,傅竖眼击杀梁朝梁州刺史任太洪。百姓和獠人听说傅竖眼到来,都十分高兴,沿途迎接拜见他的人络绎不绝。张齐退守白水(今四川青川东北),傅竖眼进入益州州城,白水以东的百姓都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任关城戍主,梁朝军队攻城时,苟金龙病重,无法部署防务,他的妻子刘氏率领并激励城中百姓,登城抵抗,坚守了一百多天,士兵死伤超过一半。戍副高景图谋反叛,刘氏斩杀高景及其党羽数千人,对剩下的将士,她缩减自己的衣物和饮食,与士兵同劳同逸,将士们都对她既敬畏又拥戴。城外的水井被梁军占领,恰逢天降大雨,刘氏下令拿出官府和私人的布绢、衣服,挂起来接雨,拧干取水,城中所有杂物也都收集起来备用。傅竖眼赶到后,梁军才撤军,北魏朝廷封刘氏的儿子为平昌县子。

六月初三(庚子),梁朝任命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暕为右仆射。王暕是王俭的儿子。

张齐多次从白水出兵侵犯北魏葭萌,傅竖眼派虎威将军强虬进攻梁朝信义将军杨兴起,将其斩杀,重新夺回白水。梁朝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阳平战败,张齐亲自率领两万多精锐士兵与傅竖眼交战。秋季七月,张齐的军队大败,逃回白水,小剑、大剑(今四川剑阁附近)等戍所的守军都弃城逃走,东益州重新被北魏占领。

八月初九(乙巳),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胡国珍年老,胡太后其实不想让他离京,只是想让他享受地方最高长官的荣誉;最终胡国珍没有赴任。

康绚被召回后,张豹子不再维护淮河堰。九月十三(丁丑),淮河水位暴涨,堰坝溃决,洪水声像雷声一样,三百里外都能听到,淮河沿岸的城戍、村落有十多万人被洪水冲走,葬身大海。起初,北魏担心淮河堰造成威胁,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率领十万大军,准备从徐州出兵进攻堰坝;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用出兵,堰坝最终会自行溃决。”等到听说堰坝溃决,胡太后十分高兴,重赏李平,元澄于是没有出兵。

九月二十八(壬辰),梁朝宣布大赦。

胡太后多次前往宗室、外戚和功臣权贵的家中,侍中崔光上奏劝谏:“《礼记》规定,诸侯若不是探病、吊丧而进入大臣家中,就被称为‘君臣互相戏谑’。其中没提到王后、夫人,这表明王后、夫人本就没有随意进入大臣家的道理。夫人若父母在世,可回娘家省亲;父母去世后,就派卿大夫代为探望。汉代上官皇后废黜昌邑王时,霍光虽是她的外祖父,且身为宰相,皇后仍在武帐中接见群臣,以显示男女之别。如今皇族子弟不断增多,功臣权贵职位晋升,请求太后临幸的人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会成为惯例。希望陛下减少外出巡游,这样天下百姓都会依赖您,万物都会欢欣喜悦。”

任城王元澄因北方边境镇将的选拔越来越不严格,担心敌人趁机侵犯边境,威胁皇家陵墓,上奏请求重视镇将的选拔,加强边防戒备,胡太后下令公卿大臣商议此事。廷尉少卿袁翻提议:“近来边境州郡选拔官员不看能力,只论资历等级。有的任用贪污之人,这些人广设哨所,多派将领;有的任用亲信姻亲;有的接受贿赂、徇私舞弊。他们都没有防御敌寇的心思,只想着搜刮财物。对勇猛的士兵,强迫他们去抢劫;若遇到强敌,士兵就会被俘为奴;若有所俘获,就被将领占为己有。对瘦弱的士兵和老弱之人,只要略懂金属冶炼、草木编织,就被赶到营垒中,从事各种苦役。其他士兵要么在深山伐木,要么在平原除草,往来贩卖货物,在路上随处可见。这些士兵俸禄本就不多,财物也有限,却被官员收取实际的绢帛,只发给名义上的粮食;他们被耗尽体力,却只能穿单薄的衣服,拼命劳作,却只能吃少量的食物,一年四季,再加上疾病,死于沟壑的士兵常常有十分之七八。因此,邻国敌人趁机侵扰我国边境,都是因为边境官员任用不当。我认为从今以后,南北边境各藩镇及所属郡县的府佐、统军直到戍主,都应让朝中大臣王公以下的官员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才,必须选拔有能力的人,不拘泥于资历等级;若被推荐者称职或失职,推荐人也要相应受赏或受罚。”胡太后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到正光末年(公元524年后),北方盗贼四起,最终逼近旧都平城,侵犯皇家陵墓,正如元澄所担忧的那样。

冬季十一月,梁朝交州刺史李畟斩杀交州叛军首领阮宗孝,将其首级传送到建康。

起初,北魏宣武帝修建瑶光寺,尚未完工;这一年,胡太后又修建永宁寺,两座寺庙都在皇宫旁边;她还在伊阙口(今河南洛阳南)修建石窟寺,三处建筑都极尽土木奢华之能事。其中永宁寺最为壮丽,寺中有一座一丈八尺高的金佛像,十座与人身高相当的金佛像,两座玉佛像。寺内建造九层佛塔,挖掘地基时深入地下直达黄泉;佛塔高九十丈,塔顶的塔刹又高十丈,每当夜晚寂静时,塔上的铃铎声能传到十里之外。佛殿的规模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皇宫的端门。寺内有上千间僧房,装饰的珠玉锦绣,令人惊叹不已。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如此壮丽的塔庙从未有过。

北魏扬州刺史李崇上奏,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已近三十年,明堂仍未修建,太学荒废,城门、宫殿、官署也多有损坏,这不符合继承先帝基业、为天下树立榜样的宗旨。如今国子监虽有学官之名,却无教授之实,这与‘兔丝非丝、燕麦非麦’‘南箕不簸、北斗不斟’(比喻有名无实)有何区别!事务不能同时兴办,必须有所取舍;应停止尚方署(掌管宫廷器物制造)的奢华雕琢,缩减永宁寺的修建工程,减少瑶光寺的建材消耗,分担石窟寺的雕刻劳役,以及暂停其他非紧急的劳役,在春、夏、秋三季农闲时修建明堂、太学等重要设施,让国家礼仪威严彰显,礼乐教化得以推行,这不也是一件美事吗!”胡太后以温和的诏令回复了他,却未采纳其建议。

胡太后热衷于佛教,很多百姓全家都出家当和尚、尼姑。高阳王的属官李玚上奏说:“三千种罪行中,没有比不孝更严重的,不孝之中没有比断绝后代更严重的。怎能纵容百姓违背礼教,肆意满足他们信佛的意愿?有的人父母尚在,却弃家出家,放弃现世的礼仪去追求来世的所谓利益!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哪有放弃光明正大的政务去信奉鬼神之教的道理!此外,如今南方边境尚未安定,各种劳役仍很繁重,百姓大多是为逃避劳役才出家,若再听之任之,恐怕会丢弃孝道慈爱,家家户户都去当和尚尼姑了。”

佛教都统僧暹等人对李玚称佛教为“鬼教”十分愤怒,认为这是诽谤佛法,哭着向胡太后告状。胡太后责备李玚,李玚辩解:“天称神,地称只,人称鬼。《左传》说‘明处有礼仪音乐,暗处有鬼神’。可见明处的是正大之教,暗处的是鬼神之教。佛本是人,称其为鬼,我认为并非诽谤。”胡太后虽知李玚所言有理,但难以违背僧暹等人的意愿,最终罚李玚一两黄金。

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担任东豫州刺史,以便招降自己的两个儿子(此前投奔梁朝),胡太后不同意,田益宗最终在洛阳去世。

柔然伏跋可汗身体强壮,擅长用兵。这一年,他向西进攻高车,大败高车军队,生擒高车王弥俄突,把弥俄突的脚拴在马身上,拖拽致死,还把他的头骨涂上油漆当作饮酒器具。周边国家中,原先归附柔然后又反叛的,都被伏跋可汗击败消灭,柔然国势再次强盛。

天监十六年(丁酉年,公元517年)

春季正月初九(辛未),梁武帝到南郊祭祀天地。

北魏大乘叛军残余势力再次聚集,突袭瀛州(今河北河间),瀛州刺史宇文福的儿子、员外散骑侍郎宇文延率领家奴和门客抵抗叛军。叛军烧毁官署的斋阁,宇文延冲入火中,抱着宇文福逃出,身体毛发都被烧焦,仍率领众人苦战,叛军最终溃散逃走,宇文延追击讨伐,平定了叛乱。

正月十二(甲戌),北魏宣布大赦。

北魏初期,民间都不使用钱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派遣铸钱工匠在各地开炉铸钱。百姓若想铸钱,可到官府的铸炉铸造,要求铜料必须精炼,不得掺杂其他金属。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又铸造五铢钱,禁止天下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钱币。但此后洛阳及各州镇所用的钱币各不相同,商品贸易无法流通。

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奏,认为:“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钱币,是指‘鸡眼钱’(小而薄的钱)、‘凿边钱’(从钱币边缘凿取铜料后的钱),此外再无其他禁令。如今河西各州通行的钱币都不符合规定,过去却严加禁止,我对此感到疑惑。另外,河北地区既没有新铸的钱币,又禁止使用旧钱,百姓只能用单丝织成的绢、稀疏的布来交易,这些绢布幅面狭窄、尺寸不足,不符合常规标准,还得把整匹布撕成一尺长的小块来应急,白白耗费纺织的辛劳,仍免不了饥寒之苦,这恐怕不符合救济百姓、养育万民的本意。钱币的用途,是用绳子串联,无需借助度量工具,公平简便,确实是便利社会的好方法。请求下令给各地州镇,凡是‘太和五铢’‘永平五铢’以及古代各种钱币中,民间习惯使用且内外完好的,即便大小有差异,都允许流通,价格高低由当地市场自行决定。这样才能让货物在天下流通,公私贸易不受阻碍。至于‘鸡眼钱’‘凿边钱’以及盗铸、将大钱熔铸为小钱、伪造不符合标准的钱币,仍按法律定罪。”北魏朝廷下诏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河北地区钱币仍然稀少,百姓仍用实物交易,钱币无法在市场流通。

北魏很多人虚报军功以获取爵位。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的功勋文书,加以核查,发现虚报官阶的有三百多人,于是上奏:“请求将吏部、中兵二局的功勋簿册汇总,核对奏报的案卷,重新编造两份,一份交吏部,一份留中兵局存档。此外,在军中斩杀敌人、获得一级以上功勋的,立即让行台军司发放凭证,凭证从中竖向撕开,一份交给立功者,一份送门下省,以防伪造。”胡太后采纳了这一建议。卢同是卢玄的族孙。

中尉元匡上奏,请求调取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以来,朝廷内外的考核簿册、吏部的任命文书、中兵局的功勋案卷,以及各类官员的政绩考评记录,想通过这些档案核查虚报官阶、冒领官职的人,胡太后同意了。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奏反对,认为:“法律忌讳繁琐严苛,治理贵在简洁明了。御史的职责是通过传闻举报查处问题,若听说有虚报功勋、冒领官阶的情况,只需调取相关的某一份簿册,核查虚实,依法惩处即可。怎能调取一整个部门的档案,追查二十多年的旧事?如此追查过错,谁能承受得起!这实在是圣朝应当慎重对待的事。”胡太后于是停止了这一行动。又因元匡的建议多次未被采纳,胡太后担心他辞职,想安抚他,于是加授他镇东将军官职。二月十六(丁未),封元匡为东平王。

三月十五日(丙子),梁武帝下令织官:织锦时不得织仙人、鸟兽的图案,因为裁剪这些图案会违背仁爱宽恕的原则。

三月二十六(丁亥),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夏季四月十八(戊申),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梁武帝下诏,认为宗庙祭祀使用牲畜,会妨碍鬼神之道,应改用面粉制作的牲畜替代品。于是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认为宗庙祭祀不用牲畜,等于祖先不再享受血食(古代祭祀用牲畜,称血食),但梁武帝最终没有改变主意。朝中八座高官(尚书令、仆射及五曹尚书)商议后,决定用干肉代替牛犊(一元大武,古代祭祀用的牛犊)。

秋季八月二十(丁未),北魏下诏,让太师高阳王元雍进入门下省居住,参与裁决尚书省的奏事。

冬季十月,梁武帝因宗庙祭祀仍使用干肉,再次商议替代方案,最终用大饼代替干肉,其他祭品都改用蔬菜瓜果。又修建至敬殿、景阳台,设置七座宗庙的牌位,每月中旬两次摆放洁净的祭品。

十月二十八(乙卯),北魏下诏:平城(北京,北魏旧都)的官民中,尚未迁徙到洛阳的,都允许留居原地,其土地房产作为永久产业。

十一月初七(甲子),梁朝巴州刺史牟汉宠反叛,投降北魏。

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派遣俟近尉比建等人前往北魏请求和亲,使用对等国家的礼仪(不称臣)。

这一年,梁朝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冯道根为人谨慎敦厚、不善言辞,行军时能严格约束士兵;其他将领争相邀功,唯独冯道根沉默不语。他处理政务清廉简约,官吏和百姓都拥戴他。梁武帝曾感叹:“只要冯道根在豫州,就能让朝廷不再惦记着还有这个州(意为他治理得极好,无需朝廷操心)。”

北魏尚书崔亮上奏,请求在王屋山(今河南济源西北)等地开采铜矿铸钱,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此后百姓大多私自铸钱,钱币逐渐变得又薄又小,购买力越来越低。

天监十七年(戊戌年,公元518年)

春季正月初九(甲子),北魏封氐族首领杨定为阴平王。

北魏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羌人发动叛乱。

二月初九(癸巳),梁朝安成康王萧秀去世。萧秀虽与梁武帝是平民时的兄弟,等到成为君臣后,他对梁武帝的恭敬谨慎远超关系疏远的臣子,梁武帝也因此更加看重他。萧秀与弟弟始兴王萧憺尤其友爱,萧憺长期担任荆州刺史,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分一半给萧秀,萧秀坦然接受,也不推辞。

二月二十(甲辰),梁朝宣布大赦。

二月二十五(己酉),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神龟。

北魏东益州(今四川广元)的氐人发动叛乱。

北魏孝明帝召见柔然使者,指责柔然没有尽到藩属的礼仪,商议依照汉朝对待匈奴的旧例,派遣使者回访柔然。司农少卿张伦上奏,认为:“太祖(北魏道武帝)开创帝业,日夜操劳,无暇顾及远方,才让柔然这伙小人在一方作乱。这也是因为中原多灾多难,朝廷优先处理华夏事务,而放松了对夷狄的管控。高祖(孝文帝)正专注于向南迁都,没来得及北伐柔然。世宗(宣武帝)遵循先帝遗志,对柔然使者只接待不回访。因为当时朝廷圣明、国力强盛,面对敌国,何必畏惧他们而主动示好,又何必有所求而先派使者!如今柔然虽仰慕德行前来,实则是想窥探我国强弱;若派使者前往柔然王庭,与他们结为兄弟之国,恐怕不符合祖宗的意愿。如果事情实在无法避免,应当颁布皇帝诏令,明确君臣上下的礼仪,命令宰相写信,告知他们归顺的道理,观察他们的态度,再根据情况用恩威进退应对,这样才符合帝王的体面。怎能因戎狄部落合并壮大,就轻易破坏国家典礼呢!”北魏朝廷没有采纳张伦的建议。张伦是张白泽的儿子。

三月十八(辛未),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北魏南秦州(今甘肃成县)的氐人发动叛乱,朝廷派遣龙骧将军崔袭持符节前往安抚。

夏季四月十五(丁酉),北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去世,朝廷追赠他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封号为太上秦公,加授九锡之礼,用特殊的礼仪安葬,赠送的丧葬物品和仪仗卫队极为丰厚。又将胡太后母亲皇甫氏的灵柩迎来,与胡国珍合葬,称皇甫氏为太上秦孝穆君。

谏议大夫常山人张普惠认为,前代皇后的父亲没有称“太上”的,“太上”这一称号不能用于臣子,于是到皇宫上疏陈述意见,侍从们没人敢为他通报。恰逢胡国珍的墓穴挖掘时遇到磐石,张普惠趁机秘密上奏,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太上’之名是因‘上’(皇帝)而产生的。皇太后用‘令’发布政令,是遵循‘三从’之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堪比古代周文王之母太姒(被列为“十乱”贤臣之一)。如今司徒胡国珍称‘太上’,恐怕违背了皇太后用‘令’从属皇帝‘敕’的本意。孔子说:‘必须先端正名分!’如今选墓时遇到磐石,需要更改占卜的结果,这或许是天地神灵降下的警示,启发陛下的圣心啊。希望陛下停止使用‘太上’这一僭越的称号,以求得清正光明的福分。”

胡太后于是亲自前往胡国珍的宅邸,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广泛商议。王公大臣都迎合胡太后的心意,争相责难张普惠;张普惠随机应变,据理反驳,没人能让他屈服。胡太后派元叉向张普惠传达旨意:“我这样做,是孝子的心意。你所陈述的,是忠臣的道理。大臣们已有定论,你不必再勉强改变我的想法。以后有其他意见,仍可畅所欲言。”

胡太后为太上秦孝穆君(皇甫氏)建造寺庙,其壮丽程度与永宁寺相当。

北魏尚书省上奏,请求恢复向百姓征收绵麻税。张普惠上疏,认为:“高祖(孝文帝)废除大斗、去掉长尺、修改重秤,是为了爱护百姓、减轻赋税。他知道军国事务需要绵麻,所以在征收绢帛时额外加征八两绵,征收布匹时额外加征十五斤麻;百姓因称尺改革所减少的负担,远超过额外缴纳的绵麻,所以乐于缴纳。从那以后,征收的绢帛布匹,尺寸逐渐变长变宽,百姓的怨言传遍朝廷内外。宰相没有追究根源在于绢布幅宽、长度超标,就仓促废除了绵麻税。不久前尚书省因国家用度不足,又想重新征收。这是违背天下百姓的信任,放弃已经颁布的诏令,纠正之前的错误却又犯下新的过失。陛下不想想国库中存有大量大麻,却被群臣私下挪用——为什么呢?因为百姓缴纳的物品,有时每斤多缴百铢(古代重量单位),没听说有关部门依法处罚州郡;有时物品稍有质量问题,就追究户主责任,并牵连里正、党长(基层官员)。因此,国库中的绢帛布匹,超过标准尺寸的很多;大臣们领取俸禄时,都要求绢帛长阔、厚重,没有标准限制,也没听说有人因领取的绢帛超过标准,而退还多余部分给官府。如今若想恢复征收绵麻税,应当先纠正度量衡,明确严格的禁令,不许随意超标,让天下人知道陛下和太后爱护百姓、尊重法律的心意,这样太和年间的善政就能在神龟年间重现了。”

张普惠又因孝明帝喜欢在园林中游玩,不亲自处理朝政,过分推崇佛法,郊祀、宗庙祭祀等事务多委托给有关部门,于是上疏恳切劝谏,认为:“陛下致力于无法验证的佛教功业,在百姓身上耗费巨额财富;减少官员俸禄、削弱国力,供养无所事事的僧人;装饰华丽的佛殿,追求来世的福报。清晨上朝的大臣在宫外叩首等待,而清闲的僧人在宫内游荡,违背礼仪、不合时宜,人心不安。我认为,追求朝夕间的佛教因果、求取久远的福报,不如赢得天下百姓的欢心来侍奉双亲,让天下太平、灾害不生。希望陛下谨慎言行举止,为天下树立榜样,亲自履行郊祀、宗庙祭祀的虔诚礼仪,亲自参加每月初一、十五的朝会,到国子监举行释奠礼(祭祀孔子的礼仪),亲自到籍田(天子象征性耕种的田地)劳作。酌情削减僧寺中非急需的奢华装饰,恢复百官长期被削减的俸禄。已动工的工程务必简约速成,未动工的一律停止。这样,孝道就能感动神灵,道德教化就能光照天下,节俭爱民,官民都会受益。”不久,北魏朝廷下令商议释奠礼的具体仪式,又从此每月初一孝明帝接见群臣,这些都是采纳了张普惠的建议。

张普惠又上表议论时政得失,胡太后和孝明帝在宣光殿召见他,就各项事务逐条责问。

梁朝临川王萧宏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后,躲藏在萧宏的府中。梁武帝下令萧宏交出吴法寿,吴法寿当天就被处死。御史台(南司)上奏,请求罢免萧宏的官职。梁武帝在奏疏上批注:“爱护萧宏是兄弟间的私人亲情,罢免萧宏是帝王的公正法律。所奏准。”五月二十四(戊寅),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被罢免官职。

萧宏自从洛口之战失败后,常常心怀愧疚和愤懑。京城中每当有叛乱发生,往往打着萧宏的旗号,萧宏多次被有关部门弹劾,梁武帝每次都赦免他。一次,梁武帝前往光宅寺,有盗贼埋伏在骠骑航(桥梁名)下,等待梁武帝夜间出来;梁武帝正要出发时,心中有所察觉,于是改从朱雀航经过。事后盗贼被抓获,声称是受萧宏指使。梁武帝哭着对萧宏说:“我的才能比你强百倍,身处皇位还担心难以胜任,你凭什么谋反?我不是不能像汉文帝(诛杀淮南王刘长)那样做,只是可怜你愚蠢啊!”萧宏叩头声称没有此事;这次因藏匿吴法寿,萧宏被罢免官职。

萧宏的奢侈僭越超过规制,聚敛财物没有满足。他的府中有近百间仓库,位于内堂后面,门锁极为严密。有人怀疑仓库中藏有兵器,秘密向梁武帝报告。梁武帝对萧宏的兄弟情谊深厚,对此非常不悦。有一天,梁武帝送丰盛的酒菜给萧宏的爱妾江氏,说:“我要来你家宴饮。”他只带了旧友射声校尉丘佗卿前往,与萧宏、江氏畅饮。半醉后,梁武帝说:“我今天想参观你的后宅。”随即下令备车,径直前往内堂后面。萧宏担心梁武帝看到仓库中的财物,脸色惊恐。梁武帝更加怀疑,于是逐间仓库检查:每一百万钱堆成一堆,用黄榜标注;每一千万钱装成一库,悬挂紫榜标注,这样的仓库有三十多间。梁武帝与丘佗卿屈指计算,发现钱财有三亿多万;其余仓库中储存着布帛、丝绵、油漆、蜂蜜、粗麻、蜡烛等杂货,只见仓库堆满,不知具体数量。梁武帝这才知道仓库中不是兵器,非常高兴,对萧宏说:“阿六(萧宏排行第六),你的生计真不错!”于是继续痛饮到深夜,举着蜡烛回宫。兄弟间的关系从此更加和睦。

萧宏在京城有几十处府邸,还放高利贷并立下契约:常把田宅、店铺写在契约上作为抵押,到期后,就赶走契约持有人,夺走他们的房产。京城及东部地区因此失去产业的百姓,不止一人。梁武帝后来得知此事,规定抵押契约到期后不得再驱赶夺取房产,这一弊端从此才停止。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萧昺,向来有风度和魄力,被梁武帝器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决定。梁武帝任命他为安右将军,监管扬州事务。萧昺认为自己越过亲属担任扬州要职,流泪恳切推辞,梁武帝没有同意。他在扬州任职时,尤其以明断着称,政令严明整肃。

五月二十七(辛巳),梁武帝任命萧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初二(乙酉),又让他以中军将军的本职代理司徒职务。

臣司马光说:萧宏作为将领,却使三军覆没;作为臣子,却涉嫌大逆不道,梁武帝赦免他的死罪已经够了。可在几十天内,又让他担任三公(司徒属三公),兄弟间的恩情确实深厚,但帝王的法律究竟在哪里呢!

起初,洛阳有汉朝设立的《三字石经》(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写的儒家经典石碑),虽历经战乱却始终没有损坏。到北魏冯熙、常伯夫相继担任洛州刺史时,拆毁石碑用来修建佛塔和僧舍,石碑于是严重损毁,残存的部分被丢弃在荒草中,僧人和俗人随意取用。侍中兼国子祭酒崔光请求派遣官员看守保护,并命国子博士李郁等人修补残缺部分,胡太后同意了。恰逢元叉、刘腾发动叛乱,此事便搁置了。

秋季七月,北魏河州(今甘肃临夏)羌人却铁忽反叛,自称水池王;朝廷下诏任命主客郎源子恭为行台,率军讨伐。源子恭抵达河州后,严格命令州郡及各军不得侵犯百姓一物,也不得轻易与叛军交战,随后向叛军示以威严和恩德,让他们知道悔改和畏惧。八月,却铁忽等人相继到源子恭处投降,前后不到二十天。源子恭是源怀的儿子。

北魏宦官刘腾,不识字,却多有奸计,善于揣摩他人心意。胡太后因他有保护自己的功劳,将他多次提拔至侍中、右光禄大夫,刘腾于是干预朝政,收受贿赂为他人求官,没有不成功的。河间王元琛是元简的儿子,担任定州刺史时,以贪婪放纵闻名。等到他被罢官回京,胡太后下诏说:“元琛在定州,只没把中山宫(当地宫殿)搬回来,其余财物无所不掠,怎么能再任用他!”于是元琛被废黜在家。元琛便请求做刘腾的养子,贿赂刘腾的金银财宝数以万计。刘腾替他向胡太后求情,元琛得以兼任都官尚书,后出任秦州刺史。恰逢刘腾病重,胡太后想在他生前让他显贵。九月初一(癸未朔),任命刘腾为卫将军,加授仪同三司。

北魏胡太后因天象有变化(古人认为天象异常对应人间灾祸),想让崇宪高太后(此前被废为尼)承担灾祸。九月二十六(戊申)夜,高太后突然去世;冬季十月十五(丁卯),按照尼姑的礼仪将她安葬在北邙山,谥号为顺皇后。百官穿着单衣、戴着邪巾(非正式礼帽)送葬到墓地,葬礼结束后就脱下丧服。

十月二十三(乙亥),梁武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徒。

北魏胡太后派遣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前往西域求取佛经。司空任城王元澄上奏说:“过去孝文帝迁都洛阳,规定在城内只允许设置僧寺、尼寺各一座,其余都设在城外;这是因为僧人与俗人归宿不同,想让僧人在尘世之外清净居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沙门统惠深开始违背之前的禁令,从此诏令形同虚设,私自请求建寺的人越来越多,如今都城内的寺庙超过五百座,占据掠夺的民房,几乎达三分之一,屠户、酒馆等污秽场所,与寺庙相邻混杂。过去代北有法秀的谋反,冀州有大乘教的叛乱。太和、景明年间的制度,不仅是为了区分僧人与俗人,更是为了防微杜渐。从前如来(释迦牟尼)宣讲佛法,多在山林之中,如今这些僧人却留恋城市,正是因为被利欲诱惑,无法自我克制,这都是佛教中的糟粕,是佛祖的害群之马,佛教戒律不容许,国家法律也应共同摒弃。我认为都城内尚未建成且可迁移的寺庙,应全部迁到城外;僧人不满五十人的小寺,合并到较大的寺庙;外地各州也照此标准执行。”朝廷下诏采纳,但最终未能实施。

这一年,北魏太师元雍等人上奏说:“盐池是上天的宝藏,滋养众生。先帝为此设立禁令,并非要与百姓争夺利益,而是因为盐池之利源于自然,若取用没有章法,有的被权贵独占,有的被附近百姓吝啬把持,贫苦百姓远道而来,却完全无法获取。因此设置主管官员,让他们裁决监管,兼顾强弱,务必使各方都能得到相应利益。征收十分之一的盐税,自古以来就有,目的是让远近百姓税负公平,公私都适宜。等到甄琛上奏请求废除禁令后,绕池居住的百姓尉保光等人擅自独占盐池;要说他们设置的障碍和禁令,比官府还严苛,盐的取用和定价全由他们决定。请求依照先帝的制度,重新对盐池实行禁令,这样更为便利。”朝廷下诏采纳了这一建议。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汴京小食堂Dan与落下遇见你,何其幸运潇洒小道士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救驾女帝被流放,爆兵成皇你哭什么?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恋爱脑醒悟,我竟成了总裁夫人!白月光身份曝光,禁欲祁总跪碎膝盖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小财迷只想躺平,霍少的摆烂甜妻异世:没灵气咋修真快穿之我在狗血虐文当女主网球王子:龙马的姐姐在冰帝睡前故事嗯哼!我家超市通三千位面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穿越到星际成神彼岸花与雪莲花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灵气复苏别逞强,我是外挂贩卖郎!末世屯物资摆脱圣母诅咒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快穿:所有人都爱绿茶美人凹凸世界之与美好失之交臂让你去挖矿,你却成了夜之城的王总裁,有四个萌娃说是您家崽儿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四合院根据地的红小鬼两界穿:吾以中二之名,重定秩序修真之多宝葫芦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刑侦档案:情迷真相原神:烈风,但白月光剧本玄牝之门1金王帝国您的外卖到了快穿:软萌娇夫被反派女神捡走了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四合院之从保卫科长开始四合院:忽悠加截胡,众美归心金兰厌胜劫完美仙路东南亚军阀混战重生1990这一世逆转乾坤岚影日记:致九个人的世界多了一道乖了一辈子,重生后,她不装了太初:开局获得太初锻体决我竟是水怪不能修炼?那就换个修炼体系!洪荒第3001位魔神东京:开局神选,三天制霸铃兰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快穿之反派的饲养指南步步惊天重生五八:从长白山打猎开始崛起全息建城:重生后被偏执城主娇养全球公认:陆爷是妻奴你不要的疯批病娇,乖巧且恋爱脑御兽:开局截胡天命龙女帝我把生存游戏玩成了养成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修仙充值一千亿,天才都是我小弟系统返现,极品恶女靠养崽暴富!准提:孔宣求你别刷我了必须犯规的游戏梨花犯罪手册指挥使,案发现场禁止调情!我吞!我吞吞吞!我吞吞吞吞吞!穿成星际恶雌,兽夫们跪求我别走四合院:重生归来,开局爆锤众禽女配娇憨撩人,男主秒变恋爱脑超感应用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荒村辣媳两界倒卖,我仙武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