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有多地粮食产量不尽如人意,因为过年,所以皇帝没有采取措施,年一过,皇帝就分别派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去几个地方实地考察,帮助灾区百姓想办法解决。
雍亲王府,四阿哥的人正在为他打点行装,准备外出,福晋也在四阿哥跟前嘱咐着按时吃饭等语。
此时年姝柔想到了家书里年羹尧跟她提过,很多地方收成不好,是因为当地百姓不懂得因地制宜,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否则种不对庄稼,自然颗粒无收。想到这些,她刚要出去跟四阿哥说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没想到胤禛来跟她道别。
于是年姝柔将年羹尧给她写的家书递给胤禛,四阿哥看了,若有所思。年姝柔看着一言不发的四阿哥,猜想他对于种植也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果然,四阿哥为难的说:“以往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毕竟满朝文武懂得种植的不多,我们这些皇子虽然有一些常识,但是具体遇到什么土壤该种植什么,真的是一窍不通,只会想什么种植产量会大,老百姓只是着急,他们也不太懂土壤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见到土地,会知道该种植什么吗?”
年姝柔在现代也不懂得种植,但是有看过农女穿越方面的小说,也许可以一试。于是她说:“满话臣妾不敢说,只能说略知一二。”
四阿哥似乎下定决心了,说:“收拾行囊,跟我一起外出办差。”四阿哥想的是女子跟百姓的距离会容易拉近一些,这样真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实质性解决问题,也许可以事半功倍。
年姝柔简单收拾一下,除了一些公众场合需要宫装,其他的她还带了一些布衣,这样才能真正深入百姓,解决百姓问题,否则老百姓看了当官的就会害怕。外出年姝柔也不会带丫鬟,这样她们可以好好照顾两个孩子,虽说福宜是个穿越者,但是凡事小心一点总没错的。
其他侍妾得知四阿哥要带年姝柔外出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福晋却没有忍住,直接说出口:“四爷,你居然要带侧福晋去办差?太荒谬了,父皇一定会生气的。”
四阿哥满脸怒容:“本王是外出办公差,带上侧福晋是有必须带她的理由,你以为是什么?”说罢怒气出了屋子,来到府门前等年姝柔。
没过多久年姝柔就出来了,一众女眷在后面相送,年姝柔明白,福晋此时是怨恨她的,但是这也没办法,谁叫她们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勾心斗角呢?
四阿哥陪着年姝柔坐一会儿马车,然后再去骑马,他是不放心的叮嘱:“此去条件有限艰苦……”
没等四阿哥说完,年姝柔就将手搭在他的大手上说:“我明白,老百姓都吃不上饭的地方,条件能如何好?我做好心理准备了,你不必担心我,我带了几身布衣,一会儿找个地方换上。”说着将包袱里的布衣给四阿哥看,胤禛满意的一笑,他果然没看错人。
为了快速赶路,他们的马车也是极其简单的,并不是王爷的规制,四阿哥骑马,这样日夜兼程,走到山路很崎岖,年姝柔并无怨言,还担心赶路太慢,催促着快点。
终于赶了七天的路程,进入到山西地界,来到了,大同的应州县的一个叫做小石头村的地方。这里离县城坐马车都得大半天的时间,是真正的山沟里,土路不好走,颠簸得很,如果遇到雨雪天,这里是根本没有办法前进,难怪现代有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
来到村里,提前到县衙那边说过了,皇帝派皇子来到地方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本来县衙老爷想跟着一起来,四阿哥为了不让老百姓有负担,就没同意,他们穿着布衣,与老百姓攀谈起来更容易。
进到村子里,年姝柔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穷乡僻壤。村里的房屋在外面看就破破烂烂,有的屋顶漏了一个大洞,很难想象,他们冬天是怎么熬过来的。村民们听村长说了,县衙老爷派人过来体察民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都好奇的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