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汉学宫的灯火,在薄暮四合时次第亮起。

蒙童稚嫩的诵书声,武学员操练的呼喝声,讲习所里军官们夜读时,笔尖划过粗糙纸张的沙沙声。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独属于卧龙谷的,充满了野蛮生长力量的交响曲。

陈敬之在前引路,脚步轻快,引着李信穿过长长的回廊,走向学宫深处一处专为贵客准备的僻静客舍。

屋檐下的灯笼洒下昏黄的光晕。

李颙,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正负手而立。

他凝望着院中一株新栽的松柏,清癯的身影在青石板上,被拉成一道长长的、孤独的影子。

他在这里,名为“闲居”,实则已被软禁了数日。

陈敬之此人,行事滴水不漏,每日晨昏定省,以弟子之礼相待,送来的茶饭无一不精。

但他从不催促,也从不探问李颙的来意与去向。

他只是每日,都命人送来一叠叠崭新的东西。

有学宫各处讲习所的讲义,有蒙学学童习字的描红本,有军官夜读的课堂笔记,甚至还有几张孩童用炭笔描绘《家园图经》的涂鸦,上面画着简陋的房子和歪歪扭扭的小人。

这些东西,就如同一块块砖石,日复一日,在李颙的心里,搭建起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也搭建起一座天人交战的囚笼。

李信知道,时机到了。

“二曲先生。”

李信在石阶下站定,对着那道背影,郑重地拱手行礼。

他的声音沉稳而真诚,在寂静的庭院中格外清晰。

“先生远道而来,卧龙谷蓬荜生辉。”

“前番怠慢,实因谷中草创,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更因……信不敢轻扰先生的清思。”

李颙缓缓转过身。

他的目光,像是两口幽深的古井,不起半点波澜,平静地落在李信那张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上。

“李将军太客气了。”

“老夫此来,非为做客,实为观道。”

“数日所见,耳目一新,亦……心绪难平。”

这四个字,他说得极慢,仿佛每一个字都重逾千斤。

“先生请。”

李信抬手,与李颙、陈敬之并肩步入客舍正厅。

厅内陈设极其简朴,唯有一案,数椅,一灯。

案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李颙这几日翻阅过的所有材料。

教材、笔记、策论、涂鸦。

最上面的一张,正是那张描绘着家、村、谷、国,层层环护的《家园图经》草稿。

没有半句虚伪的寒暄。

李信甫一落座,便开门见山,目光如刀,直刺核心。

“先生之学,倡‘明体适用’、‘匡时济世’,力斥那些空谈心性之流的虚妄之弊,这正是我辈心中所向往的大道!”

“先生一生,拒不仕清,奔走四方,联络天下志士,更因‘黄培诗案’险遭不测,此等风骨,此等气节,山高水长!”

“信,发自肺腑,深为敬服!”

李颙神色依旧不动,只是眼皮微不可查地抬了一下,算是回应。

“匹夫之志,何足挂齿。”

“倒是将军治下,军民奋发,蒙童知义,武备修明,更令老夫……感触良多。”

“感触良多,亦疑虑重重,对么?”

李信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般锁定了李颙的双眼,毫不避讳地撕开了那层温文尔雅的伪装。

“先生心中所虑,信能猜到一二!”

他伸手,从那一叠文书中,拿起一卷由韩茂整理的《保民策》优秀策论集,翻至其中一页,推到李颙面前。

“先生请看此文。”

“此文乃我仕学学员张明所撰,论的是‘如何使士卒无后顾之忧’。”

“其言:‘凡为我汉军战死者,其父母妻儿,由官府一体奉养,直至终老;凡为我汉军伤残者,授田免赋,使其老有所依,活得有尊严!’”

“‘凡军属,聚居一处,授田织造,使其有业;蒙学教子,使其有盼!如此,方能让前方将士,心有所归,死战不退!’”

李信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先生,此非空谈!此乃我汉军正在推行,并且已经写进根本律法之中的铁策!”

“先生观此,可还认为,我汉学宫所培育的,仅仅是为我李信一人割据称雄的爪牙么?!”

李颙接过那份策论。

纸张粗糙,字迹也谈不上隽秀,甚至有些朴拙。

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他从未在任何官样文章中见过的,滚烫的、真挚的情感。

他沉默了。

李信却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窗前,一把推开了窗棂!

夜风裹挟着远处传来的喧嚣,瞬间灌满了整个房间。

灯火阑珊处,可以清晰地看到,辎重营的士兵们正赤着膊,喊着号子,将一袋袋新收的粮秣扛入仓库。

更远处,蒙学堂的灯火依旧明亮,窗纸上,还能隐约看到几个孩童温习功课的剪影。

“先生请看!”

李信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碰撞般的铿锵之音。

“此情此景,便是答案!”

他猛地转身,双目灼灼,如两团燃烧的火焰,死死地逼视着李颙!

“先生奔走呼号,联络四方义士,其志可嘉,其情可佩!”

“然!”

“先生可曾想过,为何那些义军,总是旋起旋灭?为何那些志士,总是血洒荒丘,壮志未酬?!”

“不是他们的志向不够坚定!不是他们的热血不够滚烫!”

“是他们的力不足!是他们的根基不稳!”

“力不足在何处?!”

“在于他们没有一块能够源源不断造血的稳固根基!在于他们没有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可用干才!在于他们没有一条能够凝聚民心、指明前路的光明大道!”

他的手,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那一叠军官的识字本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先生再看这个!”

他拿起一本,翻开,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写满了“击锤簧片”、“膛线缠距”、“准星标尺”之类的古怪词眼。

“这些军官,昔日,或为猎户,或为农夫,大字不识一个!”

“如今,他们白日操练,夜晚秉烛,为了认识一个字,为了看懂一张图,常常熬得双眼通红,呕心沥血!”

“为何?!”

李信的声音压低,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字认错了,或许就会导致枪炮失灵,害死身边的袍泽兄弟!”

“一张图看偏了,或许就会导致指挥失误,让我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家园,毁于一旦!”

“先生!这不是在做学问!这是在学保命的本事!是在学保卫家园的本事!”

他手臂一挥,指向窗外不同方向的灯火。

“汉学宫所育之才,蒙学,是为他们启迪家国赤心!”

“武学,是为他们教授卫民战守之法!”

“仕学,是为他们阐明治世安民之理!”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案头一张描绘着顽童擦拭石碑的草图上,声音变得无比肃穆。

“而忠勇碑的精神,是为他们铸就魂魄!”

“先生!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不是在分散抗清的力量!我们是在这塞外苦寒之地,为日后的光复河山,积蓄最宝贵的星火!是在培育足以燎原的火种!”

“今日之蒙童,今日之军吏,他日,便是重整乾坤,再造华夏的栋梁之材!”

“若无此等根基,纵有万千志士抛洒热血,终究不过是飞蛾扑火,为这悲怆时代,再添一曲悲歌罢了!”

李颙握着那份策论的手,不自觉地越收越紧,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根根泛白。

李信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柄千斤重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他心头那最深的忧虑与最宏大的抱负之上。

他一生的奔走,一生的呼号,所求为何?

不正是眼前这一切吗?

“至于先生的清誉……”

李信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恳切。

“先生的清名,重于泰山,信岂能不知?”

“清廷鹰犬密布天下,先生一旦留名于此,必然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黄培诗案’的惨祸,恐怕将要重演!”

“然——”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似有岩浆在奔涌,声音再次变得激昂!

“先生的清名,源于何处?!”

“源于先生不肯摧眉折腰,护持我华夏衣冠!源于先生不肯同流合污,坚守我圣贤大道!”

“清廷入主中原,非止窃国之盗!更是灭种之贼!他们要绝我文化之根,毁我文明之基!”

“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摧折天下士林风骨!他们想要的,是让我华夏子孙,忘了自己的祖宗,忘了自己是谁,心甘情愿地沦为他们驱使的胡虏奴仆!”

“先生今日在此,非为我李信一人,乃是为这危如累卵的华夏文脉,在这塞外苦寒之地,点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汉学宫所授之学,非伪学,非异端!正是先生您毕生所倡导的‘明体适用’之真儒学!是教人明家国大义、习安身立命之能、怀保境安民之志的救世实学!”

“此地万千军民,皆是先生志同道合的袍泽!”

“若先生因惧怕个人风险而袖手旁观,坐视这塞外仅存的文脉星火,因缺少明师指引而渐趋黯淡,乃至最终断绝于乡野草莽之间……”

李信向前踏出一步,一字一顿地喝问。

“先生纵能保一身清名于乱世,夜半扪心,于心何安?!”

“于先生毕生所求之‘道’,又何存?!”

这一连串的质问,如惊雷滚滚,在李颙的胸中炸响!

他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连日所见的一幕幕,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

蒙童们围绕着《家园图经》,那清澈而坚定的眼神。

武学员们在沙盘前推演“护民先于杀敌”战术时,那既肃杀又温情的神情。

那些目不识丁的军官,在灯下为了一个图谱符号而抓耳挠腮,笨拙却无比专注的侧脸。

还有那个曾经在村口奶声奶气喊着“卫民军叔叔”的顽童,在忠勇碑前,踮着脚,庄重地擦拭着英烈的名字,用稚嫩的哭腔低声背诵……

这一切,鲜活而炽热。

这一切,不正是他苦苦追寻了一辈子的“明体适用”、“匡时济世”的理念,在这远离中原纷扰的塞外之地,最真实、最蓬勃、最动人心魄的实践吗?

一股浩然无匹的使命感,如同压抑了千年的岩浆,轰然冲破地壳,瞬间淹没了他心中所有的犹疑、恐惧与算计!

李信深吸一口气,知道火候已到。

他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文书,双手奉上,神情肃穆到了极点。

“信,有三请!”

“其一,恳请先生出任汉学宫祭酒,总纂《新蒙典》!”

“以先生‘明体适用’之学为总纲,将忠孝节义的家国情怀、稼穑百工的实用知识、保家卫民的根本大道,熔于一炉!彻底取代那禁锢心智、空洞无物的八股启蒙!为我华夏后世蒙童,铸就明理、立志、强能的万世之基!”

“其二,恳请先生主持‘经世讲坛’!”

“于仕学之中,面向我卧龙谷全体文武吏员、有志军民,开讲真正的儒家经世致用之学!剖析清廷暴政之根源,揭露其文化阉割之毒计!为我等指明匡时济世之方向,凝聚抗虏复国之心志!”

“其三,恳请先生为我汉学宫‘正名’与‘立心’!”

“以先生之学术威望,以先生之反清志节,向天下昭告:此间,非叛逆巢穴,乃是华夏文明存续之堡垒!此地,非割据一方,乃是培育光复河山火种之摇篮!”

“先生在此,便是对清廷所有污蔑最有力的回击!”

“先生在此,便是对天下士林、仁人志士最强劲的感召!”

字字句句,如洪钟大吕,震得李颙浑身剧颤。

他猛地睁开双眼,那两口古井般的深潭,此刻已是波涛汹涌,烈焰升腾!

他豁然起身,一把推开身前的桌案,对着李信,深深一揖到底!

“李将军!”

不!

他直起身,改口道。

“汉王!”

“您所谋者,非一域之霸业,乃是为我华夏保种存文、光复河山之万世宏图!”

“您所行者,非寻常英雄路,乃是布满荆棘、九死一生的圣贤之道!”

“颙,一介腐儒,空谈半生,今日得见明主,得遇此薪火相传之地,方知何为‘明体适用’之真谛!”

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带着压抑了半生的激愤与终于找到归宿的狂喜!

“蒙汉王不弃,委以重任,颙……颙虽才疏学浅,然,愿效犬马之劳,竭尽此残躯,为保此文脉不绝,为育此燎原星火,纵使清廷刀斧加身,万剐千刀,九死……其犹未悔!”

“好!”

李信眼中精光爆射,大步上前,双手紧紧扶住李颙的手臂。

“得先生此诺,胜得十万雄兵!”

“此非李信一人之幸,乃我卧龙谷万千军民之幸,更是我华夏文脉未来之大幸!”

一旁的陈敬之,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整理衣冠,对着二人,深深地拜了下去。

“恭贺汉王!”

“恭贺先生!”

“汉学宫得先生坐镇,真如北辰在天,群星拱卫!儒火燎原,自今日始!”

当夜,汉学宫深处,李颙暂居的客舍,灯火通明,一夜未熄。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宋韵流年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