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十三年(1241)冬,哈拉和林笼罩在不祥的阴霾中。窝阔台汗在狩猎归途中突然中风驾崩,终年五十六岁。耶律楚材闻讯赶往万安宫,只见宫门紧闭,乃马真皇后已掌控朝政。
皇后有旨:国丧期间,一应政务暂由奥都剌合蛮处理。守宫侍卫传达着令人震惊的消息。
耶律楚材愕然。这个奥都剌合蛮本是西域商人,靠进献珍玩取悦乃马真后,如今竟要执掌朝政?他强压怒火,沉声道:老臣请求面见皇后。
在偏殿中,乃马真后神色冷漠:先帝猝逝,皇子年幼。奥都剌合蛮熟悉钱谷,暂理朝政有何不可?
耶律楚材跪谏:皇后!奥都剌合蛮乃商贾之辈,岂可执掌国柄?且我朝有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何须外人干政?
这时,奥都剌合蛮手持空白盖印御纸走进殿中,得意洋洋:皇后已准臣用御宝空纸,便宜行事。
耶律楚材勃然变色,挺身直谏: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
乃马真后拂袖而起:老相公是要违逆本宫吗?
这场冲突只是开始。次年春,奥都剌合蛮提出扑买课税之策,愿以二百二十万两白银承包中原赋税。乃马真后大喜过望,立即准奏。
耶律楚材闻讯,连夜求见:皇后!此例一开,祸患无穷。扑买之人必加倍征收,民不堪命,必生变乱!
奥都剌合蛮阴冷一笑:老相公是怀疑在下的能力?
耶律楚材怒目而视:你以二百二十万两扑买,至少要征收四百万两才有利可图。如此盘剥,百姓何以生存?
乃马真后不悦:老臣未免过虑。
耶律楚材慨然言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今日宁可死于此地,也绝不奉此乱命!皇后岂能以官爵博奸人之欢心?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乃马真后。从此,耶律楚材被排斥出权力中心。奥都剌合蛮的党羽遍布朝野,他们更改税制,横征暴敛,中原百姓怨声载道。
耶律楚材忧愤交加,一病不起。在病榻上,他仍坚持批阅公文,得知河南路因强征赋税激起民变时,他老泪纵横:此皆老臣之过也!
一日,年轻的那颜忽必烈前来探病。这位太弟拖雷的第四子,一直对耶律楚材执弟子礼。
先生保重身体。忽必烈关切地说。
耶律楚材握着他的手:殿下记住,治国之道,在得民心。今扑买之制,实为取乱之道。
他强撑病体,为忽必烈讲解《资治通鉴》,特别指出历代兴亡之迹:秦始皇以严刑峻法亡,隋炀帝以劳民伤财灭。今若不行仁政,大蒙古国危矣!
太宗后四年(1244)春,耶律楚材病情加重。他自知不起,开始整理毕生治国心得。在摇曳的烛光下,他伏案书写临终上表。
臣耶律楚材冒死上言:臣本辽室遗胤,遭逢圣世,荷蒙知遇,三十余年......
写到动情处,他咳嗽不止,墨迹被鲜血染红。儿子耶律铉含泪劝道:父亲保重身体,这些政务就放下吧。
耶律楚材摇头:此言不进,死不瞑目。
他提出着名的治国十策:
其一,信赏罚。功必赏,罪必罚,则令行禁止。
其二,正名分。官有常职,爵不虚授,则朝廷肃穆。
其三,给俸禄。养廉以禄,则官吏不贪。
其四,官功臣。功臣子孙,宜加优待......
每写一策,他都详细阐述实施方略。写到均科差时,他特别强调:今扑买之制,最为害民。宜速罢之,恢复常制。
当写到务农桑时,他忆起当年在开州劝课农桑的景象,不禁长叹: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中原疲敝,宜轻徭薄赋。
完成十策时,已是黎明。耶律楚材将奏疏交给耶律铉:待我去后,呈交朝廷。又取出珍藏的《西征庚午元历》手稿:此历法可传后世。
五月十四日清晨,耶律楚材沐浴更衣,端坐榻上。他让家人取来成吉思汗所赐宝剑、窝阔台所赐官服,整齐摆放面前。
我本契丹遗族,幸遇明主,得展抱负。虽未能尽如人意,然保全生灵、延续文脉之事,亦足以告慰平生。
他最后望了一眼窗外的蓝天,低声吟诵自己的旧作:
破碎山河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声音渐微,这位一代名臣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五岁。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蒙古诸王、百官士庶痛哭失声。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普通百姓自发戴孝,如丧亲戚。
在燕京,商人罢市,工匠停工,学子绝音乐,以此悼念这位保护过他们的贤相。编修所的学者们聚在一起,回忆耶律楚材抢救典籍的往事,无不潸然泪下。
真金太子闻讯,从和林疾驰而至,抚棺痛哭:天不欲平治天下耶?何夺吾先生之速也!
最令人意外的是,曾被耶律楚材多次谏阻的察合台亲王,也派使者送来祭文:先生在世,吾常厌其直言。今先生逝,乃知直言之贵。
乃马真后迫于舆论压力,下令厚葬。但奥都剌合蛮暗中阻挠,企图降低葬礼规格。这时,一向沉默的拖雷王妃唆鲁禾帖尼站出来说话:耶律相公三朝老臣,理应厚葬。这才使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下葬那日,送葬队伍绵延十里。有中原儒生,有蒙古那颜,有西域工匠,有契丹故旧。他们来自不同民族,却共同哀悼这位超越民族界限的贤相。
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耶律楚材家无余财,唯琴砚十余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他生前所用衾枕,竟然打着补丁。目睹此景,就连奥都剌合蛮的党羽也不禁汗颜。
耶律楚材去世后,他预言的祸乱果然发生。由于扑买制盘剥过甚,中原民变四起。乃马真后执政五年间,大蒙古国政事日非。直到贵由汗即位,才重新起用耶律楚材推荐的儒士,逐步恢复其制定的制度。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追赠耶律楚材为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他推行的许多政策,特别是中书省制度和科举制度,成为元朝的立国基础。
在燕京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内,后人设立耶律楚材祠。祠中悬挂着他临终前所书对联:
得士则昌,失士则亡,古今至理;
利民者荣,害民者辱,天地公心。
这副对联,道尽了他一生的政治理想。
明初修《元史》,在《耶律楚材传》后论赞:
耶律楚材以一书生,孤立于朝堂之上,欲化征伐之世为礼乐之邦,其志可谓大矣。观其止杀戮、兴文教、定制度,所全活者不知几千万人。虽功业未竟,然开太平之基者,实自耶律楚材始。
三百年后,清乾隆帝巡幸北京,特往耶律楚材祠祭拜,赋诗赞曰:
辽金世胄侍元廷,济世贤良惟耶律楚材。
一言止杀功难没,万古流芳誉自彰。
历史的尘埃落定,耶律楚材这个名字,作为乱世中的文明守护者,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他的理想,虽未能在生前完全实现,却如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