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渐淡时,山坳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顾念苏清晨推开屋门,只见天地间一片素白,红裸石被积雪覆盖,只露出边缘一抹淡淡的红,像冬日里跳动的火苗。菜畦里的麦茬裹着雪沫,柳树的枝桠上挂着晶莹的冰棱,整个山坳安静得只剩下雪花飘落的簌簌声。
“念苏!快来烤火!”秦叔的声音从红裸石旁传来。顾念苏循声走去,只见红裸石边架起了一个临时的土灶,灶上放着一口铁锅,里面正煮着香喷喷的板栗;旁边堆着刚捡来的干树枝,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大家脸上暖融融的。
摄影姑娘举着相机,对着雪中的红裸石连拍几张:“雪中的红裸石太特别了!白的雪、红的石、暖的火,这对比感绝了!”她蹲下身,拍下火苗映在雪地上的光影,“这张叫《雪火映红裸》,一定要放进摄影集里。”
妞妞带着孩子们跑过来,手里攥着雪球:“念苏姐姐,我们堆了个小雪人,就放在红裸石旁边!”孩子们指着不远处——一个圆滚滚的小雪人,戴着用枫叶做的帽子,手里还握着一根干树枝,正对着红裸石“微笑”。
老人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山楂:“这是秋天晒的山楂干,煮点山楂水,配着烤板栗吃,解腻又暖和。”他坐在土灶旁,帮着添柴火,“以前冬天在老家,就爱煮点山楂水,一家人围着火炉,边喝边聊天,日子别提多舒坦了。”
李婶提着一个竹篮赶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薯:“刚从灶上揭下来的红薯,还热乎着呢!”她把红薯分给大家,“这红薯是秋天埋在土里的,雪一落,挖出来蒸着吃,又甜又面。”
顾念苏接过红薯,剥开外皮,热气裹着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咬一口,软糯的口感在舌尖化开。她看着红裸石旁的景象:土灶里的火苗跳动,铁锅里的板栗咕嘟作响,孩子们围着小雪人嬉笑,大家手里捧着热红薯、喝着山楂水,雪花落在肩头,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咱们来做糖炒板栗吧!”秦叔突然提议。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秦叔负责翻炒板栗,顾念苏和摄影姑娘帮忙剥糖块,孩子们则在一旁递柴火。糖块融化后裹在板栗上,甜香四溢,引得孩子们直咽口水。
傍晚时分,雪渐渐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来,给红裸石上的积雪镀上了一层金边。大家围坐在土灶旁,吃着糖炒板栗和蒸红薯,喝着温热的山楂水,聊着冬天的计划。秦叔说要去山后砍些木柴,准备过冬;李婶计划着腌些腊肉,等过年时给大家分;孩子们则盼着雪再下大些,好去山坳里滑雪橇。
顾念苏掏出日记本,在红裸石旁写下:
“初雪落满红裸石时,暖炉驱散了冬日的寒。是咕嘟作响的板栗,是甜糯的蒸红薯,是酸甜的山楂水,是孩子们堆的小雪人。这就是山坳的冬天——没有凛冽的寒冷,只有围炉而坐的温暖,和对彼此的牵挂。红裸石被雪覆盖,却藏不住底下涌动的暖意,就像我们之间的情谊,在冬日里愈发醇厚。”
夜色渐浓,土灶里的火苗渐渐变小,大家收拾好东西,相约明天再来红裸石旁烤火。顾念苏走在最后,回头望去,红裸石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旁边的小雪人静静伫立,土灶里的余温还在空气中弥漫。
她知道,这个冬天,红裸石旁还会有更多温暖的故事:雪后一起挖埋在土里的萝卜,围炉听老人讲过去的往事,过年时一起贴春联、煮饺子。而红裸石,会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把这些冬日里的温暖瞬间一一珍藏,等春天到来时,再和新的希望一起,慢慢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