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总坛,雪还没化,通脉藤的光带却已透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石敢当踩着积雪往守脉亭跑,远远就看见镇星石的表面结了层薄冰,冰下的星纹却在轻轻闪烁,像有团火苗在里面跳。
“星核醒了!”少年扒开冰壳,掌心贴上晶石,立刻感觉到一股暖流顺着手臂蔓延,“它在哼‘醒春调’呢!跟去年立春时一个味儿,就是更精神了!”
水灵儿提着篮子赶来,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脉语汤圆”,糯米粉里掺了星核果的粉末,煮得浮起时,汤面会飘着淡淡的金纹。“给星核和承脉苗也‘拜年’,”她把汤圆盛在陶碗里,放在镇星石旁,“地脉说,吃了汤圆,醒得更快,能早点把春讯传给九阁。”
陈默站在观星台,看着光带中九阁的共生藤正在苏醒:北境的藤条抖落积雪,露出底下泛绿的新芽;南岭的藤叶边缘泛起红晕,脉语里带着“花苞要开”的雀跃;连雪域的冰下,都传来细微的“咔嚓”声——是地脉的根须在解冻,正顺着通脉藤往总坛的方向“问好”。
“这是‘岁首脉醒’。”白长老裹着厚裘衣走来,拐杖轻敲地面,激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地脉比往年早醒了五日,是星核在催它们呢,说要赶在元宵前,把春讯传遍九州。”
苏清月带着几个孩子在通脉藤下挂“春脉符”,符纸是用去年的共生藤枯叶做的,画上发芽的图案,挂在藤条上,能顺着光带把“求春”的心愿传给地脉。“小宝说想要只小羊羔,”她指着个扎羊角辫的孩子,“符纸上画了小羊,地脉说‘准了’,开春就让他家的母羊多下只崽。”
疯和尚正用新酿的“醒春酒”浇通脉藤的根部,酒液渗进土里,冒起金色的泡泡。“这酒得用除夕的雪水酿,”他咂着嘴笑,“你看这泡泡,是地脉在‘喝酒’呢,喝高兴了,春讯传得更快!”
阿木则在整理“新藤报春图”,图上标注着九阁共生藤的苏醒顺序:最先醒的是南岭,已经有新藤破土;最后是北境,正顶着残雪蓄力。“按这速度,元宵前后,九州就能听见‘新藤歌’了,”他指着图上的批注,“这是地脉自己说的,比历书准十倍。”
初三那天,观潮台的共生藤传来消息——海边的芦苇丛里,第一株“报春草”冒芽了,草叶上的脉语与藤条相连,顺着通脉藤的光带传到总坛,在守脉亭的地上映出片小小的绿影。
“是春讯!”水灵儿惊喜地指着绿影,“草叶说‘潮水暖了,鱼要来了’,还让观潮台的渔民准备好渔网,三月就能开渔。”
石敢当立刻往育苗架上的陶罐里加了勺温水:“给新种子也‘加把劲’!南岭的望岳草籽该醒了,等春讯传到,正好让它们顺着藤网去‘安家’。”
守岁的灯笼还在檐下晃,与通脉藤的嗡鸣、孩子们的欢笑声、地脉苏醒的轻响交织在一起,像首热闹的岁首谣。陈默望着光带中流动的春讯,忽然觉得这新年的守护,从来不是等待春天降临,而是和地脉一起,主动把春天“喊”出来——用符纸的心愿,用汤圆的暖意,用每个人心里对新生的期盼。
灰棱叼着片春脉符,跑到地脉泉边,把符扔进水里,看着它顺着光带漂向远方,尾巴在雪地上扫出浅浅的沟,像在画发芽的图案。小家伙额间的星屑与光带的暖意相融,给飘远的符纸镀上了层金光。
属于新藤报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春讯顺着通脉藤流遍九州,当每株新藤都举起绿芽向世界问好,这片土地的希望,定会像元宵节的灯火一样,一盏盏亮起,温暖而明亮。
脉在醒,春在来,而守护的故事,也在这岁首的苏醒中,翻开了新一年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