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宝安启明产业园”内却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对于尤启明而言,这个寒假最大的“家务事”便是安排弟弟妹妹的未来。
客厅里,尤启明和父亲尤继武相对而坐。
“老爸,启红还有一周就要开学,启亮也是。临江那边就剩他一个,总归不是办法。”尤启明开口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尤继武如今已是“宝安高科技产业园”的主任,气质愈发沉稳深邃,他点了点头:“我也正有此意。索性把他的学籍转过来,港岛的国际学校,或者园区内部筹建的子弟学校资源都不错。”
“学校是好,但时代的浪潮太快了。”尤启明目光深邃,“启红对歼击机和聚变堆的兴趣超乎想象,一个寒假就吃透了示范堆的技术手册;启亮年纪虽小,可塑性极强。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怕是会浪费他们的天赋。”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议题:“我想,为他们进行一次“脑域开发”。”
尤继武身体微微一震,他自己就是“脑机输入”的受益者,深知其中蕴含的何等伟力。他沉吟片刻:“不知是否有风险?”
“系统已升级,技术更成熟、更温和。它并非强行灌输,而是像……开启一扇门,引导他们自身脑潜能井喷式爆发,并高效整合既有知识碎片,形成超越常人的认知网络。”尤启明解释道,“对外,我们可以称之为“家族遗传的超级学习能力”被特殊环境激发了。”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在“启明集团”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发生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似乎都能被外界所接受。
脑域启迪:星辰在意识中点亮
尤启红既紧张又期待,她渴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哥哥那些如同天书般的图纸和数据。尤启亮则更多的是对哥哥无条件的信任。
当设备启动的微鸣声在静室中响起,仿佛有温和的潮水涌入脑海。没有疼痛,没有不适,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明感席卷而来。
尤启红的感受:
她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枷锁,以前需要反复推演、记忆的机械结构、物理公式、等离子体动力学方程,此刻,如同星辰般在意识宇宙中自然排列、组合,彼此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联系。她“看”懂了歼击机系统布局背后的数学之美,理解了核聚变中每一个磁约束参数的精妙意义。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认知维度的提升,一种近乎“直觉”的理解能力。她心中对哥哥的崇拜达到了顶点,同时也涌起了一股强大的自信——她终于能真正跟上哥哥的脚步,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仰望者。
尤启亮的蜕变:
对于仅初中二年级的尤启亮而言,这更像是一次世界观的重塑。课本上枯燥的数理化知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并且自动延伸、链接到了更高深的理论。他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个聪明的中学生,变成了一个拥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学者”。他好奇地翻阅着脑海中突然多出来的关于核物理、材料学、高能物理的知识,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无尽的宝藏库。最初的茫然过后,是巨大的惊喜和探索欲。“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呐喊。
过程持续了不到一小时。当姐弟俩睁开眼时,他们的眼神已然不同。依旧清澈,却多了一种洞悉本质的深邃与从容。
就在这时,尤启红的手机响了——这是“启明集团”自主研发的卫星电话,小巧而先进。
来电的正是清木大学的周校长。寒暄几句后,周校长再也按耐不住,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启红同学!学校这边听到消息,说你哥哥的集团,在宝安成功建成了核聚变示范堆,还并网发电了?这是真的吗?”
在得到尤启红肯定的答复,并询问了哥哥的意见后,尤启红爽快地同意了清木大学派团考察的请求。
周校长当即表示,将亲自带队,一行十人,次日便抵达。
卡拉位面的座驾:五马赫的震撼
第二天一早,一架造型流畅、科幻感十足的飞机,以一种违背常理的静谧姿态,垂直降落在清木大学指定的操场。这正是来自卡拉位面的氘氚聚变动力公务机。
尤启红走下公务机,给周校长及九位教授拜晚年。
当周校长和随行的九位教授(涵盖核物理、材料、机械、电子等关键领域)踏上舷梯时,内心的震撼已然开始。尤启红熟练的坐在驾驶位上,并简单向大家介绍了这架科幻感十足的公务机的相关技术性能。
大家对尤启红亲自驶机来接他们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撼!
飞行途中,五马赫的极致速度让窗外的景物化为模糊的色带,而机舱内却平稳的如同地面。教授们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大地,在看着前方淡定驾驶的尤家千金,心中对“启明集团”的评价又一次被无限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