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光尚未大亮,麻风村却早已苏醒。
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起炊烟,空气中飘散着米粥的清香和一种跃跃欲试的躁动。
村口的老榕树下,比往常任何一天都要热闹。
村民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都聚集到了这里。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什,磨得锃亮的锄头、厚重的铁锹、锋利的柴刀、结实的大锤,还有挑土的畚箕、捆柴的麻绳……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期待,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望向通往宋清越家的小路。
“老刘,大川兄弟,等会儿清越丫头来了,咱们可得听她仔细分派。这烧石灰的窍门,咱们可是两眼一抹黑,全指望着她呢!”老陈头对身边的刘叔和宋大川说道。
刘叔郑重地点点头:“陈叔放心,清越那孩子心里有谱。咱们先把力气活准备好,石灰石、柴火备得足足的,剩下的技术活儿,交给她准没错。”
宋大川声如洪钟,对着周围几个摩拳擦掌的年轻后生喊道:
“都听见没?咱们负责出力气,怎么干,听清越指挥!谁都不许瞎捣鼓!”
“知道了,宋大叔!”年轻人们哄笑着应和,干劲十足。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光芒穿透薄雾,洒在众人身上。却迟迟不见宋清越的身影。
人群开始有些轻微的骚动。
“清越丫头咋还没来?”
“是不是累着了?昨天回来得晚……”
就在大家窃窃私语时,只见一个小身影从村中小路飞快地跑来,正是宋清越。
她头发有些松散,额上带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带着歉意的红晕——没有闹钟的古代,她果然起晚了!
“对不住!对不住!让大家久等了!”
她跑到榕树下,喘着气,连连道歉。
村民们看到她那匆忙又不好意思的样子,非但没有埋怨,反而发出善意的笑声。
“没事没事!清越妹子,我们也刚聚齐!”
“是啊,你慢慢喘口气!”
宋大川和刘叔也迎上去,宋大川低声道:
“越越,没事,大家都理解。你看,怎么干,你发话吧!”
宋清越心中感动,迅速平复了呼吸。
她站到一块稍高的石头上,目光扫过底下黑压压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朴实而充满信任的脸庞,昨夜反复思量的计划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乡亲们!”她的声音清亮而沉稳,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多谢大家信我,都来了!咱们今天,就要正式开工,对付那片大沼泽!第一步,就是烧出足够的石灰来治蚂蟥、改良淤泥!”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次要开的地,比我家之前那块大了四五倍不止!需要的石灰量也是之前的四五倍!所以,咱们得分头行动,把材料备得足足的!”
“刘叔!”她首先点名。
“哎!”刘叔立刻挺直腰板应道。
“麻烦您,带着之前跟我采过石灰石的那十位大哥,再另外加上二十个力气足的叔伯哥哥,去老地方开采石灰石!以前帮我采过石灰石的十个大哥知道哪些是石灰石的,还是老规矩,尽量挑青灰色、质地均匀的石头,大小要敲得适中,太大不好烧,太小了容易烧过头!”她指令清晰明确。
“好嘞!交给我!”刘叔领命,立刻开始点人,“张三,李四,王五……还有你们几个,都拿上大锤和箩筐,跟我走!”
一队精壮劳力很快集合完毕,拿着工具浩浩荡荡地向山边进发。
“宋大叔!”宋清越看向宋大川。
“在呢!越越你说!”宋大川摩拳擦掌。
“叔,您带另一队人,负责砍柴!需要很多很多干柴!要耐烧的硬木最好!也分成两队,一队负责砍,一队负责往石灰窑那边运输!柴火是烧窑的根,千万不能断!”这个任务同样艰巨。
“没问题!保证柴火堆成山!”
宋大川一拍胸脯,声如洪钟,“有力气的,跟我进山砍柴!腿脚快的,负责运柴!都动起来!”
又一支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拿着柴刀绳索走向山林。
很快,村口剩下的大多是一些妇女、老人和半大的孩子。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宋清越,等着分配任务。
宋清越看着他们,微微一笑:“婶娘们,爷爷奶奶们,还有小朋友们,你们的任务也一样重要!咱们原来的石灰窑太小了,得扩建!需要挖土、和泥、脱土坯!还需要人去把之前废弃的那个旧窑清理出来,说不定也能用!这些活儿不需要太大蛮力,但需要细心和耐心,能做好吗?”
“能!”众人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老人们可以去挖土和泥,妇人们可以帮忙脱坯、搬运,孩子们也能帮着递送东西、捡拾碎柴。
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每个人都成了这宏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任务分派完毕,整个麻风村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瞬间高效运转起来。
山边,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号子声此起彼伏。刘叔带着壮劳力们,挥舞着大锤,将巨大的石灰岩敲成合适的大小,再用箩筐一担担地运往预定的窑址。
山林里,砍伐声噼啪作响。宋大川带领的砍柴队,专挑那些枯死或粗壮的枝干。
柴刀飞舞,树木应声而倒,很快就被削去枝叶,变成一捆捆标准的柴火。
运输队的人们来回穿梭,肩扛手提,甚至动用了简陋的拖架,将柴火源源不断地运到窑边,堆砌起来,越垒越高。
村边空地上,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老人们用锄头挖开合适的粘土,妇人们挑水、和泥,赤着脚将泥巴踩得均匀熟糯。
半大的孩子们则帮着将踩好的泥巴运到模具旁,妇人们熟练地将泥坯脱出,整齐地码放在空地上晾晒。
还有一队人则在清理那个废弃多年的旧窑,清除里面的杂物和塌陷的土块。
宋清越穿梭在各个工地上,时而查看石灰石的大小,时而叮嘱砍柴的要注意安全,时而指导着和泥的湿度、土坯的厚度。
她额头上的汗珠也从未干过,但她眼神明亮,指挥若定,仿佛不知疲倦。
巨大的劳动量面前,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这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麻风村的未来开拓生路。
日头渐渐升高,又缓缓西斜。
当夕阳再次将天空染红时,窑址旁边,石灰石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干柴更是垒起了好几堵厚厚的墙。
新的窑基已经挖好,土坯也码放得整整齐齐,只待明日便可开始砌筑。旧窑也被清理得七七八八。
看着这惊人的效率和成果,宋清越站在高处,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感动。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疲惫却兴奋的村民们大声道:“乡亲们!今天大家辛苦了!材料备得足足的!明天,咱们就正式开窑生火!”
“好!”震天的呼应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