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陆府宴席订单的两天,沈家小院仿佛进入了无声的“战备”状态。沈清辞几乎是不眠不休,所有心思都扑在了那几样“精致小食”上。
“娘,这猪耳切丝后,得用纱布包好,压在特制的小木框里,冷藏定型,这样才能切出规整的方块。”沈清辞演示着自制的小模具。
“哎,好,娘明白了,这就去弄。”周氏看得仔细,手上动作越发轻巧。
“爹,鹌鹑蛋卤好后,剥壳要格外小心,不能破相,得一个个来。”沈清辞叮嘱。
“放心,爹手稳着呢!”沈厚德坐在小凳上,借着油灯的光,像个老匠人般小心翼翼地剥着蛋壳,连呼吸都放轻了。
最费功夫的是那“去骨卤凤爪”。沈清辞亲自操刀,用薄刃小刀,沿着鸡爪的筋骨纹路,一点点将骨头剔除,还要保持皮肉完整。这活儿极其考验耐心和手上功夫,沈安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
“姐,你这手也太巧了!这骨头怎么就这么听话地出来了?”沈安托着腮帮子,满脸崇拜。
“熟能生巧,多做几次就会了。”沈清辞笑着,额角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失败了好几个之后,她才逐渐掌握了窍门。
至于那话梅小番茄,更是精细。选个头均匀的小番茄,顶部划十字刀,用开水一烫,迅速投入冰水,轻轻一撕,果皮便完整脱落。再将去皮的番茄浸入用话梅、冰糖和少许柠檬皮熬制放凉的汁水中,放入井水镇着,保持冰爽口感。
每一个步骤,沈清辞都力求完美。卤汁的咸淡、香料的比例、火候的掌控,她反复调试品尝,直到觉得恰到好处为止。
第三天晌午,所有小食终于准备就绪。卤味小方排列整齐,红褐诱人;去骨凤爪饱满弹润,形态完美;鹌鹑蛋色泽酱红,圆润可爱;话梅小番茄晶莹剔透,酸甜冰爽。沈清辞用提前定制的白瓷小碟分装,每样一小撮,摆盘雅致,再放入垫了干净纱布的食盒底层,上层则细心地放了用棉布包好的冰袋保温。
“他爹,你看着……这像画儿一样,真舍不得吃啊。”周氏看着食盒里的成品,激动得眼圈都有些发红。
“阿辞,你这手艺,真是这个!”沈厚德竖起大拇指,憨厚的脸上满是骄傲。
沈清辞换上一身干净的素色衣裙,仔细检查了一遍食盒,深吸一口气,对父母说:“爹,娘,我去了。”
她提着食盒,脚步略显急促地走向陆府。越是接近那座气派的宅院,心里越是紧张,手心都有些冒汗。在角门通报后,管家迎了出来,看到食盒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沈姑娘费心了,快请进,老夫人吩咐,要当面谢过姑娘。”
穿过层层庭院,来到宴客厅外的回廊。厅内隐约传来清雅的谈笑声和丝竹之音。管家进去通传,不一会儿,珠帘轻响,陆景珩陪着一位身着绛紫色锦袍、面容慈祥却自带威严的老妇人走了出来,正是陆老夫人。
“老夫人安好,陆公子。”沈清辞连忙垂首行礼,心跳如鼓。
陆老夫人目光温和地落在她身上,又看了看她手中提着的食盒,语气和蔼:“快起来。你就是沈姑娘?珩儿常提起你,说你心思巧,手艺好。这次辛苦你了。”
“老夫人言重了,能为您尽绵薄之力,是清辞的福分。”沈清辞恭敬地将食盒递给一旁的丫鬟。
丫鬟打开食盒,取出里面精致的小碟。当那几样色香味形俱佳的卤味小食呈现在眼前时,陆老夫人眼中明显掠过一抹惊艳。她拿起银箸,夹起一块卤味小方,细细品尝,微微颔首。又尝了一颗话梅小番茄,冰爽酸甜的口感让她眉头舒展,露出满意的笑容。
“嗯,果然心思巧妙。这卤味入味而不腻,小番茄更是清新爽口,正合时宜。珩儿,你这推荐,甚好。”陆老夫人笑着对儿子说道。
陆景珩看向沈清辞,眼中带着赞许的笑意:“是沈姑娘手艺精湛。”
陆老夫人心情颇佳,对沈清辞道:“姑娘费心了。这大热天的,快进去喝杯茶歇歇脚吧。”
沈清辞心中激动,但依旧保持着分寸,再次行礼:“多谢老夫人美意。铺中尚有杂事,清辞不便久留,以免打扰各位雅兴。老夫人和公子满意,清辞就心满意足了。”
见她如此知礼懂事,陆老夫人眼中赞赏更甚,也不强留,温言道:“既如此,便不留你了。阿福,好生送沈姑娘出去。”
陆景珩亲自送她到二门外,低声道:“菜品极佳,家母和诸位宾客都很喜欢。辛苦你了,沈姑娘。”他的声音比平日更温和几分。
“公子满意就好。”沈清辞抬头,对上他含笑的眼眸,脸颊微热,慌忙低下头,“清辞告退。”
怀着巨大的喜悦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沈清辞脚步轻快地回到了铺子。刚进门,周氏和沈厚德就围了上来,急切地问:“咋样?阿辞,老夫人说啥了?”
沈清辞用力点头,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成了!老夫人说很好,宾客们也喜欢!”
“哎呀!老天爷!太好了!”周氏拍着胸口,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我就说咱阿辞行!”沈厚德搓着手,笑得合不拢嘴。
傍晚时分,陆府小厮阿福来还食盒,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赏银,还传来了更让人振奋的消息:“沈姑娘,老夫人特意让小的传话,说您那几样小食,尤其是话梅小番茄和去骨凤爪,几位从京城来的夫人赞不绝口,直问是哪里寻来的新奇点心。老夫人让务必谢谢您,还说日后府上若有小宴,少不得还要麻烦姑娘呢!”
消息传来,沈家小院彻底沸腾了!
“京城来的夫人都说好?!”周氏的声音都变了调,抓着沈厚德的胳膊直晃。
“他娘!咱们阿辞!这是要出名了啊!”沈厚德激动得脸膛发红。
沈清辞握着那些沉甸甸的赏银,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感动。这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更是对她手艺和创意的最高认可!她的“沈记”卤味,第一次真正赢得了上层社会的青睐!
然而,狂喜过后,当她独自坐在油灯下,摩挲着那锭格外醒目的赏银时,陆景珩送她离开时那个温和的笑容和话语,却不期然地浮上心头,让她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这份认可,似乎……还夹杂着一丝别样的暖意。
只是,这丝暖意刚刚萌芽,一个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经此一役,“沈记”的名声势必更上一层楼。慕名而来的订单可能会越来越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自家这小作坊的生产能力,还能应付得来吗?这甜蜜的负担,似乎正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