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的乱流永无休止地咆哮着。
林默感觉自己像一片被卷入漩涡的落叶,在光怪陆离的色彩风暴和震耳欲聋的虚无噪音中翻滚。物理法则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上下左右被绞成混沌的一团。他时而被拉伸成无限细的丝线,时而又被压缩成一个奇点,伤口的剧痛在这种存在层面的扭曲下变得变幻莫测,时而集中爆发,时而弥散成无处不在的钝痛。
支撑他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专注。他强行收敛心神,不再试图去“理解”这无法理解的混乱,而是将全部意志力集中于一点——维持“自我”的边界。他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极简的坐标框架,尽管这个框架本身也在随着乱流疯狂漂移,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的参照系,一个防止意识被彻底同化的锚点。这个过程如同在狂风暴雨中搭建脆弱的纸屋,刚立起一面墙就被吹垮,又立刻固执地重新开始,消耗着巨大的精神力。
就在他感觉意识的壁垒即将彻底崩碎时,前方汹涌的涡流中出现了一个相对静止的“岛屿”。
那并非祥和的净土。靠近时,林默感受到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死寂和腐朽。它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垃圾填埋场,漂浮在规则乱流的边缘。脚下不再是虚无,而是由凝固的、色彩黯淡的数据流和能量残渣构成的、令人不适的“地面”,踩上去发出一种黏腻的、类似碾压潮湿腐殖质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烧灼后的刺鼻气味,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于电路板过度发热后塑料熔化的怪味,更深处,似乎还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腐烂气息。
这里是一个坟场。信息的坟场。
林默谨慎地踏入这片区域。他的脚步很轻,但仍在黏滞的地面上留下了浅浅的印记。举目望去,景象光怪陆离:破碎的符号如同枯叶般在空中飘荡,半截的日志条目像墓碑一样斜插在“地面”上,不断重复闪烁着错误的红光。一些残缺的全息影像凝固在半空,展示着实验失败的瞬间——爆炸的装置、扭曲的生物样本、或者研究员惊骇的面容,它们像被困在琥珀中的昆虫,永恒地重复着死亡前的一刻。更多的,是无法识别的代码碎片和设备信号印记,如同建筑废料般堆积成山,散发出废弃和终结的气息。这是那个庞大组织丢弃无用之物的角落,是其所行道路背后堆积的残骸。
寒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卷起冰冷的数据尘埃,打在林默脸上,带来针刺般的微痛。他拉紧了身上早已破损不堪的衣物,开始在这片废墟中缓慢移动。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破碎的记录,大部分是毫无价值的:冗长的设备报废清单,充斥着“终止”、“错误代码 0x7b”、“不可恢复性损坏”的标记;实验日志的碎片,记录着各种匪夷所思的失败尝试和随之而来的毁灭;还有大量被彻底抹除、只剩下空壳的文件结构,像被掏空了内脏的动物尸体。
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但那是一种充满细微噪音的寂静。耳边萦绕着低沉的、仿佛无数台老旧服务器同时运转的嗡鸣,间歇夹杂着数据断裂的刺耳尖啸,以及某种像是金属疲劳达到极限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呻吟。他小心地避开那些能量不稳定、时不时爆出一小团电火花的区域,如同避开沼泽中的沼气池。
走了不知多久,在一片由破碎显示屏堆砌成的小山旁,一点微弱的、有规律的蓝色闪光吸引了他的注意。那闪光源于一小块相对完整的数据晶体,它半埋在其他废墟之下,像是一颗被遗弃的钻石。晶体外壳上,烙印着他见过的、属于那个组织的徽记——一个简洁而冷酷的几何图案,但此处的徽记旁,多了一道斜划的删除线,并标注着“最终处置”字样。其权限标识极低,几乎是公开级别。显然,对于被判定为彻底无用的东西,他们连像样的加密都吝于施加。
林默蹲下身,并未直接用手触碰——在这种地方,物理接触往往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他伸出食指,悬停在数据晶体上方一寸之处,集中精神,将意念如同无形的探针,缓缓与之连接。
刹那间,冰冷的、毫无感情的文字信息流,直接涌入他的意识,如同墓志铭般清晰呈现:
【内部归档 - 永久保存(低密)】
项目编号: E-Su-0735
项目名称: (字段为空)
分类: 异常载体 - 观测者之核(变体)
最终状态报告:
任务摘要: 单位 E-Su-0735 被部署于“锚点之心”维稳行动序列。其主要职能定义为:作为高优先级目标(标识:Lin-m)的接触缓冲区及行为诱导介质。
任务执行记录:
* 阶段一(接触): 单位成功与目标 Lin-m 建立初步连接,诱导效能符合预期参数。
* 阶段二(缓冲): 在锚点之心能量过载事件中,单位有效吸收了目标散逸的规则扰动,显着降低了意外连锁反应的风险评估等级。
* 阶段三(消耗): 在行动末期,单位核心(观测者之核)因未知原因出现不可控异变,规则结构呈现污染态,对局部现实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经实时评估,单位已失去继续运作价值,且存在扩散性风险。
处置决议:
依据《异常实体管控与净化协议》第7条第3款(涉及规则污染及不可控变异体),授权现场执行“彻底净化”程序。
执行记录:
* 执行单位: 净化序列 - 影舞者附属单元(标识:p-Shadow-09)
* 处置方式: 定向规则湮灭光束(第七谱段)
* 时间戳: [一串精确到毫秒的组织内部时间代码]
* 处置结果确认: 目标单位 E-Su-0735 的物理存在、能量签名及意识残留已检测不到任何有效信号。净化完成度:100%。
* 环境监测: 后续扫描显示,局部规则扰动已恢复至基线水平,污染风险解除。
备注\/分析员附注:
单位 E-Su-0735 在本次行动中的利用率符合甚至略高于预期模型。其作为“一次性诱导单元”的部署策略被验证有效,为后续类似高危目标处理提供了可行范式。核心异变原因待进一步分析(归档至项目:Abyssal-Gaze)。
记录到此戛然而止。
林默缓缓收回意念,指尖似乎还残留着数据晶体传来的冰冷触感。他站在原地,信息如同冰水般流过他的意识,没有激起惊涛骇浪,只有深彻骨髓的寒意。苏婉。那个名字对应的,只是一个编号 E-Su-0735。不是失踪,不是意外。她被当作一道缓冲冲击的墙壁,一个引导他行为的诱饵,在使用价值被榨干后,因为核心出现了“污染”迹象,便被像清除掉危险的放射性废料一样,被“彻底净化”了。甚至连她的编号都显得如此随意,如同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代码。“利用率符合预期”、“一次性诱导单元”、“提供了可行范式”……这些冰冷的术语,勾勒出一个将生命价值彻底工具化、量化的冷酷世界观。
他沉默着,目光扫过这片无尽的数据坟场。寒风依旧,卷动着死亡的信息尘埃。这里的每一片残骸,或许都曾是一个“项目”,一个“单位”,最终都落得被丢弃、被遗忘的下场。苏婉,只是其中之一。
他的视线重新落回那块数据晶体。在“处置记录”的数据流末尾,他敏锐地捕捉到几缕极其微弱的、几乎要被彻底擦除的能量信号残留。这些残留并非记录本身的内容,更像是处理这份记录的“系统”在不经意间留下的“指纹”。它们像几不可见的丝线,若有若无地指向这片数据坟场的某个更深处,隐隐勾勒出一个非常模糊的坐标印记。那感觉,像是一个负责接收、分类并最终处理这些“垃圾”的低级设施或者临时中转站,在其运作时泄露出的、极其微弱的信号特征。
这个发现,比知晓苏婉的详细结局更有实际意义。一个组织的设施,哪怕是处理废弃物的最底层单元,也可能找到基础的补给品,或者——更重要的——能窥见这个庞大机器在其不那么光鲜的角落是如何运转的。也许能找到低级别的访问日志,废弃的通讯协议,甚至是一些被不当删除的底层指令片段。这些都是拼图的一部分。
他没有在那块记录着冰冷结局的数据晶体前停留太久。那个曾经名叫苏婉的存在,其最后的价值,似乎就是化作了指向另一个可能落脚点的、微不足道的信号。他弯下腰,从旁边捡起一小块尖锐的金属碎片,在那数据晶体旁的“地面”上,刻下了一个简单的箭头标记,指向他感知到的信号方向。这并非纪念,只是一个临时的路标。
然后,他直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弥漫着死亡和废弃气息的坟场,将那段冰冷的回响彻底抛在脑后。他迈开脚步,再次走向规则乱流那光怪陆离、充满未知的深处,身影很快被翻涌的混沌色彩所吞没。
前方等待他的,是孤独,是危险,但也可能是通往敌人心脏地带的一丝微光。而过去,已如同这数据坟场中的尘埃,再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