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失魂落魄地走下擂台,脚踝处那一点酸麻,远不及心中挫败感的万分之一。他引以为傲的“疾风步”,在那闭目静立的青衫少年面前,竟如同孩童嬉戏般被轻易勘破、瓦解。这种败法,比硬碰硬的落败更令人难以接受。
台下观战者的目光,已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化为一种深沉的敬畏。他们看着萧无涯平静地走下擂台,那略显单薄的身影此刻在众人眼中,却仿佛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力量与智慧。
萧无涯没有在意这些目光。他回到休整区,再次盘膝坐下。与王浩一战,他并未消耗太多灵力,但心神的高度集中,以及最后那精准一指所蕴含的微妙控制,同样是一种不小的负担。他更需要时间,来消化方才那一战中获得的宝贵体悟。
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反复回放着王浩施展“疾风步”时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自己以“静心式”应对的整个过程。
“快……与慢……”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王浩的“疾风步”无疑极快,快到肉眼难以捕捉,快到能分化残影迷惑感知。但这种“快”,是持续的、外放的、试图以绝对的速度优势压制对手的快。它固然凌厉,却也因为其“持续性”和“外放性”,必然伴随着灵力的大量消耗,以及对自身掌控在极限速度下不可避免的细微疏漏。
而自己的应对,看似极“慢”,闭目静立,几乎不做大的移动。但这并非真正的迟缓或消极。这是一种内敛的、高度凝聚的“静”。将全部心神收束于内,以神识替代肉眼,如同编织一张无形的感知大网,任凭外界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只为等待那最关键的一瞬,发出致命一击。这种“静”,本质上是一种更高效、更精准的“快”——一种在精神层面和时机把握上的“快”!
“以慢打快,并非真正的慢,而是以绝对的冷静与精准,去应对相对的速度与混乱。在对方看似最快的攻击节奏中,找到其因‘快’而产生的、转瞬即逝的破绽,后发先至……”
萧无涯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种体悟之中。他想到了《破邪剑谱》中的“裂风斩”。此招追求极致的穿透与切割,是将力量凝聚于一点的“快”。但之前,他更多注重的是力量的凝聚与爆发,却未曾深思过“时机”与“速度”的关系。
“若能将这‘以慢打快’的意境,融入到‘裂风斩’之中呢?”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诞生。
传统的“裂风斩”,是锁定目标,凝聚力量,瞬间爆发,追求绝对的攻击速度与破坏力。但若是在这爆发之中,融入“静心式”的洞察与等待呢?不再仅仅是追求出招的速度,而是在出招的刹那,蕴含着一种对时机的极致把握,一种“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的预判与后发先至?
这样的“裂风斩”,或许在绝对的速度上未必能再提升多少,但其在实战中的有效性、其命中要害的概率,必将大大提升!因为它不再仅仅是一道毁灭性的光束,更是一柄隐藏在暗处、等待最佳时机才会刺出的毒牙!一种专门针对高速移动目标的致命陷阱!
“快剑破速……”萧无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将“静心式”的意境与“裂风斩”的威力相结合的道路。这并非创造全新的剑招,而是对已有剑招的一种深度理解和变式运用。
他尝试着在体内模拟这种意境。神识高度集中,模拟着面对一个高速移动的虚影,灰金色的混沌灵力在右臂经脉中缓缓凝聚,如同潜伏的猎豹,并不急于爆发,而是在积蓄力量的同时,感知着那并不存在的“对手”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动向破绽……一种奇特的、引而不发却锐利无比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距离真正运用到实战中还差得很远。但这颗种子已经种下,只需要合适的土壤与时机,便能生根发芽。
而这个“变式”的诞生,其意义远不止于应对宗门小比。萧无涯清晰地记得,《弑神剑创作宪法》中曾提及,未来他将要面对的血焰盟中,不乏擅长隐匿与急速的杀手。今日与王浩一战的心得,以及由此悟出的“快剑破速”变式思路,无疑是为将来应对那些更加危险、更加诡谲的敌人,提前埋下了一招暗棋,铺垫了一种可能的克敌之道。
他缓缓睁开眼,吐出一口浊气。虽然只是心神推演,但这种对剑道新的理解,让他感觉自己的剑意似乎又凝练了一分。
目光扫向广场上其他还在激烈交锋的擂台,眼神更加深邃。
连胜三场,他已成功晋级下一轮。前方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强。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反而隐隐有些期待。唯有更强的对手,才能更好地磨砺他的剑,验证他的道。
风,似乎停了。但擂台之上,乃至这蜀山之内,那无形的风波,却远未停歇。他的意,他的剑,亦在风波中,悄然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