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签》拍摄到第三周,江城的初冬已带着刺骨的寒意,片场却始终弥漫着一股热络的创作氛围。陈凯穿着程勇的旧夹克,正拍摄“患者在保健品店排队拿仿制药”的戏份——他特意佝偻着背,眼神里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接过药盒时指尖微微颤抖,这是他跟着老周观察了一周才捕捉到的细节:“患者拿药时,既期待又怕被查,这种矛盾的情绪,得藏在动作里。”
道具组的药盒是特意设计的,没有任何真实药企标识,只印着“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和虚构的“仁心制药”字样,盒身还做了磨损处理,像被反复摩挲过的样子。场边,老周坐在轮椅上,认真地看着监视器:“就是这个感觉!我们以前拿药,都不敢在大路上拆盒子,怕被人看见。”
就在这时,片场入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专注的氛围。一群穿着黑色西装的人径直走来,为首的是蓝星华国最大药企“康泰医药”的法务总监张鹏,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律师函,脸色冷峻:“苏总,我是康泰医药的张鹏,你们拍摄的《生命的价签》,影射我司‘高价售药’,损害企业形象,现在要求立即停拍,销毁所有相关素材,否则我们将起诉侵权!”
片场瞬间安静下来,陈凯停下动作,老周的脸色也沉了下去。张鹏身后的助理递过一份资料,里面夹着几张剧本截图,圈出“某药企垄断抗癌药市场,单瓶售价3万”的段落:“你们这是恶意抹黑!我司研发一款抗癌药,投入20亿,历经10年临床试验,定价高是为了收回成本,支撑后续研发,不是你们口中的‘垄断暴利’!”
苏澈接过律师函,指尖划过“侵权”二字,却没有慌乱。他请张鹏到旁边的临时休息区,平静地说:“张总监,我们的剧本里,所有药企名称、人物都是虚构的,没有影射任何一家具体企业。但‘高价抗癌药’是蓝星真实存在的社会痛点,127位患者的采访笔记里,83%的人都面临‘吃不起药’的困境,这不是我们编造的。”
他拿出老周的用药笔记,翻到“每月药费4200元,儿子打两份工”的页面:“老周患肺癌晚期,吃的国产仿制药每月4200元,已经占了他家月收入的60%;还有小宇,白血病患者,进口药每月3万,家里卖了婚房才凑够第一个疗程的钱。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批评药企,是想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矛盾——患者要活下去,药企要研发新药,这中间的平衡,需要社会一起探讨。”
张鹏却不接受这个解释,语气强硬:“不管你们怎么说,这部戏已经对我司造成负面影响!最近有投资者问我们‘是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垄断定价’,股价都跌了2%!我最后再说一次,停拍,否则法庭见!”说完,他带着团队转身离开,留下一份“最后通牒”:48小时内停拍,否则启动诉讼程序。
片场的气氛变得沉重,陈凯皱着眉:“康泰是行业龙头,真要起诉,咱们的拍摄会受很大影响。”周明也担心:“我之前拍《归乡》,就被资本告过,光打官司就耗了半年,耽误了上映时机。”老周握着苏澈的手,声音发颤:“苏老师,不能停啊,这是我们的故事,停了就没人知道我们的难处了。”
苏澈看着老周焦急的眼神,想起开机仪式上“为生命发声”的承诺,心里有了决定。当天下午,他在澈心工作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没有邀请太多媒体,只请了几家关注民生的媒体和医疗领域的博主,现场还邀请了老周、小宇等3位患者代表。
发布会上,苏澈公开了《生命的价签》剧本修改说明,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展示着:
1. 剧本中所有药企、人物均为虚构,未对应任何现实企业或个人,已在剧本扉页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 剧本中“高价药”情节,均来自127位患者的真实采访记录,附部分患者签名的采访笔记照片;
3. 剧本同时呈现“药企研发成本高”的视角,如“某药企研发一款药投入20亿,周期10年”,参考了康泰医药等企业公开的研发数据,不存在“恶意抹黑”;
4. 剧组愿意与康泰医药及所有药企对话,探讨“药品定价与患者可及性”的平衡,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不会停拍。”苏澈的声音坚定,“因为这部电影,承载的是127位患者的期待,是老周想‘看到孙子上小学’的愿望,是小宇想‘病好后回公司做设计’的梦想。但我们也理解药企的难处,研发新药需要成本,我们愿意调整剧本细节,加入更多‘药企研发不易’的情节,让故事更客观,更全面。”
老周在发布会上哽咽发言:“我不是要骂药企,我知道研发药不容易,但我也想活下去。我每月吃4200元的药,儿子打两份工,我看着心疼,却没办法。我希望电影能播,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难处,也让药企知道,我们不是要‘免费吃药’,是想‘吃得起药’。”
发布会视频很快被传到网上,#药企该不该降价# #生命的价签 真实困境# 两个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前二,引发全民大讨论:
- 患者家属立场:“我妈妈吃的抗癌药每月2万8,家里快撑不住了!药企研发不易,但能不能多考虑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 药企从业者立场:“我是康泰的研发人员,一款药从研发到上市,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投入的钱是天文数字,定价低了,后续就没钱研发新药,最后受害的还是患者。”
- 专家立场:“问题的关键不是‘药企该不该降价’,而是建立‘医保报销+药企让利+政府补贴’的三方机制。比如把更多抗癌药纳入医保,政府对研发药企给予补贴,这样既能保障患者,也能让药企有动力研发。”
- 普通网友立场:“谢谢苏澈团队,让这个问题被看见!之前大家都只骂药企,却不知道研发成本高,现在两边的情况都清楚了,才能一起想办法解决。”
康泰医药的股价虽然继续小幅下跌,但网友对其的态度却从“批评”转向“理性讨论”,不少网友留言:“希望康泰能和剧组对话,而不是起诉,一起推动问题解决才是正事。”甚至有康泰的研发人员匿名发声:“其实我们内部也在讨论‘如何降低药价’,但需要政策支持,希望电影能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国家医保局也注意到这场讨论,发布公告称“将启动2025年抗癌药医保谈判,进一步扩大抗癌药报销范围,同时研究对研发药企的补贴政策”,公告里还提到“关注到《生命的价签》引发的社会讨论,将参考相关建议,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片场里,张岚拿着医保局的公告,激动地跑进拍摄区:“苏总!医保局要扩大抗癌药报销范围了!咱们的电影,真的推动了变化!”陈凯拍了拍苏澈的肩膀:“之前还担心打官司,现在看来,公开讨论比逃避更有用。”老周看着公告,眼泪掉了下来:“以后,是不是有更多人能吃得起药了?”
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展开,金色的文字带着“社会价值”的厚重感:
【检测到宿主理性应对药企施压,公开剧本说明引发全民讨论,推动官方关注“高价药”问题,达成“现实题材社会影响力”里程碑,触发“问题推动”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
1. 解锁“医疗政策对接”核心权限:可直接参与医保局“抗癌药定价”研讨会,提供患者调研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 康泰医药主动联系剧组,提出“合作修改剧本”,愿意提供研发实验室实景拍摄,呈现“药企研发真实场景”,化解之前的矛盾;
3. 任务“打造首部现象级现实电影”进度提升至85%(拍摄受阻问题解决,推动社会议题与政策关注,实现“创作影响现实”的目标)。】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片场重新恢复的拍摄氛围——陈凯正在拍“程勇与药企代表对话”的新增戏份,剧本里加入了“药企代表展示研发数据”的情节,更显客观;场边,康泰医药的研发总监正在和周明讨论剧本细节,解释“为什么一款药需要10年研发”;老周坐在轮椅上,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走到露台,看着远处医院的灯光,心里突然明白:现实题材的力量,不仅在于“讲述故事”,更在于“推动改变”。康泰医药的施压,看似是危机,却意外促成了全民对“高价药”问题的理性讨论,甚至推动了医保政策的调整——这比电影本身的票房,更有意义。
夜色渐深,片场的灯还亮着,拍摄“药企研发实验室”的戏份还在继续。苏澈拿起手机,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动态,配着新闻发布会的照片和医保局的公告:“我们没有停拍,因为我们相信,真实的故事值得被看见,复杂的问题值得被探讨。感谢每一位参与讨论的人,感谢康泰医药愿意对话,更感谢老周、小宇们的坚持——因为你们,‘吃得起药’的希望,又近了一步。”
动态发布后,康泰医药官方账号第一次转发了苏澈的内容,配文:“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探讨‘药品研发与患者可及性’的平衡,共同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评论区里,不再是之前的争吵,而是满屏的“理性对话”“一起加油”。
片场的风虽然寒冷,却吹不散心里的暖意。苏澈知道,《生命的价签》的拍摄之路还有最后一段,但这场“药企施压引发的全民讨论”,已经让电影超越了“娱乐作品”的范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桥梁”。而这,正是他拍摄这部现实题材电影的初心——用故事唤醒关注,用关注推动改变,让每一个“想活下去”的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