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省“偷梁换柱”案的揭露,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也引发了链式反应。
那名涉案的商贸公司老板和已被调离的副队长迅速被控制。审讯之下,更多的细节被挖掘出来。
根据他们的交代,指使他们进行调包的,是一个自称“老师”的神秘中间人。这个“老师”承诺给予巨额报酬,并要求他们寻找“身体健康、聪明、特定年龄段”的男童进行替换,对换走的孩子去向讳莫如深,只暗示是送去“享福”。
“老师”……这个代号,与“泥鳅”团伙高层偶尔提及的、负责与境外“上家”联系的某个神秘人物的代号,不谋而合!
案件的性质再次升级!这起发生在五年前的、看似独立的“调包案”,其根源很可能同样指向了“彼岸”网络!他们不仅在近期直接拐卖儿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这种更加隐蔽、更加恶劣的方式,在源头窃取符合他们“标准”的孩子!
那个被换走的、真正属于F省夫妇的孩子,很可能和“烛龙”计划关注的五名儿童一样,被送往了境外,目的地很可能就是“圣光孤儿院”乃至“莱茵生命科技”!
这个发现,让“盘古”办公室的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彼岸”网络的贪婪、残忍和渗透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他们的黑手,不仅伸向陌生的孩子,甚至不惜破坏完整的家庭,用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方式,满足他们那不可告人的目的!
“将F省‘调包案’与‘烛龙’计划并案处理!”陆野果断决策,“目标一致性极高!林婉,将这条线索的所有信息整合进‘烛龙’模型!陈凯,赵峰,利用一切渠道,追查那个代号‘老师’的中间人,以及当年被换走的那个孩子的最终下落!”
“是!”
国内dNA比对引发的深挖,意外地成为了“烛龙”计划的有力佐证和延伸。它证实了“彼岸”网络对特定儿童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并且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与此同时,对另外两名孩子b和c的搜寻也传来了好消息。通过持续的方言分析和衣物溯源,结合当地警方的细致摸排,终于确定了孩子b来自西南某少数民族聚居县,孩子c来自中部某农业大省。他们的家人信息正在核实中,很快就能安排认亲。
数据核心的力量,在这场全国性的打拐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筛子,先是快速筛选出大部分明确的线索,然后又通过深度挖掘,揭示了隐藏在最底层的、更加黑暗的真相。
“盘古”办公室的第一次大规模实战,不仅成功解救了大部分被拐儿童,打击了犯罪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彼岸”帝国那庞大阴影的一角——一个为了某种目的,长期、系统性地掠夺特定儿童,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恐怖存在。
战斗,远未结束。但方向的灯塔,已经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