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休息日的烟火气
连续多日在厂里忙碌,神经如同上紧的发条,直到这个休息日的清晨,王超才被窗外明晃晃的日光和身边细微的响动唤醒。他难得地睡过了头,睁开眼时,只见一岁多的小妹王瑶正努力往他床上爬,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含糊不清的“哥哥”,王玥则在旁边试图把她抱下来。
“大哥,你醒啦!瑶瑶吵到你了吧?”王玥看到王超睁眼,有些不好意思。
王超坐起身,将软乎乎的王瑶捞进怀里,小姑娘立刻咯咯笑起来,用小手拍打着他的脸颊。看着妹妹天真无邪的笑脸,再想到食堂里日渐寡淡的饭菜,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
工人们尚能在厂里通过参与管理获得精神慰藉,可家里人呢?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弟妹和日渐消瘦的父母。他想起了那个玄妙的“系统”,那个每日能带来些许希望的“秒杀”。
心神沉入,意识空间的光幕如期浮现。目光快速扫过今日的秒杀商品,十元钱秒杀区全部塑胶制品和超时代物品,对王超没有什么用处,又合适拿出来用的,最终停留在几样东西上:
【一分钱秒杀区】:
【粗陶砂锅一个(容量约3升)】
【厚背菜刀一把】
【基础调味料包一份(内含盐、酱油、一小包白糖)】
【一元秒杀商品区】:
【小号生铁锅一口(带木柄,直径约20公分)】
【猪板油两斤】
【新鲜排骨三斤】
几乎没有犹豫,王超支付了相应的钱款,这些物资瞬间出现系统空间。猪板油可以炼油,油渣炒菜极香;排骨更是难得的荤腥;而砂锅和铁锅,在这个家家户户炊具都已上交的年代,更是无比珍贵!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对王玥说:“玥玥,带瑶瑶出去一下,大哥换衣服。等会儿带你们去街上转转,咱们……今天不吃食堂。”
“真的?”王玥眼睛瞬间亮了,难以置信地确认。得到王超肯定的点头后,她欢喜地抱起还在咿呀的瑶瑶,“瑶瑶,听见没?大哥说今天不吃食堂!我们有好吃的了!”
支开妹妹,王超迅速反锁房门,心念一动,将那粗陶砂锅、小铁锅、菜刀、调味料包、猪板油和排骨从空间中取了出来。沉甸甸的砂锅带着泥土的质朴气息,小铁锅泛着生铁特有的青光,那把厚背菜刀更是寒光闪闪。他看着这些东西,深吸一口气,将它们小心地藏进床下的旧木箱里,只留下装着猪板油和排骨的布包。
走出房间,母亲李秀兰正在收拾屋子,父亲王建国坐在门槛上默默地抽着烟,弟弟王刚则无聊地踢着地上的石子。听到王超说不去吃食堂,一家人都看了过来。
“超儿,不去食堂……吃啥?”李秀兰疑惑地问,眼神不自觉地瞟向已经空荡冷清的厨房。
王超笑了笑,晃了晃手里的布包:“妈,你看我弄到了什么?早上起得早,碰到乡下亲戚偷偷来城里换东西,好不容易才换到的。”他打开布包,露出肥厚的猪板油和斩好的排骨。
“肉!还有板油!”王刚第一个窜过来,眼睛瞪得溜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李秀兰看着那难得的荤腥,先是惊喜,随即又犯了愁:“可是……咱家连口锅都没有了,怎么弄熟它?”
王超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锅也有。”他转身回房,从床下抱出了那个粗陶砂锅和小铁锅。
“锅?!!”这次,连一向沉稳的王建国都惊得站了起来,旱烟袋差点掉在地上。李秀兰更是颤抖着手接过砂锅,摩挲着那粗糙温暖的陶壁,眼圈瞬间就红了。对于一个操持了大半辈子家务的主妇来说,没有什么比在冰冷的厨房里重新看到炊具更能让她感到慰藉。
“好,好……自己开火……”她喃喃着,声音有些哽咽,仿佛找回了失落的魂儿。
“妈,这板油炼出来,油渣炒青菜香得很!排骨用砂锅慢慢煨汤,瑶瑶也能喝点汤补补钙。”王超规划着。
王建国磕了磕烟袋锅,虽然没说什么,但那微微舒展的眉头透露了他内心的赞同。王刚更是兴奋地直搓手:“太好了!终于不用吃那没油水的食堂菜了!”
最终,计划定下:王超抱着瑶瑶,带着王刚和王玥去县城里逛逛,看看能不能碰到什么不要票的吃食或者新奇玩意,李秀兰和王建国则留在家里,小心地关起门来,用砂锅煨排骨汤,用小铁锅炼猪油、炒青菜。光是想到家里能重新飘起炒菜的香味,就足以让全家人期待不已。
吃过从食堂打回来的、充当早饭的稀粥和红薯后,王超便带着弟妹出了门。八月底的南水县城,暑热未消,阳光炙烤着青石板路,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热烈气氛。
街道两旁的墙壁上,粉刷着崭新的白色标语:“总路线万 岁!”“大跃进万 岁!”“人民公社好!”墨迹仿佛还未干透。几处空地上,矗立着土法上马的小高炉,冒着滚滚浓烟,一些居民正在忙碌地将收集来的废旧铁器投入炉中。
他们先去了供销社。里面人头攒动,货架上却显得有些空荡。布匹、搪瓷盆、暖水瓶等日常用品都需要票证,且数量有限。王超注意到,卖铁锅、菜刀的柜台空空如也,挂着的“暂无货”牌子都蒙了灰。王刚趴在副食品柜台前,眼巴巴地看着那寥寥几种糖果和饼干,也知道需要票,只是过过眼瘾。
“哥,你看那边排长队干嘛?”王玥指着供销社旁边的一个巷口。
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附近生产队弄来了几筐本地产的脚板薯和一些歪瓜裂枣的“等外品”水果在售卖,不要票,但价格比计划内供应贵些,依然吸引了大量居民排队抢购。王超看着人们急切的神情,心里明白,计划内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他们又逛到南水河边。以往清澈的河水如今有些浑浊,下游一处河滩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是附近公社在搞“深翻土地”大会战,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用最原始的锄头、铁锨奋力挖掘,口号声震天响。
“大哥,他们干嘛要把地挖那么深啊?”王玥好奇地问。
“说是……能多打粮食。”王超回答得有些含糊,他心中对此并不全然认同,但大势如此。
逛了一圈,王超用身上零钱,在路边一个老婆婆那里买了几根不用票的本地黄瓜,又给眼馋的王刚和王玥一人买了一小块用米浆和红糖蒸的、带着淡淡植物清香的“钵仔糕”,给瑶瑶买了一小串野果子。弟妹们吃得津津有味,简单的零食带来的满足,远胜于食堂千篇一律的饭菜。
临近中午,兄妹几人往回走。离家还有一段距离,王刚就抽了抽鼻子,猛地喊道:“好香!是肉汤的味道!还有猪油香!”
越走近家门,那久违的、属于家的饭菜香味越发浓郁。推开虚掩的院门,一股混合着排骨汤醇厚、猪油焦香和青菜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与街道上那股浮夸喧闹的气息截然不同,这是实实在在的、温暖人心的烟火气。
厨房里,李秀兰正小心翼翼地用那小铁锅翻炒着油汪汪的青菜,王建国则在照看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砂锅。小小的厨房,因为重新升起的烟火而充满了生机。
“回来得正好,汤快好了,洗洗手准备吃饭!”李秀兰脸上带着忙碌的红晕,眼神里是许久未见的亮光和满足。
看着这一幕,王超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一切都要纳入集体、个人空间被极度压缩的年代,这一顿偷偷开伙的家常饭菜,这一方重新飘起烟火的小小厨房,仿佛成了抵御外部喧嚣风浪的宁静港湾,维系着家庭最后的温暖与自主。他知道这有风险,但为了家人脸上那真切的笑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