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贾琏听凤姐说有事要商量,便停下脚步询问是什么事情。

凤姐说:“二十一日是薛妹妹的生日,你打算怎么办呢?”

贾琏回答道:“我怎会不知道怎么办!你连那些大场面的生日宴会都操办过,现在反倒没了主意?”

凤姐解释说:“大生日的操办,无非是按照既定的规矩来。可这次薛妹妹的生日,说大也大不到哪里去,说小也不小,所以才来和你商量商量。”

贾琏听了,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你今天怎么糊涂了。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林妹妹不就是个例子吗?往年怎么给林妹妹办的,现在就照着那个样子给薛妹妹办不就行了。”

凤姐听了,冷笑一声说:“难道我连这个都不知道?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昨天听老太太提起,问起大家的年龄和生日,听说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然不是整十的生日,但也算是到了及笄的年纪。老太太说要替她好好办一场生日宴。所以我想,如果真的替她办,自然不能跟往年给林妹妹办的那样简单了。”

贾琏说:“既然如此,那就比给林妹妹的多增加一些排场好了。”

凤姐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我私自增加东西,你又会怪我没有事先告诉你。”

贾琏笑着说:“算了,算了!这种虚情假意我不要。你不盘问我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还敢怪你!”说完,他就径直离开了,这件事也就不再多提。

再说史湘云在贾府住了两天后,便打算回去。贾母于是挽留道:“等你宝姐姐过完生日,看了戏再走吧。”

史湘云听后,只好继续留下。同时,她还派人回去取自己以前做的两件针线活,打算作为送给宝钗的生日礼物。

贾母自从宝钗来到贾府后,就一直很喜欢她的稳重平和。恰巧宝钗要过她的第一个生辰,贾母便自己拿出二十两银子,叫来凤姐,让她负责筹备酒宴和戏曲表演。

凤姐见状,凑趣说道:“老祖宗给孩子们过生日,谁还敢争什么排场,还需要特别办酒席和戏曲吗?既然想要热闹,那就得从自己私房里拿出些银子来。这二十两银子,说是发霉的旧钱,还让我贴补进去。如果真的拿不出来也就算了,但您那金银财宝多得箱子都快压塌了,还这样吝啬我们。瞧瞧满屋子的人,哪个不是您的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能继承您的家业吗?那些私房钱只留给他,我们现在虽然不配用,但也别让我们过得太苦啊。这点钱,够买酒还是够请戏班子?”一席话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贾母也笑道:“你们听听这张嘴,我自认为挺会说的,怎么还是说不过她这只猴子。你婆婆也不敢和我顶嘴,你和我倒是挺能抬杠的。”

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疼爱宝玉,我也没地方去诉苦,反倒说我顶嘴。”说着,又逗得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心里十分高兴。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聚在贾母身边,晚餐过后,趁着天色未全暗,家中的女眷们包括母亲和姐妹们在一起谈笑风生。

这时,贾母询问宝钗喜欢看什么戏,爱吃什么食物。宝钗深知贾母年岁已高,偏爱热闹的戏曲和甜软易消化的食物,于是就按照贾母平时喜欢的那些来回答。

贾母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先派人送去了衣物和玩具等礼物,王夫人、凤姐、黛玉等每个人都有份,礼物根据各人的身份和喜好有所不同,不必一一细说。

到了二十一日,在贾母的内院里搭建了一个小巧精致的家庭戏台,并预定了一出新编排的小戏,剧目涵盖了昆曲和弋阳腔两种戏曲形式。

同时,在贾母的正房里布置了几桌家常宴席,没有邀请任何外来的宾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和宝钗算是客人,其余的都是自家人。

这天一大早,宝玉因为没看到黛玉,便到她房间去寻找,只见黛玉斜倚在炕上。

宝玉笑着说:“起来吧,该去吃饭了,戏马上就要开演了。你喜欢看哪一出戏?我好早点安排。”

黛玉冷笑着回应:“你这么说,何不专门请一班戏来,专挑我喜欢的唱给我看。现在倒不必踩着别人的光来问我。”

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天就这么办,也让他们沾沾我们的光。”说着,一边拉起黛玉,一边牵着她的手一同走了出去。

饭后开始点戏时,贾母总是先让宝钗来点。宝钗客气地推辞了一番,实在推辞不过,就点了一出《西游记》。

贾母自然很高兴,接着又让薛姨妈点。薛姨妈见宝钗已经点了,便不肯再点,贾母也就没有再坚持。

于是贾母吩咐凤姐来点。尽管凤姐面前有邢夫人和王夫人在,但因为是贾母下的命令,她不敢不从。而且凤姐知道贾母喜欢热闹,更喜欢那些逗趣玩笑的戏码,所以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贾母果然更加高兴,随后就让黛玉来点。黛玉又谦让给薛姨妈、王夫人等人。

贾母笑道:“今天我特意带着你们来找乐子,咱们只顾自己高兴,别管她们。我好不容易安排唱戏、摆酒,难道是为了她们?她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占便宜了,哪里还轮得到她们来点戏呢!”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黛玉这才点了一出戏。接着宝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人都各自点了一出,随后开始扮演演出。

到了宴席开始的时候,贾母又叫宝钗来点戏。宝钗选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玉说:“也就只能点这些戏了。”

宝钗回应道:“你这几年戏算是白听了,哪里懂得这出戏的好处,场面精彩,唱词更是绝妙。”

宝玉道:“我一向不喜欢这种热闹的戏。”

宝钗笑道:“要说这出戏热闹,那你可真是不懂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出戏开场是一套北曲《点绛唇》,声音铿锵有力,节奏分明,韵律自然是极好的;特别是其中的一支《寄生草》,填得极为巧妙,你哪里会知道这些。”

宝玉听她说得如此精彩,便凑近她恳求道:“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吧!”

于是宝钗便念了起来: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大意为:洒落英雄泪满裳,离别那隐士的居所。感激慈悲之恩,我在莲花座下剃度出家。无奈命中无缘,转瞬间我们便匆匆分离。赤身裸体而来,又赤条条地离去,无所挂碍。到哪里去寻找那一身烟雨蓑衣,独自踏上旅程?就让我穿着芒鞋,捧着破钵,随遇而安,随缘度化!

宝玉听了之后,高兴得直拍膝盖,画圈表示兴奋,连连称赞,还夸奖宝钗博学多才,似乎没有她不知道的书。

林黛玉见状,笑道:“大家安静看戏吧!戏还没演到《山门》那一出,你倒是先开始《妆疯》了。”

林黛玉的话引得湘云也忍不住笑了。于是,大家继续看戏。

到了晚上活动结束时,贾母特别喜欢那个扮演小旦和一个扮演小丑的孩子,于是命人把他们带进跟前来。仔细端详之后,觉得他们更加惹人怜爱。

贾母询问了他们的年龄,得知小旦才十一岁,小丑只有九岁,在场的人都感叹了一番。

贾母吩咐人另外拿些肉食和果子给他们两人,还额外赏了两串钱。

凤姐笑着说:“这孩子扮上妆,活脱脱像咱们这里的一个人,你们难道没看出来?”

宝钗心里其实已经猜到了,但只是微微一笑,不肯说出来。宝玉也猜中了是谁,同样不敢明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是林妹妹的样子。”

宝玉一听,连忙向湘云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说。

然而,众人都听到了湘云的话,开始仔细打量那两个孩子,随后都笑了起来,说确实很像。不久,大家便散了。

晚上,湘云准备更换衣物时,吩咐翠缕打开衣物包裹进行整理和打包。

翠缕说:“急什么,等到要出发的那天再打包也不迟啊。”

湘云回答道:“明天早上就走了,留在这里干嘛?看人脸色行事,有什么意思?”

宝玉听到这话,连忙走近,拉着她说:“好妹妹,你误会我了。林妹妹心思细腻敏感。其他人虽然心里明白,但都不敢说出来,就是怕她会生气。谁知道你不加思索地就说出来了,她能不生你的气吗?我是怕你得罪了她,所以才给你使眼色。你现在生我的气,不仅辜负了我的好意,还让我受了委屈。要是换作别人,就算得罪了十个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湘云甩开手说:“你那套甜言蜜语别对我说了。我本来就不如你的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开玩笑都可以,唯独我说了就不行。我原本就不配说她。她是小姐,我是丫鬟,得罪了她可不得了!”

宝玉焦急地说:“我本意是为了你好,反而弄巧成拙了。如果我有二心,现在就让我化成灰,被万人践踏!”

湘云道:“大过年的,少说这些没边没际的狠话、废话、歪理,这些话让那些小心眼、爱生气、会管制你的人听去吧!别惹我骂你。”说完,她便径直走到贾母房间的内室,气愤地躺下休息了。

宝玉觉得无趣,只好再次去找黛玉。刚到门槛边,黛玉就把他推了出去,并把门关上了。

宝玉又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能在窗外低声呼唤:“好妹妹。”

黛玉却始终不理睬他。宝玉心情郁闷,低着头自我反省。袭人早已明白其中的缘由,这时候也不能去劝解。

宝玉只是傻傻地站在那里。黛玉以为他已经走了,便起身开门,却发现宝玉还站在那里。这时,黛玉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再关门,只好抽身回到床上躺下。

宝玉跟着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因,说出来,大家心里也好受些。无缘无故地就生气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黛玉冷笑道:“问得好,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原就是给你们取乐的,竟然拿我比戏子来取乐。”

宝玉说:“我并没有拿你比,我也没有笑,你为何生我的气呢?”

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但你的态度比那些比了笑了的人还要过分呢!”

宝玉听了,无法辩解,只能沉默不语。

黛玉接着说:“这件事我还可以原谅你。但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究竟安的什么心?难道因为她和我一起玩耍,就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吗?她本就是公侯之家的小姐,而我原本只是贫民的丫头,她愿意和我亲近,如果我回应得不恰当,那岂不是让她自己招来别人的轻视吗?你是不是这样想的?虽然这看似是你的好意,但云儿偏偏不领情,也因此恼了。你又拿我当挡箭牌,反说我心眼小,动不动就生气。你还怕她得罪了我,我会恼她。我恼不恼她,关你什么事?她得罪了我,又与你有什么关系?”

宝玉听闻后,才明白刚才与湘云的私下谈话也被她听见了。

他仔细回想,自己原本是为了化解她们二人之间的误会而从中调和,没想到非但没成功,反而让自己在两边都落了埋怨。这正好应验了他前几天读的《南华经》中的句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大意为:灵巧的人多劳累而智慧的人常忧虑,无能的人没有所求,吃饱了就四处闲逛,像没有被系住的小船一样自在漂流);还有“山木自寇,源泉自盗(大意为:山上的树木因为长得好而被人砍伐,泉水因为清澈甘甜而被人盗取)”这样的话。

想到这些,宝玉觉得越发没意思。他又进一步思考,眼下连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将来还能做成什么事?想到这里,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辩解或回应什么,于是自己转身回房去了。

林黛玉见他离开,就知道他是觉得无趣而赌气走了,一句话也没说,这不禁让她更加生气,便说道:“这一次走了,一辈子都别再回来,也别再跟我说话!”

宝玉没有理会,径直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袭人心里明白其中的缘由,但不敢直接提及,只好用别的事情来搪塞,于是她笑着说:“今天看了戏,又勾起了好几出想看的戏,宝姑娘一定会还席的。”

宝玉冷笑了一声,说:“她还还是不还,跟我有什么关系?”

袭人见宝玉的口气与往日不同,便又笑着说:“你这是怎么了?大正月里,母亲、姐妹们都高高兴兴的,你怎么却是这副模样?”

宝玉再次冷笑:“她们高兴不高兴,跟我也没关系。”

袭人继续劝道:“她们随和,你也随和一些,大家不是都更开心嘛。”

宝玉回答道:“什么‘大家彼此’!他们有他们的‘大家彼此’,我却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说到这句话,宝玉不禁流下了眼泪。

袭人看到宝玉这副模样,不敢再多说什么。宝玉细细品味着这句话的意思,情绪越发激动,终于大哭起来。他翻身起床,走到书桌前,提起笔来,立刻写下了一首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大意为:无论是你还是我,内心和意识都在不断寻求某种真理或境界的证明。如果认为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被证明的,那么这种认识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证明。当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言说或证明时,这才是真正立足的境界。

写完之后,我虽然有所领悟,但又担心别人看不懂这些偈语,因此也写了一支《寄生草》附在后面。我自己又念了一遍,觉得没有牵挂,心中自在,便上床睡觉了。

黛玉见到宝玉态度坚决离开,就借着找袭人的借口,来看他是否一切安好。袭人笑着回答:“宝玉已经睡了。”

黛玉听到后,就要回去。袭人笑着说:“姑娘请等一下,我有一个字帖儿,你看看吧。”说着,就把刚才那首诗和偈语悄悄拿来,递给黛玉看。

黛玉看了之后,知道这是宝玉一时感愤而作,不觉感到好笑和感叹,便对袭人说:“这只是个游戏之作,没有关系。”说完后,黛玉便带着字帖儿回到房中,和湘云一起看。

第二天又和宝钗一起看。宝钗看着上面的词句念道: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大意为:无我的境界原本就不是执着于自我的你所能理解的,其他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在无我的境界中,行为可以自由无拘,不受任何限制,迷迷茫茫之中,执着于悲愁喜等情感又有什么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争论亲疏远近又有什么用?从前如此忙碌是为了什么?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没有意思!

看完之后,她又瞧了瞧那首偈语,再次笑道:“这个人已经开悟了。这都是我的错,都是因为我昨天唱的那支曲子惹的祸。这些道家经典和禅理最能改变人的心性。要是他明天真的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有了这样的念头,都是源于我唱的那支曲子,那我岂不成了罪魁祸首。”

说着,她把那偈语撕得粉碎,递给丫头们说:“快把它烧了吧!”

黛玉笑道:“不应该撕掉,等我问问他。你们跟我来,我保证能让他收回这些痴心妄想。”

三个人果然都来到了宝玉的房间。

一进门,黛玉就笑着说:“宝玉,我问你:世间最尊贵的是‘宝’,最坚硬的是‘玉’。你有什么尊贵之处?又有什么坚硬之理?”

宝玉竟然一时答不上来。三人拍手笑道:“这么迟钝愚笨,还学参禅呢!”

黛玉接着说:“你那偈子的结尾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不错,但在我看来,还不算完美。我再给你续上两句。”于是念道:“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钗道:“确实,这才算是悟透了。想当年南宗六祖惠能,刚开始寻师访道到了韶州,听说五祖弘忍在黄梅,就去做火头僧。五祖想选继承人,就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那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到这个偈子,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自己念了一个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把衣钵传给了他。今天的这个偈子,意思也相同。只是刚才那个机锋,还没有完全了结,怎么能就此放手不管呢?”

黛玉笑道:“刚才答不上来,就算输了,现在答上了也不算什么。只是以后不许再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都不知道,还去学参禅呢!”

宝玉自以为有所觉悟,没想到被黛玉一问就答不上来,宝钗又引用禅宗语录来对比,这些都是他平时没见她们显露过的。自己想了一会儿,觉得:“原来她们比我早一步觉悟,而我还在迷惑中,现在何必自寻烦恼。”

想到这里,便笑道:“谁真的在参禅,不过是一时玩笑罢了。”说完,四个人又像往常一样相处了。

突然,有人前来通报,说是娘娘派人来送出了一个灯谜,让大家去猜,如果猜中了,每个人也要制作一个灯谜送回去。

四人一听,立刻忙碌起来,匆匆赶到贾母的正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手持一盏四角平头的白纱灯笼,这灯笼是专为挂灯谜而制作的,上面已经悬挂着一个灯谜,众人纷纷围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观看并猜测。

小太监又传达了娘娘的旨意:“各位小姐如果猜中了,请不要说出来,每个人只悄悄地把答案写在纸上,一起密封送回宫中,娘娘会亲自检验是否正确。”

宝钗等人听后,走近细看,发现那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特别新奇之处,嘴上虽然免不了称赞一番,说它难以猜测,实际上心里早已猜出了答案。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也都解开了谜底,各自默默地将答案写了下来。随后,又将贾环、贾兰等人叫来,大家各怀心思,纷纷猜测,并将答案写在纸上。最后,每个人选取一件物品作为谜底,恭恭敬敬地用楷书写成灯谜,挂在灯笼之上。

太监去了,傍晚时分回来传达旨意:“先前娘娘出的谜语,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唯独二小姐迎春和三爷贾环猜的不对。小姐们做的谜语也都已经猜过了,但不知道对不对。”

说着,太监也把他们写的谜底拿了出来。有些猜对了,有些没猜对,但大家都随便附和着说猜对了。

太监接着把赏赐的物品分发给猜对的人,每人得到一个宫廷特制的诗筒和一把茶筅,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得到。迎春觉得这只是玩笑小事,并不放在心上,但贾环却觉得十分无趣。

这时,太监又说:“三爷说自己不会做谜语,所以娘娘也没猜,让我带回来问问三爷这谜语是什么意思。”

大家听了这话,都好奇地围过来看他写的谜语,只见上面写着: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大家看到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贾环只好对太监说:“是一个枕头和一个兽头。”太监记下后,领了茶便离开了。

贾母见元春如此兴致高涨,心里也愈发欢喜,于是催促快点做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摆放在当屋中央,让她们姊妹各自暗地里做出一些题词,写在屏上,接着预备好香茶、精致的果品以及各种小玩意儿,作为猜谜活动的奖品。

贾政在朝堂上完成公务后,看到贾母高兴的样子,况且现在是在节日期间,于是晚上也过来承欢作乐。

他准备好酒菜果品和玩物,在上房悬挂了彩灯,邀请贾母赏灯取乐。一席人坐在上面,包括贾母、贾政、宝玉,下面一席是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等人,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姑娘又设一席。地上站着许多婆娘丫鬟。李宫裁和王熙凤在里间再设一席。

贾政发现不见贾兰,便询问为何不见他。婆娘进里间去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答说:“他说老爷并没有叫他,他不肯来。”

婆娘回复了贾政。大家都笑说:“这孩子天生顽皮。”

贾政忙派贾环和两个婆娘去把贾兰叫来。贾母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抓些果品给他吃。大家说说笑笑,寻欢取乐。

往常,宝玉总是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但今天因为贾政在场,他只能随声附和,不敢多言。

湘云虽然是闺房中的柔弱女子,平时却喜欢与人谈论,可今天贾政在座,她也只好紧闭双唇,不再发言。

黛玉本就懒得与人交往,自然更不会多说。

宝钗则一向稳重不轻率,此刻也是神态自若,不发一言。

因此,尽管这是一场家庭中的寻常欢聚,却因为贾政的存在而显得气氛拘谨,大家都不太开心。

贾母也明白这是因为贾政在这里的缘故,所以在酒过三巡之后,就催贾政去休息。

贾政也明白贾母的意思,知道贾母是想让他离开后,好让孩子们尽情玩乐,于是他陪笑着说:“今天我听说老太太这里正在举办春灯谜会,所以特地准备了礼物和酒席,来参加这个盛会。怎么您对孙儿孙女们疼爱有加,却对我这个儿子半点都不眷顾?”

贾母笑着说:“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反而让我觉得闷得慌。如果你要猜灯谜,那我就出一个给你猜,猜不出来可是要受罚的哦。”

贾政连忙笑着说:“那当然,如果猜中了,也是要奖赏的。”

贾母说:“这是当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经知道谜底是荔枝了,却故意乱猜其他的东西,因此被罚了不少物品,最后才猜中,并获得了贾母赠送的奖品。接着,他也出了一个谜语让贾母猜,谜语的内容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完之后,他轻声细语地将答案告诉了宝玉。

宝玉心领神会,又悄悄地转告给贾母。

贾母略一思索,觉得确实如此,便说道:“是砚台吧。”

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中。”随后吩咐道:“快把贺礼送上来。”身边的侍女应声答应,大小礼盒一并呈上。

贾母逐一审视,发现都是元宵节期间可以赏玩的新奇物品,心中大喜,于是命令道:“给你父亲斟酒。”

宝玉拿起酒壶,迎春递上酒杯,贾母接着说:“你看看那屏风上,都是她们姐妹做的,你再猜一个给我听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

宝玉答道:“是。”

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贾政道:“是算盘。”

迎春笑道:“是。”

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道:“这是风筝。”

探春笑道:“是。”

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

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中暗想:“元妃所作的爆竹,象征着瞬间绚烂后消散;迎春的算盘诗,暗示纷乱如麻的生活;探春的风筝诗,则描绘了漂泊不定的境遇;惜春的海灯诗,更显出一片清冷孤寂。今日正值上元佳节,为何她们都以这些不吉之物为题材来作诗取乐?”

他越想越觉得心中郁闷,但因为在贾母面前,不敢表露出自己的情绪,只好强忍着继续往下看。接着,他看到后面有一首七言律诗,是宝钗所作,于是便念了出来: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阅读完毕后,心中暗自思量:“这东西本身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这么年幼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词句,更觉得不吉利。看来这些都不是有福长寿之人。”

想到这里,他愈发感到心情烦闷,脸上满是悲伤的神情,因此刚才的那股精神劲儿减去了一大半,只是低着头陷入沉思。

贾母瞧见贾政这般模样,心想或许是因为他身体疲惫也不一定,再加上担心他在这儿会让姑娘们玩得不尽兴,便对贾政说:“你就别猜了,先去休息吧,我们再坐一会儿,也该散了。”

贾政一听这话,连忙应了几个“是”,又勉强陪贾母喝了几杯酒,这才退了出去。回到房里,他满脑子思绪,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不由得心生伤感与感慨,这些就不多说了。

再说贾母见贾政离去后,便说道:“你们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乐一番了。”

话音刚落,就看见宝玉跑到屏风前的彩灯旁,手舞足蹈,对灯上的诗词评头论足,说这个句子欠佳,那个对仗不够工整,活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出来、兴奋得不得了的猴子。

宝钗见状便说:“还是像刚才那样坐着,大家有说有笑,岂不是更文雅些吗?”

凤姐从内室匆匆走出来,插话道:“你这个人啊,真该让老爷天天看着你,一步也不许离开才好。我刚才还忘了,刚才怎么不趁机在老爷面前撺掇他也让你作诗谜呢。要是真那样,这会儿你怕是要急得满头大汗了吧。”

这话急得宝玉直跳脚,他拉着凤姐,像块粘人的扭股儿糖一样缠着她不放。贾母又与李纨以及众姐妹谈笑了一会儿,也渐渐感到有些疲倦了。听听更鼓,已经敲过四更天了,她便吩咐撤去桌上的食物,赏赐给下人。

随后站起身来说道:“我们该去休息了。明天还是节日,应该早起。明晚再继续玩乐吧。”于是大家才慢慢散去。

(编者注:最后说一下薛宝钗的灯谜,大意为:早晨朝拜结束后,谁带着两袖的烟雾离去?无论是在弹琴的雅致之地,还是在温暖的被褥之中,总是没有缘分享受。早晨不需要鸡人来报时,夜晚也不需要侍女来添加灯油。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焦虑中度过,这种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匆匆流逝,必须应当珍惜;外界的风雨阴晴则任由它变迁。该灯谜中“朝罢谁携两袖烟”是改写了杜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隐去了“香”,“琴边衾里总无缘。”说明此香不是熏香,“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就是指这香的用途,为打更之用,所以是“更香”。细读起来就知道,该诗完全表露了薛宝钗的心情,也预示着她的结局。“琴边衾里”可以认为是嫁给了贾宝玉的伏笔,“总无缘”说明她始终未能得到贾宝玉的心。

另外,这灯谜还有另外的版本。我使用的txt版本里更香是薛宝钗的灯谜。又下载了一本繁体带脂砚斋评论的《红楼梦》,更香也是薛宝钗的灯谜。但通行本《红楼梦》则将此灯谜定为林黛玉所作。薛宝钗的灯谜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是竹夫人,是一种圆柱形、中空的竹编消暑用具,夏季用于怀抱取凉,秋凉后便被搁置。灯谜的四句诗分别对应竹夫人的特征与命运。并且还多了贾宝玉一首镜子的灯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究竟哪个版本是对的,至今没人能解答,所以不用在这里纠结了)

后面的故事,咱们下回分解。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