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北岸宋军营寨却已如同一座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开始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全力开动。肃杀之气并未因胜利而消散,反而更加凝练,指向北方——涿州,以及更遥远的燕京!
中军大帐内,方炎负手立于巨大的北境地图前,目光如炬,死死钉在“燕京”二字之上。父亲方杰竟被囚于此城!这个消息如同熊熊烈火,灼烧着他的肺腑,更化作了一往无前的决绝动力。
救父,必须救父!但绝非匹夫之勇。
眼前是耶律大石新败、龟缩涿州、惊魂未定的五万辽军;身后,却是波谲云诡的朝堂和掣肘使绊的童贯!三十万北伐大军,成分复杂,派系林立,若不能如臂指使,别说远征燕京,恐怕连近在咫尺的涿州都啃不下来,甚至可能后院起火。
尤其是南岸那个阉宦童贯!此獠不仅无能,而且歹毒。白沟河畔箭射同袍、封锁消息、构陷功臣,若非自己拥有圣庙传讯之力,几乎被其得逞。留他在南岸统帅大军,无异于在卧榻之侧埋下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北伐救父之大业,绝不容许此等蛀虫破坏!
“忍?无需再忍!”方炎眼中寒芒一闪,杀机凛冽,“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欲成大事,岂能瞻前顾后,受制于区区童贯!”
决心已定,方炎豁然转身,声音斩钉截铁,传令亲兵:
“传令种师道老将军,点齐一万西军精锐,即刻于渡口集结待命!”
“令,安新军工坊紧急调拨的一百具‘飞天索’,速送渡口!”
“另,以河北路安抚使之名,起草奏章:臣方炎,劾北伐宣抚使童贯十大罪状……临阵脱逃、妒贤嫉能、勾结敌国、克扣军饷、陷害忠良……今为北伐大业、三十万将士性命计,臣将先行拿下此獠,押送京师听候发落!北伐之事,臣愿一力承担,立军令状,一月之内,若不克复燕云十六州,愿献上项上人头!”
此言一出,帐内几位心腹将领皆惊,但看到方炎那不容置疑、杀伐果决的眼神,以及想到童贯所作所为,顿时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末将遵命!”亲兵激动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白沟河渡口。一万西军精锐肃立,鸦雀无声,却自有一股百战铁血的煞气弥漫。种师道银盔银甲,立于阵前,看向方炎的目光充满了复杂,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敬佩与支持。他深知童贯之害,更明白方炎此举虽险,却是整肃军纪、凝聚军心、确保北伐成功的唯一捷径!
方炎并未多言,只是大手一挥:“渡河!”
百具“飞天索”同时激发,特制的钩锁带着凄厉的破空声,精准地抓住南岸瓦桥关的城墙垛口!下一瞬,方炎一马当先,脚踏索链,如履平地,率先扑向南岸!身后,一万西军悍卒同样如猿猴般敏捷,沿着索链飞速滑行!
“敌袭!!”南岸守军惊慌失措,他们万万没想到北岸的“自己人”会突然以这种方式发动攻击!
“放箭!快放箭!”有童贯嫡系将领尖叫。
但已经晚了!方炎速度太快,身形如电,轻易避开零星箭矢,率先登上城头!炎龙一式甚至未出,只是掌指翻飞,磅礴的真气结合兵家煞气呼啸而出,城头上负隅顽抗的童贯亲信如同稻草般被扫落城墙!
“吾乃河北路安抚使方炎!奉旨整肃军纪!只拿童贯,余者不问!放下兵器者,仍是袍泽!阻挠者,以叛国论处,格杀勿论!”方炎声如雷霆,蕴含虎符威严与浩然正气,瞬间震慑全场!
许多南岸守军本就对童贯不满,更是敬畏方炎白沟河之战展现出的神威,此刻闻言,大多犹豫不前,甚至悄悄放下了兵器。
方炎神识一扫,山河鉴虚影在识海中瞬间锁定了一个正在帅府内惊慌失措、试图逃跑的身影——童贯!
“哪里走!”方炎冷哼一声,身形一晃,如同瞬移般掠过重重障碍,直接撞入帅府!
“方炎!你…你敢擅杀钦差大臣?!你想造反吗?!”童贯面无人色,被几个死忠太监护着,色厉内荏地尖叫。
“造反的是你!误国害民的也是你!”方炎懒得废话,并指如剑,一道凌厉剑气闪过!
噗嗤!
护在童贯身前的几个太监瞬间被腰斩!童贯吓得瘫软在地,屎尿齐流。
方炎一把揪住他的发髻,如同拖死狗般将其拖出帅府,扔在闻讯赶来的众多南岸将领和军士面前。
“童贯十大罪状,罄竹难书!今日本官便替朝廷,替三十万北伐将士,除了此害!”
“方炎!你不能杀我!我是宣抚使!太师不会放过你的!官家不会放过你的!”童贯绝望嚎叫。
“呵,你看我敢不敢?”方炎冷笑,脚下用力,直接踩碎了童贯的丹田气海碎裂其武胆!惨叫声凄厉无比。
但他并未立刻杀他,而是将其武功尽废,如同死狗般捆缚起来。“押下去,严加看管!连同罪证,一并送往汴京!让陛下和满朝诸公看看,这祸国殃民之徒的真面目!”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雷霆万钧!从渡河到擒拿童贯,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南岸三十万大军,竟无一人敢真正阻拦!方炎的积威、白沟河大胜的震慑、以及童贯早已失尽人心,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消息传开,南岸宋军先是一片哗然,随即竟是爆发出隐隐的欢呼声!童贯一党被彻底清算,军纪为之一肃!
方炎旋即升帐,召集南岸所有将领,当众宣读了自己呈送朝廷的奏章以及那份掷地有声的军令状——一月之内,收复燕云!
帐下将领无不震撼!一月复燕云?自古未有之奇功!但看着方炎那自信而威严的目光,想起那日白沟河畔毁天灭地的神威,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信心在众人胸中激荡!
“末将等!愿随安抚使,誓复燕云!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众将轰然应诺,声震瓦桥关!
至此,南北两岸宋军共计三十四万大军,权柄尽归方炎一人之手!军心士气,空前高涨!
接下来,便是整编大军,提拔贤能。方炎脑海中闪过前世零碎的记忆片段,那些闪耀的名字与眼前的军中将校逐渐重合。他毫不犹豫,以安抚使、北伐实际统帅之名,连下任命:
“擢,原大名府粮草转运使林冲,为破阵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大名府猛将关胜,为烈刃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青州指挥使秦明,为雷火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杨家将后裔杨志,为忠勇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步军将领武松,为陷阵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延安府部将鲁智深,为金刚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沧州部将柴进,为后勤保障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清风寨骁将花荣,为神射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为先锋铁骑师师长,统兵两万!”
“擢,原江州部将李逵,为敢死先登师师长,统兵两万!”
此十人,或原本就是军中悍将,或因各种原因不得志,皆有其过人之处。得此任命,又逢此北伐壮举,无不感激涕零,热血沸腾,誓死效忠!
“末将等,谢安抚使提拔之恩!必效死力,以报国家!”十人出列,声如洪钟,煞气冲霄,竟引得军中气运为之翻涌!
方炎又命老成持重、擅长防守之王禀,领兵两万回防安新城,确保工业根基与后勤命脉;命心思缜密之徐微言,领兵两万镇守白沟河三关,保障退路与粮道。
自身亲领三万最为精锐的、装备了大量新式火器的“安新军”为前军,种师道领七万西军为核心中军,与十大师长及其麾下二十万大军,组成北伐主力,兵锋直指涿州!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如同钢铁洪流,向北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