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皓对苏婉晴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依赖于“虚空之梯”(Vt-1)的温和渗透,还是结合“负活性酶”的精准打击,亦或是其他复杂的组合策略,都离不开关键的材料支撑。Vt-1的合成原料“虚空结晶”和“幻心苔”极其稀有,“负活性酶”的来源“寂灭苔”生长环境苛刻,“龙血因子”所需的“龙血藤”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药。青岚宗宝库虽丰,但经不起凌皓这般高强度的消耗性实验,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苏暮长老虽然嘴上不说,全力支持,但凌皓能从负责药材调度的弟子眼中看到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关键药材告罄,所有研究都将陷入停滞,苏婉晴刚刚出现的一线生机也可能随之断绝。
“不能总是依赖大自然的馈赠,尤其是这种近乎‘刮地皮’式的索取。”凌皓看着又一盒珍贵的“幻心苔”在实验中耗尽,陷入了沉思。“必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药材供应渠道。不仅要满足当前研究,更要为未来科学丹法(和医道)的大规模发展打下基础。”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人工培育灵药计划。他要将现代生物学中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在此界或可称为“灵源调控”)、以及可控环境农业的技术理念,与修真界的灵脉、阵法、灵植特性相结合,开创一条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灵药的道路,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看脸采集”的原始模式。
他将这个想法与苏暮长老沟通,立刻得到了这位救女心切的大长老的鼎力支持。青岚宗别的不多,就是地盘大、资源广!苏暮直接划拨了静心苑附近一整座灵气充裕的山谷,命名为“灵药培育基地”,并调派了大量人手听候凌皓差遣。
凌皓的计划分几步走:
第一步,建立“灵种种质资源库”。
他要求青岚宗动用一切力量,尽可能收集所需灵药(尤其是稀有品种)的活体植株、种子、孢子、甚至根茎片段。并首次提出了“灵种种质信息”的概念,要求对每份种质进行详细记录:来源地、生长环境(灵气浓度、土壤成分、光照、湿度等)、形态特征、以及初步的能量波动频谱。他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后续的人工环境模拟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第二步,研发“灵基单元组培技术”。
对于像“幻心苔”、“寂灭苔”这类难以用种子大规模繁殖的灵植,凌皓决定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他在基地内建立了严格无菌的“组培实验室”(用净尘阵法和高纯度灵水实现)。
过程充满挑战。这个世界的灵植细胞远比普通植物细胞复杂,蕴含着灵能,对培养基的要求极高。凌皓需要配制出含有合适比例灵能、矿物质、植物激素(他用特定灵植提取物模拟)以及“生机诱导因子”的培养基。
第一次尝试培养“幻心苔”的叶缘组织,大多数外植体都因为灵能失衡或污染而化为了脓水。凌皓不气馁,不断调整培养基配方,优化消毒流程。终于,在失败了数十次后,有几个外植体成功存活,并开始分化出新的嫩芽!
“成功了!无菌快繁体系初步建立!”这对于稀有灵药的扩繁意义重大!
第三步,设计“可控环境灵植生长室”。
凌皓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模拟野外环境,而是要创造更优的生长环境,甚至定向诱导灵药有效成分的富集。
他借鉴了现代化的植物工厂理念,设计了多层立体栽培架。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微环境,由以下系统精确控制:
· 灵光调控系统:不是简单的光照,而是用不同属性的灵石(如日光石、月华石、星辰石)组合,模拟出最适合目标灵药生长的“光谱”(灵波谱),甚至研究特定灵波对有效成分合成的促进作用。
· 灵液循环系统:配置了成分精确可控的营养液,通过灵能泵和管道进行循环灌溉,实现水肥灵一体化精准供给。
· 环境控制系统:用阵法调控温度、湿度、灵气浓度、甚至空气流动(模拟灵风),确保环境参数恒定在最优点。
· 数据监测系统:遍布生长室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灵药的长势、灵气吸收速率、以及关键有效成分的能量波动变化。
第一个原型生长室建成后,凌皓选择了相对容易培育的“凝露草”进行试运行。通过数据反馈不断优化环境参数,最终培育出的凝露草,不仅生长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其叶片中“凝露精华”的含量和纯度,比野外采集的平均水平高了近五成!效果惊人!
第四步,探索“灵源调控与定向选育”。
这是计划中最具前瞻性,也最困难的一步。凌皓不满足于只是种出灵药,他想要“改造”灵药,使其更符合人类的需求。
· 定向选育:通过人工杂交、筛选突变体等方式,选育出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生长周期更短的优良品种。这需要漫长的周期,但一旦成功,效益巨大。
· 灵源调控(类似基因编辑):这是凌皓的终极目标。他试图利用自己对这个世界能量和生命规则的理解,开发出一种能够精准修改灵植“灵源编码”(类比基因)的技术。比如,让“龙血藤”不再那么狂暴,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或者让“幻心苔”能稳定地合成某种特定频率的活性物质。这涉及到了生命规则的底层操作,目前还只是理论探索和基础技术储备阶段。
人工培育灵药计划稳步推进,虽然困难重重,但成果初显。
“幻心苔”在组培实验室里已经成功繁衍出了第一批幼苗,虽然活性稍弱,但证明了无菌快繁的可行性。
“凝露草”在可控环境生长室中长势喜人,品质远超野外。
甚至一些较为常见的辅药,已经初步实现了小规模的“量产”,供应给凌皓的实验使用,大大缓解了青岚宗宝库的压力。
苏暮长老看着山谷中那充满科技感(对此界而言)的培育基地,以及那些长势明显优于野外的灵药,感慨万千:“凌大师此举,不仅是救小女,更是惠及我整个青岚宗,乃至修真界的千秋功业啊!若能摆脱对野生灵药的依赖,我辈修士何须再为了一株灵草深入险境,生死相搏?”
凌皓却并未自满。他知道,对于“虚空结晶”这种矿物类材料,或者“龙血藤”这类特殊共生型灵植,目前的人工培育技术还无能为力。但这第一步已经迈出,方向是正确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工培育过程中的精细调控和观察,凌皓对灵植的生长规律、有效成分的合成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反馈到丹药研发中,让他对药性的把握更加精准。例如,他发现在特定灵波照射下生长的“宁神草”,其“宁神苷”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微小但有益的变异,使得药效更温和持久。这些发现,反过来又丰富了科学丹法(医道)的理论体系。
科学的各个分支,总是这样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就在凌皓忙于协调培育基地的各项事务时,一名弟子前来禀报,说培育基地外围抓住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似乎想窥探基地内的情形。
凌皓目光微凝。看来,这“人工培育灵药”的技术,也已经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怀璧其罪。科学的种子才刚刚播下,守护幼苗成长的斗争,或许也同样重要。他吩咐加强基地戒备,并将此事告知了苏暮长老。
在救治苏婉晴的同时,另一条关乎未来资源命脉的战线,也悄然拉开了序幕。凌皓深知,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才能在任何风雨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