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丽那套“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酸腐论调,如同阴沟里泛起的沉渣,在家属院某些角落悄然浮动,却终究无法阻挡阳光穿透云层。
王秀芬、李桂兰等人对秦念日渐增长的信任与敬佩,如同磐石,稳稳压住了那点微不足道的涟漪。
这天下午,传达室的老孙头再次出现在秦念家门口,手里依旧是一个厚实的、印着“京都”邮戳的信封,但字迹却换了风格——清秀婉约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力道。
“秦念同志!京都来信!陆家来的!是你婆婆林主任亲笔!” 老孙头的语气带着明显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京都陆家!婆婆还是军区医院的林青华主任!分量十足!
秦念正在屋内,对着几张草稿纸凝神推演(她在尝试根据记忆和空间资料碎片,勾勒苏教授案件的关键点草图)。听到喊声,她放下笔,神色平静地起身。
“谢谢孙伯。” 她接过信。信封上“秦念同志亲启”几个字,清秀中透着一股属于知识分子的矜持与距离感。
回到屋内,拆开信封。里面是两张质地优良的白色信纸,字迹清晰工整,还有几张崭新的全国粮票和布票(显然是额外的“关怀”)。
展开信纸,是婆婆林青华的笔迹:
“念念:”
见信如晤。京都近来秋意渐浓,西南想必气候亦有变化,望你善自珍重,保重身体为要。家中诸事平顺,勿念。
陆野前日有电话至家,言及任务紧急,归期难定。身为军属,当理解其责之重,安心持家,勿使其分心挂碍。军人之妻,需坚韧明理,方是正道。
闻你前些时日身体微恙,心中甚念。特寄粮票布票若干,聊作调养之用。西南物资或有不便,若有短缺,可来信告知。
持家之道,首重勤俭,亦需通达。望你谨言慎行,勤勉自持,莫使家门蒙尘。
林青华 字”
秦念(陆晓华)平静地看完。属于原主的委屈感刚冒头就被碾碎。林青华?一个恪守门第规矩、以家族声名为重的知识女性罢了。她的格局,困不住翱翔九天的鹰。
她铺开信纸,拿起钢笔。略一沉吟,落笔。字迹清峻有力,带着内敛的锋芒,竟与林青华的字迹在风骨上有几分神似,却更显刚直:
“母亲大人尊鉴:”
来信奉悉,承蒙挂念,感念于心。西南秋高气爽,念念身体已愈,日常起居皆安,请母亲宽心。
家中诸事顺遂,邻里和睦(妇女主任王秀芬、李桂兰嫂子等常予照拂),琐事皆可自理,不敢劳母亲远念。
陆野为国奔忙,任务紧要,念念深知其责之重、其行之艰。定当安守本分,勤勉持家,不使其有后顾之忧。
母亲所寄粮票布票已妥收,深谢厚意。念念必当勤俭持家,不负母亲期许。
念念于此间一切皆好,望母亲与父亲大人珍重玉体,勿以念念为念。
念念 敬上”
封好信,秦念将其放在桌上。手腕内侧的龙形印记并无新的暖流传来。这次回信,只是人际关系的应对,并未产生新的“认知跃迁”或显着的“命运涟漪”。空间能源的积累,终究要靠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和对国家命运的推动。
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邃。苏教授的影子在心头萦绕。营救恩师,不仅是为原主了却心结,更是她在这个时代点燃第一把真正科技之火的契机!那,才是能撬动空间核心、真正改变命运的杠杆!
京都,军区大院陆家。
林青华放下手中厚厚一叠病历,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书桌上那封刚拆阅不久的信上——秦念的回信。
娟秀中透着刚劲的字迹映入眼帘。“念念 敬上”的落款,让她微微有些恍惚。这字…竟有几分自己的影子,却又多了一份说不出的…韧劲?
她逐字细读。
“身体已愈…邻里和睦(王秀芬、李桂兰等常予照拂)…” 林青华眉头微蹙。王秀芬?她记得,是西南那个基地的家属院妇女主任,一个口碑不错的实在人。秦念能和这样的人交好?还特意点出来?
“深知其责之重、其行之艰…安守本分…勤勉持家…不使其有后顾之忧…” 这几句话写得滴水不漏,完全符合她对“军人之妻”的要求,甚至表达得比她预想的更妥帖、更…沉稳?
没有诉苦,没有抱怨,没有对陆野归期的追问,只有平静的陈述和得体的关心。这和她记忆中那个电话里哭哭啼啼、信件里满纸怨怼的儿媳,判若两人!
林青华拿起信纸,对着窗外的光线又仔细看了一遍。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平静而笃定的力量感,绝非伪装。尤其是那句“琐事皆可自理,不敢劳母亲远念”,隐隐透着一股…自立?
她放下信,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丈夫陆征(军长)推门进来,看到她对着信出神。
“青华?念念回信了?说什么了?” 陆征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对这个儿媳,他心情复杂。
林青华将信递过去,轻声道:“你自己看吧。她…好像真的不太一样了。”
陆征接过信,快速浏览。越看,他浓黑的眉毛皱得越紧,眼神中的惊疑也越重。
“这…真是她写的?” 他难以置信地问。这措辞,这语气,这字迹…变化太大了!
“字迹做不了假。” 林青华肯定地说,
“她居然和王秀芬她们处得来?”陆征的指尖在“妇女主任王秀芬、李桂兰嫂子等常予照拂”那一行轻轻一点,
“我记得王秀芬那人,眼光毒得很,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她的眼。”
林青华缓缓点头:“最重要的是,她一句没提让陆野回来的事,也没抱怨生活艰苦,反而让我们保重身体……”
陆征沉默良久,将信轻轻放回桌上,重重吐出一口气。
“看来…鬼门关前走一遭,真能让人脱胎换骨?” 他的声音低沉,“希望…她是真的懂事了。要是能一直这样…” 他没说下去,但眼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毕竟,过去秦念的“懂事”也常有,但转瞬即逝。
林青华看着那封平静的回信,又看看丈夫凝重的神色,心中那点因“莫使家门蒙尘”而起的紧绷感,悄然松动了一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带着探究的期待。
这个儿媳,似乎真的变得…有点意思了?而远在西南的秦念,则已将京都来信之事暂放一边。
笔尖在纸上划过,下一个要改造的目标,已然锁定。或许,这条意外的沟通渠道,未来也能成为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