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bái,空白。《旧唐书·苗晋卿传》:“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
我们将一同深入解读这个源自《旧唐书》的着名典故——“曳白”,它揭示了一场千年之前轰动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选句:
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
· 奭:指张奭,时任御史中丞张倚之子。
· 试纸:科举考试的答卷。
· 竟日:一整天。
· 不下一字:写不下一个字,即一字未写。
· 时:当时的人们。
· 谓之:称这种情况为。
· 曳白:字面意为“拉拽一片空白”,引申指考试交白卷或誊写试卷时一字不写交出白卷。
翻译:
而张奭手拿着考试答卷,一整天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当时的人们称这种情况为“曳白”。
这两句简洁的文字,背后是一场牵扯宰相、震动皇帝的科举大丑闻。
二、故事讲述:天宝年间的科举舞弊案
1. 背景与密谋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吏部(相当于今组织部+人事部)举行科举考试,由宰相苗晋卿和宋遥主持。当时,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监察机构副部长)张倚深受玄宗宠信。苗、宋二人为了巴结这位权势人物,决定在考试中舞弊,让他的儿子张奭高中。
2. 舞弊与放榜
在阅卷时,苗晋卿和宋遥将毫无才学的张奭列为甲等第一名(状元)。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张奭不学无术,他能高中状元,其中必有猫腻。
3. 揭露与复试
不平的呼声最终传到了唐玄宗耳中。玄宗为了平息众怒,亲自在勤政楼为所有及第的进士举行了一场复试。
这场复试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 原本“高中状元”的张奭,手持试卷一整天,竟一字未写,交了一份彻头彻尾的白卷。
· 参加复试的上百人中,及格者十无一二,可见原榜水分之大。
4. 结局与影响
唐玄宗勃大怒。结果:
· 主犯被贬:苗晋卿和宋遥被革除京官职务,贬往偏远地区任职。
· 身败名裂:张奭“曳白”的丑闻传遍天下,成了千古笑柄。其父张倚也因此被贬,颜面扫地。
· 成语流传:“曳白”从此成为一个固定成语,专指在考试中交白卷的行为。
三、着作与人物介绍
1. 《旧唐书》介绍
· 性质:后晋刘昫等人编撰,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新唐书》并列为研究唐代的最核心正史。
· 价值:因其编纂年代离唐亡不远,保留了大量原始史料(如诏令、奏疏),叙事更为质朴详实。
· 苗晋卿传:本传记载了这位宰相起伏的一生,“曳白”事件是其仕途中一个重大的污点。
2. 核心人物介绍
· 苗晋卿:本案主犯。他并非无能之辈,早年以进士出身,为人谨慎,在安史之乱后还曾担任过宰相。但“曳白”事件充分暴露了他作为吏部长官徇私舞弊、败坏科举的严重问题。
· 张奭:本案的中心人物,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本身才学平平,凭借父亲权势欲走捷径,最终在皇权复试面前原形毕露,成为天下笑柄。
· 唐玄宗李隆基:本案的最终裁决者。此时的玄宗已从开创“开元盛世”的明主逐渐转向后期怠政,但他对此案的处理,仍展现了其维护科举制度公正性的底线。
四、典故背景与寓意
1. 典故背景:科举制度的神圣性
· 科举制在唐代是打破门阀垄断、为国家选拔真才的核心制度,具有极高的神圣性和公正性要求。
· “曳白”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正是因为它触碰了社会公平最敏感的神经。
2. 寓意
· 对舞弊无能的极致讽刺:“曳白”是对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功名,却毫无真才实学之人的最辛辣讽刺。
· 公平正义不容践踏:科举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希望,任何舞弊行为都是对天下读书人的背叛,必然引发公愤。
· 权力与责任的考验:苗晋卿作为主考官,手握大权,却公权私用,最终身败名裂,说明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 纸终包不住火:无论舞弊手段多么高明,真相总有水落石出、暴露于天下的一天。
五、现实联系与论述
千年过去,“曳白”的故事在今天读来,非但不过时,反而有着强烈的现实镜鉴意义。
1. 对学术与教育公平的警示
· 高考与各类考试作弊:从高科技作弊到冒名顶替,这些现代版的“曳白”事件,同样在践踏着社会公平的底线。它警示我们,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严厉的惩处,来扞卫“考场”的纯洁。
· 学术不端与“水货”文凭:某些领域存在的论文抄袭、数据造假,以及用权力或金钱换取文凭的现象,与苗晋卿为张奭舞弊在本质上并无二致。这些“学术曳白”者,侵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知识根基。
2. 对职场与人才选拔的启示
· 反对“萝卜招聘”与任人唯亲:在公务员考试、企业招聘中,如果出现为特定关系人“量身定制”岗位条件的“萝卜招聘”,就是现代版的“曳白”前奏。我们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 警惕“德不配位,才不配职”:将一个无能之人(如张奭)安置在无法胜任的岗位上,不仅会损害组织利益,最终也会让其本人身败名裂。这提醒管理者和个人,位置和能力必须匹配。
3. 对个人修养与家风的反思
· 个人:“曳白”的故事告诫我们,真才实学是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走捷径,靠弄虚作假得到的东西,终将是空中楼阁。必须沉下心来,充实自己。
· 家风:张倚对儿子的纵容与包庇,是典型的“溺爱出逆子,惯子如杀子”。这提醒所有家庭,良好的家风在于教导后代以勤学立身,以诚信做人,而非依靠父辈的权势。
结语
“曳白”二字,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它不仅扇在当年那个手持试纸、无从下笔的纨绔子弟脸上,也时刻警醒着后世每一个试图挑战公平底线的人。无论是考场、职场还是人生赛场,公正永远是社会的基石,能力永远是个人的底气。当我们面对任何形式的诱惑时,都应铭记这个古老的故事,让“曳白”的闹剧不再重演。